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292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140篇
  1篇
中国医学   182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5 毫秒
991.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张良 《广东医学》2006,27(4):511-51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17例(21只眼)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视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眼科检查临床确诊为放射性视神经病变,9眼早期用高压氧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5眼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眼无效。12眼早期用高压加光量子照射自血回输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10眼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眼无效。结论放射性视神经病变症状重,治疗预后差。建议对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患者常规进行眼科专科检查以便及早确诊。临床上采用高压氧加光量子照射自血回输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2.
C57BL/6和BALB/C小鼠创伤反应差异性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观察C57BL/6和BALB/C小鼠对相同创伤的反应能力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冲击波致伤C57BL/6(171只)BALB/C(159只)近交系小鼠,观察两种小鼠伤后即刻(0)、1、6,24,72h的死亡率,对两种小鼠的肺损伤严重度进行病理形态学比较。 结果 在相同冲击伤条件下,C57BL/6和BALB/C小鼠伤后72h内的死亡率和肺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C57BL/6表现出对冲击波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肺损伤程度也明显较BALC/C小鼠轻。两种小鼠内雌雄之间的死亡率和肺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并且绝大部分动物死亡发生在伤后6h以内。结论 C57BL/6和BALB/C小鼠对相同创伤的反应能力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这种差异性可能与它们在遗传背景上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93.
上皮样肉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男,48岁,左上肢多发性结节、溃疡2年,波及头皮及左肩胛部10天。患者2年前发现左前臂屈侧远端出现一淡红色结节,直径1.5cm,质地稍硬,无明显自觉症状。近1年来沿左上肢屈侧发生类似皮损20多个,呈带状分布。在当地做组织病理学检查,考虑为“环状肉芽肿”,因经济方面的原因,未予治疗。半年前,局部多数结节发生自发性破溃,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并出现左上肢弥漫性肿胀、活动受限,伴局部疼痛,再次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穿通性环状肉芽肿”,给予泼尼松30mg/d,雷公藤多甙片6#/d及异维A酸20mg/d,治疗半月,皮损未见好转。入院前10…  相似文献   
994.
中国部分地区麻风菌的基因分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麻风菌有否基因型的差别.方法用麻风菌基因扩增试验检测我国有关省份麻风患者病损活检标本中麻风菌的DNA分型.结果检测的9个省中的麻风临床标本16 份,其中有7份标本出现91bpDNA片段,有9份标本出现97bpDNA片段.结论我国麻风菌可能在基因水平上有株间差异,并且分布在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三苯氧胺在膀胱癌T -2 4细胞株中可能有的化疗增敏作用。材料与方法 应用MTT方法 ,以膀胱肿瘤T-2 4细胞株为研究对象 ,比较单独应用化疗药物 (ADM、MMC、Thiotepa、VCR)与化疗药物合并应用三苯氧胺 (Tamoxifen 5 μM ,10 μM )对细胞生长抑制率效应 ,通过化疗药物的量—效关系曲线 ,观察三苯氧胺是否有特定的化疗增敏作用。结果 三苯氧胺在浓度为 5μM、10 μM时 ,能分别使ADM和VCR的IC50 下降 1 95、7 0 6倍和 6 94、14 5 5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三苯氧胺在 5 μM、10 μM的浓度下 ,对MMC、Thiotepa的IC50 的影响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体外试验中 ,三苯氧胺在 5 μM和 10 μM的浓度下能显著性地促进膀胱肿瘤T -2 4细胞株对ADM和VCR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6.
2例均为发生于面部的单发结节,光滑,粉红色,缓慢增大.组织病理:真皮中不规则的上皮细胞小叶,边缘由基底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团块中心由透明细胞构成,小叶中及间质中可见大量的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淋巴细胞以CD3阳性为主,少量的CD20阳性细胞,上皮团块及周围间质中较多的S-100+CD1a+树突细胞,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20、癌胚抗原均为阴性,1例团块中央少量细胞上皮膜抗原和CD30表达.根据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明确为皮肤淋巴腺瘤,其主要的浸润细胞是CD3阳性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997.
将乐县地处闽西北山区,系武夷山杉岭分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县辖13个乡(镇、场)124村,46461户,人口168073人。全县大部分农户饲养家猪,每年生猪存栏数均在6万头以上。近3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吃肉人数增多,促进了家猪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由于县、乡(镇)屠宰场常常发现家(野)猪的胃内有颚口线虫寄生;而且临床医生亦经常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不明原因发热与出现“葡行疹”的病人。因此,开展我县猪体自然感染颚口线虫情况非常必要。1调查方法1.1召集各乡(镇)卫生院防疫医生、屠夫和守猎人员会议,宣传颚口线虫对人、…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介绍韩冠先教授立足中焦脾胃,采用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的思路和经验。韩冠先教授从虚论眩晕,探讨升降失常与眩晕的关系,升清降浊,组方遣药,从整体出发,全面兼顾病情。  相似文献   
999.
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血管内皮细胞位于血浆与血管组织之间,完成血浆和组织液的代谢交换,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保证血管正常的收缩和舒张,维持血管张力,其可以调节血压以及凝血与抗凝平衡,保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血管的长期通畅。内皮细胞损伤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合物大多呈黄色或淡黄色,且分子中多含有酮基而被称为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广泛,多存在于高等植物和羊齿类植物中。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等对血管内皮细胞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并总结得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降低血管的脆性,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扩张血管,抗血凝等作用,且具有与植物雌激素相同的作用,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稳定线粒体功能,调节一氧化氮(NO)的方式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脑出血所致后遗症、高黏脂血症、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相似文献   
1000.
孙艺勇  张良  周成浩 《陕西中医》2009,30(6):673-674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活血化痰复遂胶囊(桑枝、红花、鸡血藤、桃仁、皂刺、赤芍、钩藤等)口服,对照组采用曲克芦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高于对照组76.1%。结论:活血化痰复遂胶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