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血管再通率高,相对于溶栓治疗出血转化少的优势,尤其对于溶栓治疗效果较差的颅内大血管栓塞,如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的闭塞,机械取栓是开通血管有效的补充技术,已成为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选择和研究热点。但取栓装置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供血后,能否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2.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急性脑肿胀、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严重脑挫裂伤、长时间脑组织缺血缺氧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死亡20例,占57.1%,存活15例,占42.9%。结论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充分减压,缓慢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改善脑部缺血缺氧是预防及治疗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3.
【目的】定量研究耳后经颞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为临床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保护重要结构功能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湿标本各6具(12侧),模拟耳后经颞入路的手术操作,并分成连续的五个步骤,用脑立体定向仪测定各步骤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用游标卡尺测量斜坡和三叉神经的显露长度及重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迷路下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是182.47±72.62 mm2,迷路后入路、部分切除迷路、切除耳蜗后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依次增加(P<0.001)。部分切除迷路后,对斜坡和三叉神经的显露程度进一步显著增加(P<0.001)。【结论】迷路下入路和部分切除迷路经岩尖入路可自侧方完成对颈静脉孔区和岩斜坡区的充分显露,同时可以保留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功能,是自侧方显露颈静脉孔区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和确定其能否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来指导血管内治疗.方法 329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部行CTA和DSA检查.运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动脉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根据16层螺旋CTA结果选择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治疗.结果 329例中的181例患者发现202个颅内动脉瘤.4个动脉瘤CTA漏诊,而DSA检查过程中7个动脉瘤未能清楚显示.16层螺旋CTA诊断所有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8%、98%和98%.16层螺旋CTA对于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与DSA的结果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CTA评价认为115个动脉瘤适合行血管内治疗,结果112个动脉瘤成功栓塞.结论 16层螺旋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85.
彭亚  柳岸  孙虹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17-211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80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mg/d,3d后逐渐减量,7~10d为1疗程,对照组70例,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给予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消除影响治疗效果的不良因素。结果:治疗后纯音测听示激素治疗组听力恢复有效率73.75%,对照组有效率55.71%(P〈0.05)。结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明显改善听力。  相似文献   
86.
陈荣华  宣井岗  彭亚  王穗暖  朱旭成 《临床医学》2012,32(11):1-3,F0003
目的探讨自膨胀、可完全收回的支架(Solitaire AB;ev3 Inc,Californi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以颈内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阻塞出现临床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在发病8 h内单独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行脑动脉血栓取出术的治疗方法与疗效,包括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在股动脉穿刺后90 min内完成血栓取出术,平均时间60 min,无一例患者在支架释放、去除血栓后需要其他辅助治疗,无与操作相关并发症出现。60%的患者在3个月后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能迅速、安全、有效地达到血管再通、移除血栓,而不必终生支架置入的目的,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总结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的急诊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急诊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患者13 例,术中均先清除部分血肿减压,然后采用经侧裂近端-远端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8 例患者术前行CTA 检查明确动脉瘤,5 例患者直接手术探查发现动脉瘤.结果 13例患者均在血肿清除同时成功夹闭动脉...  相似文献   
88.
随着神经介入学的发展,血管内介入疗法已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但此方法对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仍比较棘手,而血管内支架的运用使其治疗成为可能[1]。2004年2月-2005年4月,我们配合神经外科运用血管内支架结合GDC(gnglial mi detachable coils)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6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大脑中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7例患者的50个大脑中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行16层螺旋CTA检查。CTA技术扫描和重建参数:120kV、250mAs、准直0.75mm、重建层厚0.75mm和间隔0.4mm。运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神经放射医师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动脉瘤与周围颅骨及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结果:有22个动脉瘤基本上根据CTA的结果行外科夹闭,术中依据CTA提供的信息顺利找到动脉瘤,并成功夹闭了这些动脉瘤,术中所见与CTA所提供的图像非常吻合。另外28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CTA图像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载瘤动脉和瘤颈体比,辅助确定投射角度和是否需要支架植入。结论:16层螺旋CTA在大脑中动脉瘤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并在指导其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总结神经重症病人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施行胃造瘘术处理的66例神经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指征:反复返流误吸46例,喂养不耐受12例,需要长期人工喂养8例.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61例,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5例.手术成功65例,手术失败1例.49例误吸病人术后2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