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3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笔者报告27例28支髂动脉、5支股动脉及1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性病变实行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早期成功率为97%,远期血管开通率为91%。全组无重要并发症发生。对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术、疗效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肺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的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1例(59例次)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术中及术后14例并发症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组。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94.9%(56例次/59例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6%(21/59),其中介入术中发生并发症15.3%(9/59),介入术后发生并发症20.3%(12/59);本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7%(1/59),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及严重并发症低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3.
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3例患者均施行了选择性冠状动态造影及胸或腹主动脉造影。18支周围动脉疾患中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术(PTA)11支,支架置入术5支,溶栓术2支。结果:血管造影发现肾动脉狭窄3例(4支),髂动脉狭窄6例(7支),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右锁骨下动态伴双肾动脉狭窄、左锁骨下动脉狭窄伴左骼动脉阻塞、左股动脉阻塞各1例。合并冠心病左主干伴3支病变2例,3支病变9例,2支病变和单支病变各1例。技术成功17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11支,支架置入术5支,溶栓术1支。临床治愈-改善12例。除1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外,余无心脏并发症及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4.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方法。方法12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年龄10~65岁,男性36例,女性86例,在超声和X线共同监测引导下,用CardioSEAL和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122例均经食管超声监测引导。结果经胸超声测定的房间隔缺损直径范围7.5~27mm,平均(16.5±4.3)mm,经食管超声测定的直径6~33mm,包括7例大于30mm,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心房和右心室扩大。114例封堵治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Amplatzer或CadrioSEAL封堵器,在经食管或经胸超声和X线共同监测引导下,可以安全有效地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置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用杂种实验犬8只,非体外循环下通过介入或外科方法进行创伤性房间隔造口术,直视下或经超声及透视下引导置入不同大小的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术后1周、2周、3周、4周、8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造口通畅性,并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  相似文献   
76.
近年随着封堵器材的不断改进,膜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成为外科手术修补膜周VSD的一种重要替代方法.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是膜周VSD封堵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内外报道膜周VSD介入治疗后CAVB的发生率为1.9%~5.3%[1-4],高于外科手术[5].  相似文献   
77.
目的重症法洛四联症(TOF)常由于合并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形成(APCAs)而增加手术矫治及术后恢复的难度,为了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效果,评价分期和“一站式”Hybrid手术治疗TOF-APC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TOF-APCAs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介入和Hybrid手术治疗。其中15例患者于TOF根治术前后行APCAs栓塞术治疗(分期Hybrid组),15例采用“一站式”栓塞与根治手术治疗(“一站式”Hybrid组);两组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常规TOF根治术。结果分期Hybrid组患者主动脉造影发现APCAs 19支,对其中15支(78%)侧支血管成功进行栓塞,术中结扎2支,4例术前行体肺侧支栓塞,11例为术后行体肺侧支栓塞;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因大量肺渗出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一站式”Hybrid组患者主动脉造影发现APCAs 22支,对其中的18支(82%)侧支血管进行了成功栓塞,术中结扎3支,术后1例出现肺渗出,均痊愈出院。分期Hybrid组的住院时间(中位数37d vs.22d,P=0.011)、住院费用(中位数64101元 vs.48021元,P=0.033)、IcU滞留时间(中位数7.0d vs.4.7d,P=0.029)、气管内插管时间(中位数131h vs.19b,P=0.009)明显高于“一站式”Hybrid组;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P=0.126)、主动脉阻断时间(P=0.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传统的分期Hybrid手术,“一站式”Hybrid手术可简化TOF—APCAs患者的手术过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8.
患者,女,3岁,因感冒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就诊。体检: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无震颤:无发绀。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无心肌缺血。X线胸片检查:示肺血多,左,右心室圆隆,心胸比率为0.49,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冠状动脉-右房瘘。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继发性肺小动脉病变对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术后肺动脉高压正常化的影响。方法 对 5 2 3例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PBMV术前、后测定其肺动脉收缩压 (PASP)、左房收缩压 (LAS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肺动脉压正常化的因素 ,并将患者分为重度肺动脉高压组 (A组 )和非重度肺动脉高压组 (B组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PASP由术前的 (89 6 9± 16 2 7)mmHg(1mmHg =0 133kPa)下降为术后的 (5 3 0 4±16 5 2 )mmHg ,B组患者的PASP值由术前的 (48 2 3± 11 4 7)mmHg降至术后的 (33 6 4± 9 0 1)mmHg。logistic回归表明 ,术前PASP水平高是影响术后肺动脉压正常化的显著因素。A组中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至正常的患者比例 (4 5 % )明显低于B组 (42 5 % ) ;与B组比较 ,A组患者无论在术前、术后LASP与PASP均缺乏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由于继发性肺小血管改变引起的“二级狭窄”是造成PBMV术后肺动脉压力不能恢复至正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离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 318例4种常见先心病施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50例(PDA封堵术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818例(ASD封堵术组);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548例(肺动脉瓣囊成形术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0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组).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34例严重并发和2例死亡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7%(34/2 318),其中PDA 封堵组为1.41%(12/850);ASD封堵组为1.47%(12/818);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0.91%(5/548);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组为4.90%(5/102).总死亡率为0.09%(2/2 318),均为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036%(2/548);紧急手术为0.35%(8/2 318),择期手术为0.13%(3/2 318).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的非手术方法.术后应作严格随访,尤其警惕ASD封堵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