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292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142篇
  1篇
中国医学   182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化学治疗是当前小儿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作为造血生长因子对改善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状态具有重要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国产rhG-CSF(特尔津)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化疗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并与进口同类产品(惠尔  相似文献   
22.
本文初步分析了《内经》中有关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与发病的关系,在治疗上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以及《内经》摄食养生观对脾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 岁.因口腔异物1 月余,来我科就诊.患者发现牙龈赘生物,并逐渐增大,触之易出血,20 多天.曾看过多家医院,按"息肉""囊肿"等治疗,未见好转.曾有过不洁性交史及口交史.皮肤科检查:下唇系带边缘见一灰白色绿豆大,菜花状赘生物.用5% 冰醋酸涂抹,下唇黏膜、舌尖部出现10 多个粟粒至芝麻大灰白色赘生物,表面粗糙.进一步检查,在阴茎冠状沟及肛周,也查见散在的芝麻至绿豆大表面粗糙疣状赘生物10 多粒,醋酸白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24.
25.
2011年,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实施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规划,对宁波市各个公共卫生单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经过2年多的建设实践,已初步完成宁波市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到2015年,宁波市将建成较为完善、覆盖城乡公共卫生机构的智慧健康保障系统,医疗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省领先、国内先进,力争成为全国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观察针叶聚戊烯醇对大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致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鼠腹腔给予猪血清0.5ml,每周两次,建立慢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开始给药,给药组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的针叶聚戊烯醇(10,20,40 mg·kg-1),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给药1次,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动物禁食12 h,颈动脉采血,离心,取血清进行肝功能指标、氧化损伤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检测;无菌取脾,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检测;各组取肝脏同一部位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针叶聚戊烯醇中、高剂量组可以明显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和丙二醛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和肝组织形态(P <0.05,P<0.01).结论 针叶聚戊烯醇对大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纤维化有明显治疗作用,有望作为抗肝纤维化的新药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28.
1958年将乐县首次开展丝虫病普查,共发现微丝蚴阳性者9 218例,人群平均微丝蚴率12.18%,发现体征病人4 862例,体征率为8.86%,属丝虫病中度流行区[1]。全县均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要防治措施的反复查治后,于1983年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97年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现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22年综合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内容与方法按照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试行)》和《福建省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1.1病原监测1.1.1横向监测按原微丝蚴率的高、中、低分层整群抽样选点,覆盖…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Ⅰ,AAⅠ)诱导的马兜铃酸肾病可能病变机制,分析其对PI3K/Akt/NFкB通路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以及AAⅠ高、低剂量(9.0、2.25mg/kg)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4d后,取血清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KP),并用HE法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PI3K、Akt、NFкB蛋白的表达,此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AAⅠ对肾脏组织IL-6和TNF-的表达变化。结果给药AAⅠ组与对照组比较,Cr、BUN、AKP水平显著升高(P0.05);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肾脏病变和炎症改变,IL-6、TNF-表达显著增多(P0.01);PI3K、Akt、NFкB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AAⅠ能导致肾脏毒性,并且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NFкB通路,诱发炎症,从而加重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72只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42只眼)与对照组25例(30只眼),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完全成功:观察组34只眼(80.95%),对照组16只眼(53.33%)(P=0.012),术后视力提高患眼数:观察组26只眼(61.90%),对照组11只眼(36.67)(P=0.035),术后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患眼:观察组1只眼(2.38%),对照组6只眼(20.00%)(P=0.018),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眼:观察组2只眼(4.76%),对照组7只眼(23.33%)(P=0.029),术后眼压:观察组(16.7±1.5)mmHg,对照组(18.9±2.5)mm Hg(P=0.036)。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能提高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