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手术后复发/转移恶性黑色素瘤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开始,17个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黑色素瘤局部或远处患者,随访5~12个月,观察其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人短距离放疗后5月死于肝转移所致肝衰竭,1人短距离放疗8月后死于脑转移瘤.其余15人均存活并没有其他脏器转移.在所有患者的19例植入病灶中,6例病人达到了完全缓解,病灶消失.5例病人部分缓解,3例病人病灶保持不变,5例进展.1月、2月、6月、12月局控率分别为84.2%、79.0%、68.4%、57.9%.结论 CT导向下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42.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支架植入术后,动脉药盒植和术局部治疗的价值。方法:36例均已不能或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内支架治疗组和EMBE加PCS治疗组。  相似文献   
43.
经皮射频消融术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对44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研究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共44例,病灶总数共67个。经RFA治疗后随访2-6个月,运用螺旋CT三期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肝脏肿瘤直径≤3.0cm者26个、3.1-4.0cm者21个、4.1-5.0cm者11个,≥5.1cm者9个,经RFA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分别为24个、19个、9个、6个。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去血管化征象,或并有体积缩小。结论:RFA治疗是效果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的局部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介入导向下经动脉导管系统灌注p53重组腺病毒(Ad-p53)进行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经放化疗无效或复发及因故不能进行常规治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15例,经瘤组织主要供血动脉进行 1.5×10~10~2. 8× 10~11pfu/次、累积剂量为 9. 5×10~10~1. 40 ×10~12pfu/例的 Ad-p53基因治疗(其中 5例宫颈癌病人联合化疗),并观察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临床观察发现以发热、流感样症状为主的5种不良反应,其中发热8例,流感样症状2例,胃不适、腹泻及心动过速各1例;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各1例,血红蛋白减少2例;肝肾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CGT、AST升高2例;治疗前后未见心电图改变(只有1例在化疗开始当天出现心动过速,第2天又恢复正常)。与化疗联合治疗未产生强于单纯化疗的副作用。上述毒副反应以1级反应为主(占86.8%),无Ⅲ、Ⅳ级反应。结论:在所用试剂量范围内Ad-p53经动脉局部用药及与化疗联合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
Ⅲ、Ⅳ型肝门区胆管腺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Ⅲ、Ⅳ型肝门区胆管腺癌综合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21例经病理证实为肝门区胆管腺癌伴梗阻性黄疸的病例,CT、MR胰胆管成像、经皮经肝胆系造影术将其分为Ⅲ、Ⅳ型,采用内外引流术、多极射频消融术、胆管内支架置人术及动脉化疗灌注术序贯性治疗。结果 所有肿瘤射频消融治疗1个月后CT值明显下降,13个病灶缩小约30%,4个病灶缩小约20%,4个病灶大小未变;6个月后均有缩小,缩小最显著者为60%左右,21个病灶平均缩小37%。有17例在射频消融治疗1个月后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恢复到正常水平,6个月后复查全部正常。随诊时间最长的为24个月,最短9个月,近期平均生存期14个月。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是Ⅲ、Ⅳ型肝门区胆管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放射性粒子125I对兔股动脉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对正常家兔股动脉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家兔18只,使用信封法抽签随机选取家兔一侧后腿股鞘内切开直视下植入0.8mCi125I6个,按TPS计划设计股动脉的周边匹配剂量(MPD)为100~120Gy,90%的处方剂量(PD)集中在靠近粒子的股动脉血管壁局部,正常饲养4个月(核素125I的2个半衰期),4个月后处死家兔取出离粒子植入部位最近的股动脉,观察血管壁形态及进行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18只家兔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X线及TPS验证显示所选取股动脉受到设计照射剂量的照射,4个月后有15只存活(3只家兔死于与照射无关的其他原因),处死后取出研究选取部位血管段,大体学检查血管无变形、管径无缩小,内壁未见附壁血栓形成,镜下观察受试家兔的股动脉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该实验剂量下放射性粒子125I对于正常血管的组织影响微小。  相似文献   
47.
鼻咽癌肝转移瘤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远处转移,肝脏为其转移的最常见靶器官之一.CT扫描是发现转移瘤的重要方法之一[2].为进一步观察了解鼻咽癌肝转移的CT表现,笔者统计85例经确诊为鼻咽癌肝转移的CT资料,并分析其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8.
张福君  吴沛宏  顾仰葵  赵明  范卫君  肖湘生 《癌症》2004,23(Z1):1567-1571
背景与目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单纯引流仅解决黄疸问题,没有对肿瘤本身进行治疗,患者常在短期内死于肿瘤的进展.近年来出现的经外引流管胆管内后装放疗、多极射频消融(ro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及动脉药盒(port-cathetersystem,PCS)局部化疗栓塞等介入微创技术,因其对肿瘤的直接治疗作用而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拟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内支架(expandablemetallic biliary endoprothesis,EMBE)植入术后,经外引流管胆管内后装放疗、RFA及PCS局部化疗栓塞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49例不能或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门区肿瘤25例(肝门原发性肝癌17例,肝门转移性肝癌8例),胆管癌11例,胰头癌6例,汇管区胆管腺癌7例.分4组,第1组为单纯EMBE组;第2组为EMBE加后装放疗组;第3组EMBE加RFA组;第4组为EMBE加PCS组.所有患者先行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然后第2组行经外引流管后装放疗;第3组行经皮RFA;第4组行PCS植入术,按肿瘤生物学特性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经药盒泵入化疗药物.结果:49例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成功,其中13例行单纯EMBE植入术,16例在EMBE植入术后行胆管内后装放疗,9例行RFA,11例在EMBE植入术后行PCS植入术.随访1~12个月,EMBE组:1~3个月内6例(46.1%)出现再闭塞,2~6个月内死亡8例(61.5%),12个月内死亡11例(84.6%);EMBE加后装放疗4例(25%)1~3个月内出现再闭塞,2~6个月内死亡5例(31.25%),12个月内死亡6例(37.5%);EMBE加RFA组1~3个月内2例(22.2%)出现再闭塞,2~6个月内死亡2例(22.2%),12个月内死亡3例(33.33%);EMBE加PCS组3例(27.27%)1~3个月内出现冉闭塞,2~6个月内死亡5例(45.45%),12个月内死亡6例(54.54%).EMBE组分别与近距离治疗3组的死亡率及再闭塞率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EMBM后应主动进行抑癌治疗,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Ⅳ期),均先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静脉化疗2~3个周期,再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TPS治疗计划系统算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数量、粒子分布情况、进针方向。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实质内及肿瘤边缘。结果 2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1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NC)1例,进展(PD)0例。中位生存期14月,1年生存率76.92%。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有化疗不良反应(Ⅰ~Ⅳ度急性骨髓抑制,Ⅰ~Ⅲ度恶心呕吐,少量脱发)。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肝内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10例中,男9例,女1例,年龄36~72 岁,中位年龄为51岁。病灶大小平均为2.15×3.05cm。全部病例为肝癌化疗栓塞、射频、微波.化学消融综合治疗后,门脉癌栓未能控制者,采用TPS计算布源,局部麻醉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门静脉癌栓内,采用0.8 mCi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0.5cm沿门静脉癌栓长径播植。随访4月观察并发症及行肝脏增强CT检查,了解门静脉癌栓局部控制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4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5例;无变化(NC)1例;进展(PD)0例。总有效率(CR+PR)90.0%(9/10)。术后腹水加重者1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腹水消失,肝脏转氨酶一过性升高者3例,粒子肺内、肝左叶游走1例,未见大出血、胆汁瘘、肝脓肿、胰瘘、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