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目的建立小儿抗痫胶囊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HPLC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方法,并采用化学计量学对不同药品生产企业小儿抗痫胶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20 nm(检测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280 nm(检测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采用统计软件对小儿抗痫胶囊中8种成分质量分数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96.89%~100.10%,RSD值0.81%~1.77%;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同一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较为稳定,不同企业间的样品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评价小儿抗痫胶囊的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2.
对用吡喹酮一个疗程的剂量后仍高热不退,症状无改善的28例(男23例,女5例)重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下简称急血),采用吡喹酮双疗程进行治疗。 患者平均年龄17.2岁。其中0~7岁1例(占3.6%),8~14岁12例(占42.9%),15~30岁12例(占42.9%)30岁以上3例(占10.7%)。农民14例(占50%),渔民1例(占3.6%),学生12例(占42.9%),学龄前儿童1例(占3.6%)。 病原检查:大便集卵阳性19例(67.9%),孵化阳性18例(64.3%),血吸虫病免疫反应皮试与间接血凝双项阳性7例(25%)。  相似文献   
423.
424.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番禺区石器第三中学的384名高三年级学生进行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前后对其CPR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评估.结果 发现384名高三学生对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普遍缺乏了解与认知.通过培训对比,其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由培训前的6%上升至培训后的96%,两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为100%.结论 高三学生在培训前对CPR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培训后全员通过考核,说明培训效果明显,建议尽早将CPR知识纳入学校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425.
徐丽君  陈岚  李冰冰   《护理与康复》2018,17(4):84-86
总结时间追踪表在优化脑卒中溶栓流程中的应用体会。时间追踪表设计包括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医嘱时间、到院至抽血送检时间、到院至检验结果时间、到院至CT送检、到院至CT报告时间、通知神经内科脑卒中治疗团队时间、脑卒中治疗团队到达急诊时间、知情谈话时间、谈话同意后至用药开始时间及总的患者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并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逐步实现了自动及手动结合的使用方法,有效完善了脑卒中溶栓流程,缩短了患者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42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关节疼痛、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发病后7d之内,无严重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无关节病变,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关节疼痛及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法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治疗组为43.36±1.61,对照组为37.3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46,P<0.001)。治疗组上、下肢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对预防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关节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27.
428.
目的:比较观察两种工艺制备的中药贴剂的抗炎镇痛疗效,验证加入水溶性药物促渗剂月桂氮卓酮缩短起效时间、减少药物用量、提高疗效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完成。昆明小鼠200只,Wistar大鼠6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成6组。小鼠二甲苯炎性水肿实验分为:①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②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200mg/kg灌胃。③贴剂+月桂氮卓酮2.4g/kg组。④贴剂+月桂氮卓酮1.2g/kg组。⑤贴剂2.4g/kg组。⑥贴剂1.2g/kg组。大鼠足趾角叉菜胶肿胀实验分为:①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②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100mg/kg灌胃。③贴剂+月桂氮卓酮1.5g/kg组。④贴剂+月桂氮卓酮0.75g/kg组。⑤贴剂1.5g/kg组。⑥贴剂0.75g/kg组。比较两种贴剂的抗炎作用的强弱及其起效时间的快慢;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比较两种贴剂的镇痛作用的强弱及其起效时间的快慢。 结果:小鼠热板疼痛试验不合格小鼠20只剔除,进入结果分析小鼠180只,大鼠60只。①各组药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炎水肿试验的影响:各实验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以贴剂+月桂氮卓酮2.4g/kg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贴剂+月桂氮卓酮2.4g/kg组和贴剂+月桂氮卓酮1.2g/kg组抑制率显著优于同剂量的贴剂组(67.92%,52.52%。36.54%,19.39,P〈0.05)。②对大鼠足趾角叉菜胶肿胀试验的影响:各实验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而贴剂+月桂氮卓酮1.5g/kg组在2,3h时间段的抑制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2h:34.4%比27.0%;3h:45.0%比40.7%,P〈0.05),贴剂+月桂氮卓酮1.5g/kg组和贴剂+月桂氮卓酮0.75g/kg组显著优于同剂量的贴剂组(P〈0.05)。③对小鼠热板法疼痛试验的影响:贴剂+月桂氮卓酮24g/kg组。贴剂+月桂氮卓酮1.2g/kg组延长小鼠痛阈值作用显著优于同剂量的贴剂组(P〈0.05)。④对小鼠扭体法疼痛试验的影响:贴剂+月桂氮卓酮2.4g/kg组和贴剂+月桂氮卓酮1.2g/kg组小鼠10min扭体次数显著低于同剂量的贴剂组[11.0&;#177;2.18,14.9&;#177;2.08比14.6&;#177;2.32,19.7&;#177;3.09,P〈0.05];其剂量与镇痛作用呈正相关。 结论:①两种一贴灵贴剂均能明显减轻小鼠耳肿胀度,降低大鼠足趾角叉菜胶肿胀度,对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反应均呈剂量相关性镇痛作用。②加入促渗剂一月桂氮卓酮的新型贴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原工艺处方制备的贴剂,可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429.
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早期症状往往局限于某部位,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表现极其相似,但两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截然不同.此时肌电图和神经电图的多部位检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胸段棘旁肌肌电图可作为区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客观指标.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电生理改变差异.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12/2004-11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30例患者和脊髓型颈椎病30例患者.方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30例和脊髓型颈椎病30例进行常规肌电图、神经电图检测.肌电图检测包括三肢体肌+胸锁乳突肌+胸段棘旁肌,观察静息状态时自发电位,测定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募集相.神经电图测定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及动作电位的末端潜伏期、波幅.主要观察指标: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肢体肌、胸锁乳突肌与棘旁肌的肌电图检测结果.②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肌电图检测结果: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肌电图均呈神经源性损害改变,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损害更为广泛,尤其胸段棘旁肌自发电位的异常率高达93.3%(28/30);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胸段棘旁肌自发电位异常率仅占3.3%(1/30)(P<0.00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波幅增高异常与脊髓型颈椎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但在两病的鉴别诊断中并不具有特征性.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下降率明显低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5.6%,86.7%,x2=7.25,P<0.01).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率也低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4.4%,23.9%,x2=5.18,P<0.05).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未受到影响.结论:①两组患者的肌电图均呈神经源性损害改变,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胸段棘旁肌自发电位异常率明显高于脊髓型颈椎病.②神经电图显示两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未受到影响.③神经电图还显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下降的运动神经数均少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43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1例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记录异常表现。通过磁共振软件测DWI序列脑梗死的面积及部位;按照VFSS吞咽困难严重程度评分分轻、中、重3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66.3%(120/181),其中单侧半球为67.7%(86/127),脑干为79.1%(34/43),小脑梗死未发现吞咽障碍。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关系密切,重度吞咽障碍多见于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P<0.001和0.05);而大脑半球梗死侧别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及梗死面积有关,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常合并重度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