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比较2940 nm 点阵饵激光早期剥脱小面积碱烧伤创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23例小面积点片状碱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象。将入选的91个创面分成激光剥脱治疗组(12例,47个创面)和单纯药物治疗组(11例,44个创面),激光剥脱治疗组采用点阵饵激光行痂皮剥脱后纳米银抗菌凝胶常规每天换药;单纯药物治疗组行纳米银抗菌凝胶常规每天换药,两组病例均置红外线烤架治疗。治疗后对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瘢痕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激光剥脱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1),创面愈合3个月后进行随访,瘢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小面积点片状碱烧伤早期使用2940 nm 点阵饵激光行痂皮剥脱治疗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瘢痕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2.
烧伤大鼠静脉营养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目的:建立烧伤大鼠静脉营养模型。方法:采用自制的鼠用静脉输液装置对30%TBSAⅢ度烧伤的Wistar大鼠行中心静脉置管,持续静脉营养。每天输入152ml〔735kJ(175KCAL)〕/kg营养液,其中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供热比分别为:54.5:31.5:14,糖占15.3%(w/v),卡氮比为183:1,并根据烧伤后能量代谢的特点添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同时观察该模型的应用情况。结果:本实验最  相似文献   
83.
任云  彭曦  张永军 《农垦医学》2011,33(6):520-522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我院2008 ~ 2010年入住ICU的9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推荐的Whonet5.4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3年中ICU...  相似文献   
84.
吴修文  王焕  吴炜  张勇  万千雪  金星  徐淑秀  彭曦 《重庆医学》2012,41(15):1465-1466,1470
目的探讨重组人肠三叶因子(rhITF)对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作用及期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8只)、烧伤对照组(B组,每个时相点8只)和rhITF治疗组(ITF组,每个时相点8只)。观察伤前及烧伤后1、3、5、7d小鼠静息能量代谢率(REE)的变化,同时检测伤后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两组烧伤小鼠的REE、TNFα、LPS、IL-1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烧伤前水平(P<0.05),两组比较,ITF组小鼠REE明显低于B组,平均降幅达25%左右。与之对应,血浆LPS、TNF-α、IL-1和IL-6含量也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rhITF能减轻烧伤后肠道受损程度,降低烧伤小鼠血中炎症介质水平,从而减轻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已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为了解此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现将我院2004—2007年医院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层厚度和成分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采用 30 %体表面积 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 (C) ,静脉营养 (PN)及肠道营养 (EN)组 ,EN和 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等体积的营养液。检测了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及唾液酸的含量 ,并采用粘液组化染色法和透射电镜对肠道杯状细胞的分泌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烧伤后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明显低于伤前。形态学观察发现 ,伤后杯状细胞结构受损 ,粘液分泌量下降 ,且分泌酸性粘液的杯状细胞明显减少 ,而分泌中性粘液的杯状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7.
一氧化氮可减轻烧伤血清对人肝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曦  王晓军 《重庆医学》1998,27(5):295-297
为了解烧伤早期一氧化氮(NO)与肝细胞受损的关系,本文以体上培养肝细胞为模型,应用烧伤病人(TBSA〉5%Ⅱ-Ⅲ°)血清和NO供体Sin-1,动态观察了肝细胞受损过程。实验分四组,正常对照组(A组)、Sin-1组(B组)、烧伤血清组(C组)、烧伤血清加Sin-1组(D组)。分别在培养后1、3、6、12小时检测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含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烧伤后胃组织中一氧化氮(NO)及两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30%TBSA(totalbodysurfacearea,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n=64),分别检测伤后1,3,6,12,24,48,72h胃组织中NO含量及原生型NOS(cNOS)和诱导型NOS(iNOS)的活性,并分析NO含量与两型NOS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烧伤后胃组织中iNOS活性与NO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伤后3h即显著高于伤前,伤后12h达峰值,后有所下降但至伤后72h仍明显高于伤前,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而cNOS活性呈下降趋势,于伤后6h达最低值,后渐回升于伤后72h基本恢复正常,cNOS与NO相关不显著(r=-054,P>005).结论烧伤后胃组织中NO的变化主要受iNOS活性影响,而iNOS活性上升,cNOS活性下降可能与烧伤后胃的某些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
大鼠消化道肌间神经丛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目的了解大鼠消化道肌间神经丛中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NADPH黄递酶(NDP)组化技术在整装铺片上观察了大鼠消化道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分布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整个消化道肌间神经丛中均有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密度(个/mm2)分别为18±25(食管),314±47(胃),264±31(十二指肠),295±39(空肠)。337±44(回肠),67±23(盲肠),386±41(升结肠),487±53(降结肠)和362±33(直肠).神经纤维分布仍以降结肠最密集(++++),食管最稀疏(+).NOS神经元形态基本类似,大小差异较大,绝大部分神经元位于神经节内,每个神经节中NOS神经元2~8个.多数神经元之间有突起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结论消化道中NOS神经元的分布与该处的生理功能相吻合,并可能与许多胃肠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住院患者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执行前后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旨在探讨临床用药监管体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调查住院患者在2011年4-6月《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执行前766例为对照组和执行后2011年9月-2011年11月干预组225例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资料,收集该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信息,根据合理性评价指标,评估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处理。结果住院患者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执行前对照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7%、使用强度为3.90、病原菌送检率为45.95%;执行后的干预组分别为1.28%、2.28、60.44%,执行后医院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趋于合理。结论医院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完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提高用药合理性,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