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9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50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27篇 |
内科学 | 65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56篇 |
外科学 | 269篇 |
综合类 | 323篇 |
预防医学 | 92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125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00篇 |
肿瘤学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门静脉结扎术(PVL)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荷瘤大鼠不同肝叶肿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将1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组.均为荷瘤大鼠,A组行PVL术,B组为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结扎肝叶与非结扎肝叶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流速度,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测算结扎与非结扎肝叶上肿瘤的体积变化,分析血流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A组PVL肝叶肝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B组[(4.34±0.53) ml/min比(2.07±0.04) ml/min,P<0.05],且与结扎肝叶肿瘤体积增加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PVL肝叶的肝动脉血流增加是PVL术后结扎侧肝叶肿瘤生长加速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Krukenberg瘤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56例Krukenberg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A组:行根治术;B组:行根治术+系统化疗;C组:行单纯姑息术;D组:行姑息术+术后系统化疗.对各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C、D组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7.0、12.7、5.0、9.6个月,除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残余灶直径及术后系统化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Krukenberg瘤发病年龄较轻,术前误诊率高,预后差,联合根治手术和化疗可提高疗效及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人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2)原核表达载体.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获取Angiopoietin2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入pET32a质粒载体表达系统,实现Angiopoietin2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稳定表达,并通过凝胶电泳、SDS-PAGE及基因测序等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从HUVEC中克隆出约1.5kb的Angiopoietin2基因,通过pET32a载体系统实现了Angiopoietin2蛋白的表达,SDS-PAGE、电泳及测序分析证实表达成功,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0×103.结论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人Angiopoietin2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纯化的人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从非免疫小鼠噬菌体展示抗体库中淘选、鉴定Ang2单链抗体.方法 以纯化的人Ang2蛋白为抗原,对非免疫小鼠噬菌体展示抗体库进行富集和筛选,获得Ang2单链抗体,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并测序.结果 经过3轮富集和筛选,获得了1个能特异性识别Ang2蛋白的阳性噬菌体克隆,DNA测序表明其含有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大小约750 bp,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3.7×103;通过SDS-PAGE进一步实现Ang2单链抗体(phage-Ang2-scFv)的鉴定.结论 成功分离并鉴定人Ang2-scFv,为进一步的功能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经鼻肠内营养管(NJT)与空肠造口置管(JT)两种不同营养途径在上消化道改建术后病人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9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术后NJT与JT行肠内营养的上腹部肠道改建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5年9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包括544例病人。Meta结果显示:虽然JT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少于NJT组[RR=0.58,95%CI(0.38,0.90),P=0.02],但与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0,95%CI(0.93,1.81),P=0.12];两组肠内营养置管后不能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8,95%CI(-0.20,0.03),P=0.16];术后主要并发症吻合口漏及肺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JT组明显短于NJT组[SMD=-1.19,95%CI(-1.77,-0.60),P0.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JT在促进肠功能恢复和减少术后总并发症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贲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33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比较其围手术期的情况及术后1年、3年生存率。结果 TG组手术时间为(201±36)min,PG组手术时间为(188±50)min,TG手术失血量为(170±18)ml;PG组失血量为(166±29)ml;TG组术后排气时间为(3.6±0.5)d,PG组通气时间为(3.5±0.6)d;围手术期TG组发生并发症6例,PG组发生8例。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5%、63%;PG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2%、53%。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TG组明显高于PG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在围手术期间疗效和短期生存率与近端胃切除术差别不大,但其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HCC30例、肝硬化组织10例和正常肝组织6例中Tie2、VEGF的表达。结果HCC组织中,Tie2表达与TNM分期、肿瘤直径大小、肝内血管癌栓及微血管计数(P<0.05)相关,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肝硬化背景无关(P>0.05);VEGF的表达与癌灶大小、肝内血管癌栓及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有无肿瘤包膜、肝硬化背景无关(P>0.05);Tie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962,P<0.01)。二者在HCC、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ie2、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癌发生、进展和肝内转移中独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 M波)潜伏期及波幅对Bell麻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10 d内进行患侧和健侧面神经M波检测,比较两侧M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并进行M波潜伏期与波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面神经颧支 M 波潜伏期健患侧分别是(1.71±0.06)ms 和(1.86±0.05)ms(P ﹥0.05),波幅健患侧分别是(4.55±0.10)μV和(3.40±0.20)μV(P﹤0.01);颊支M波潜伏期健患侧分别是(1.92±0.08)ms和(2.17±0.09)ms(P﹤0.05),波幅健患侧分别是(3.78±0.24)μV和(2.93±0.24)μV(P﹤0.05)。M波潜伏期与波幅相关性分析:颧支患侧r=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8年5月成功施行LCBDE7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胆管一期缝合26例(缝合组)与T管引流53例(引流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问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的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明显少于引流组(P〈0.05或P〈0.01)。缝合组胆漏2例,无结石残留;引流组胆漏3例,结石残留1例。引流组拔T管引起胆漏并胆汁性腹膜炎2例。随访期间两组均无胆管狭窄和结石复发。结论LCBDE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相比,住院费用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可行,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