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未破裂的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的经验及结果。方法 将球囊膨胀型血管内支架跨动脉瘤瘤颈部位置入并准确释放后,微导管超选进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结果 支架成功的置入,支架近端在基底动脉,远端在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得到次全栓塞(90%以上),载瘤动脉及毗邻的侧支血管保持通畅,患者恢复满意。结论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是可行的,支架植入对侧支血管血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2.
桡神经损伤多由肱骨干骨折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桡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我们采用神经一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38例桡神经损伤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81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应用颅内压监测组与未应用颅内压监测组的预后。结果颅内压监测组的病死率、预后均优于无颅内压监测组(P均<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对DAI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患者颅内压的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4.
光固化可压缩复合树脂的耐磨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健  唐立辉  张珑  刘杰忠  陈萍  刘晗 《医学争鸣》2002,23(17):1627-1629
目的:测定两种新型光固化可压缩复合树脂(Surefil,Solitaire)与用于比较的两种混合型牙复合树脂(Z100,CC-4P),两种前牙复合树脂(Durafil,CC-4BA)和银汞合金的磨耗率。方法:材料的磨耗试验(每组样品为5个)使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研制的牙刷磨耗试验机,加荷200g,磨刷75000次,所有实验结果均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银汞合金显示出了最低的磨耗率(P<0.01),可压缩复合树脂的磨耗率明显低于其他复合树脂(P<0.01)。结论:光固化可压缩复合树脂的耐磨性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复合树脂,但明显低于银汞合金。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颅内动脉瘤和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及45例宽颈动脉瘤,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入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39例颅内动脉狭窄采用球囊扩张型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血管内支架均成功植入。42例动脉瘤致密填塞,7例大部填塞,3例疏松填塞;39例颅内狭窄患中36例血管直径恢复80%以上,3例残余狭窄20%以上,无1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患临床恢复良好,影像学随访无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无支架内狭窄和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支架及微弹簧圈可能成为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6.
本文比较了五种免疫印迹法(Deciscanplus、Inno-Lia Ⅲ、Matrix、Murex Westernblot和RIBA-3)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敏感性。这五种免疫印迹法都包含了核心、NS3和NS4抗原,RIBA-3、Inno-Lia和Murex还包含NSS抗原,Inno-Lia还包含HCV包膜(E2/NSI)肽。这些抗原均为重组和/或合成蛋白。Inno-Lia只需一种抗原反应性等于或大于2+就可判断为阳性,其余四种免疫印迹法均需两种抗原反应性才可判断为阳性结果。作者对50份样本进行测试,其中6份抗HCV抗体阴性,44份阳性。根据各免疫印迹试剂盒的说明来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47.
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宽颈及梭形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将冠脉支架横跨于 6例颅内梭形动脉瘤 2 4例宽颈动脉瘤瘤颈后释放 ,通过支架的网孔在动脉瘤腔填塞GDC。结果  2 6例动脉瘤致密填塞 ,4例大部分填塞 ,载瘤动脉通畅。除 5例发生支架移位 ,2例颈内动脉一过性痉挛外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 ,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作为腔内隔绝物 ,结合GDC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患者 女,43岁。发作性头痛、意识丧失及肢体抽搐2个月。患者于2001年11月1日无明显诱周出现头痛,来引起注意;11月3日上午突然意识丧失,尿失禁,出现肢体抽搐,口吐白沫,频繁呕吐;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体检未发现抻经系统阳性体征,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研究超短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发作期C0PD患者分为超短波治疗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行超短波治疗10~14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计算诱导痰液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Neu/Leu%),检测诱导痰液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痰液Neu/Leu%,、IL-8、TNF-α均显著降低(P<O、05),FVC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F:EV。。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0%pred)明显升高(P<O.05)。Neu/Leu%与IL-8呈正相关(P<O.05),Neu/Leu%、IL-8、TNF-α含量与FEV。均呈负相关(P<O.05)。结论超短波治疗COPD具有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