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消癌平对白血病细胞HL-60黏附、运动和侵袭的影响。方法:HL-60细胞体外培养,经0、0.1、0.15、0.5g/L消癌平分别处理细胞,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力,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运动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RT-PCR检测HL-60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0.1 5、0.2g/L消癌平不仅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P<0.01),而且还能下调HL-60细胞MMP-2和MMP-9mRNA的表达(P<0.0 1)。结论:消癌平能抑制HL-60的浸润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使HL-60细胞的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的14例患者临床病理及穿孔前后CT影像特征。并将14例患者中穿孔后积极手术干预的12例患者分为2组:术后继续抗肿瘤治疗组和术后最佳支持治疗组,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1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男性9例(64.3%)、年龄≥60岁10例(71.4%)、左半结肠癌10例(71.4%)、RAS/BRAF突变型10例(71.4%)、一线治疗11例(78.6%)、肠梗阻同时合并消化道穿孔8例(57.1%);14例晚期结直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的患者中有10例在抗肿瘤治疗中出现穿孔,其中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7例,治疗有效8例。穿孔术后继续抗肿瘤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穿孔术后最佳支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临床特征包括老年、男性、左半、RAS/BRAF突变、肠梗阻、影像学显示局部分期T4a~T4b、憩室等。另外,晚期肠癌治疗中使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及抗肿瘤治疗有效时也需高度警惕消化道穿孔风险。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积极手术干预后继续进行抗肿瘤治疗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3.
彭智  李波  简月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90-5791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47名骨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行自体血液回输,同时选取40名异体输血的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常规、血清电解质及输血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失血量平均为(1147±364) ml,平均回收血量为(589±264) ml,平均回收量占失血量的(52.40±0.8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常规指标(RBC、Hb、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血清电解质K+、Na+、C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7名自体血回输患者均未补充输注异体血.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结论 骨外科手术中失血较多,应用自体血液回输能够减少自体血丢失及异体血输入,从而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及感染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女性不孕症患者术后选择辅助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以便在责任制护理实施过程中,能针对性的实施个体化指导和心理护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0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调查,对其一般情况和病史、治疗过程、家庭及社会支持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2.73%和52.89%的患者选择居家口服药物及居家藤药腹部外敷;选择来医院进行直流电导入等辅助治疗,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户口所在地、月收入、夫妻双方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影响。结论患者术后因时间、经济、工作等诸多原因的制约,选择的辅助治疗方法有限,医护人员应提供并指导患者术后选择便捷、适宜的辅助治疗方法,达到尽快怀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nm23-H2抗体对C6胶质瘤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及其磷酸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C6细胞常规培养后,按加入nm23-H2抗体的浓度分对照组(0 mg/L)、低浓度组(20 mg/L)和高浓度组(40 mg/L)3组,通过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法检测C6细胞中MMP-2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的变化。结果 Western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中,MMP-2表达量及其磷酸化程度随nm23-H2抗体浓度的增高呈降低趋势,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关系,3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MMP-2阳性细胞数为(61.60±6.60)%,低浓度组为(31.00±5.94)%,高浓度组为(17.57±6.15)%,3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23-H2对C6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起调节作用,使用特异性抗体对其拮抗后,MMP-2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6.
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学组及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协办的第四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于2012年11月16-18日在湖南浏阳召开.庄辉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主任委员魏来教授,候任主任委员段钟平教授,副主任委员任红教授、徐小元教授、陆伦根教授、窦晓光教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侯金林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3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贾继东、魏来、侯金林、徐小元、万谟彬、黄祖瑚、窦晓光、张欣欣、陆伦根9位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作了专题报告,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成年SD大鼠100只,分为4组:假手术组10只,损伤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 MP)治疗组、Tet治疗组各30只.胸8、9椎板切除后,损伤对照组,MP、Tet治疗组用加速压迫型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后2组动物于制模前,伤后24、48 h尾静脉分别注射MP 90 mg/kg和1% Tet 22.5 mg/kg.各组大鼠于术后8 h,1、3、7、14 d行运动功能BBB评分,取损伤段脊髓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表达. 结果 伤后7、14 d MP、Tet治疗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MP、Tet治疗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MP、Tet治疗组脊髓组织损害较损伤对照组轻,术后8 h至14 d动态观察,3~7 d损伤表现最为严重,达到损伤高峰期;假手术组中bax、bcl-2阳性细胞数较少,MP、Tet治疗组bax阳性细胞数少于损伤对照组(P<0.05),而bcl-2阳性细胞数多于损伤对照组(P<0.05). 结论 Tet可通过增加bcl-2表达和降低bax表达来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有益于脊髓组织的保护,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8.
为了加深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于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手术治疗这类病人110例,结果获得良好疗效,平均随访18个月,其中优68例,良34例,可6例,差2例。结论采用腰椎管减压和间盘突出摘除后同时去除椎管狭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甲异靛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异靛对NB4细胞系的抑制增生、诱导凋亡和分化的作用。方法 用锥虫蓝染色方法进行活细胞计数;用NBT还原实验和CD11a、CD11b的表达判定促分化作用;光镜和电镜细胞形态学、TUNEL标记和Sub-G1测定观察细胞凋亡,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检测凋亡调控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20μmol/L和30μmol/L甲异靛可明显抑制NB4细胞的增生,诱导细胞凋亡并下调bcl-2表达,使细胞停滞在G0/G1期。5μmol/L和10μmol/L时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明显升高,CD11a,表达明显升高。结论甲异靛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使细胞停滞在G0/G1期这两种机制显著抑制NB4细胞增生,此外,还有部分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摘要 背景:在支架材料选择中,目前尚未完全解决异种骨的免疫原性问题。 目的:观察改良法制备异种脱蛋白骨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后机体的免疫学改变。 方法:SPF级青山羊1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骨组不截骨,自体骨组、异种脱蛋白骨组在羊右侧胫骨中下段造成胫骨总长度20%骨膜和骨缺损。自体骨组在缺损处植入羊自体骨;异种脱蛋白骨组培养收集羊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数为1×109 L-1,将2 mL细胞悬液接种于以猪股骨为原料改良制备的猪脱蛋白骨上,再加入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半环槽外固定。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及CD8+ T淋巴细胞、血清抗体IgG免疫学检测,以双能X射线测量仪分析骨缺损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异种脱蛋白骨组植入后3,7,14,28 d外周血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含量基本正常(P > 0.05),血清抗体IgG水平略高于自体骨组(P > 0.05);植入后24周骨密度、骨矿物含量与自体骨组基本相似(P > 0.05),表现为骨缺损区两断端之间高密度钙化影。3组抗压缩压强及极限压强、抗弯曲载荷及极限载荷、抗扭转转矩及极限转矩均基本相似(P > 0.05)。植入后24周与自体骨组比较,异种脱蛋白骨组的成骨能力无明显差异(P > 0.05)。提示改良法制备的异种脱蛋白骨不引起明显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不影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新骨生物力学性能与自体骨相当。 关键词:脱蛋白骨;异种;猪;山羊;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骨缺损;骨组织构建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