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4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院2005-2008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用药进展调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用药的进展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5-2008年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用药情况,分析我院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用药进展情况。结果: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化疗药与卡铂联用的占30.20%,与顺铂联用的占59.73%。与卡铂联用的所有化疗药中,多西他赛占46.67%,吉西他滨占13.33%,紫杉醇占15.56%;与顺铂联用的所有化疗药中,多西他赛占41.57%,吉西他滨占32.58%,紫杉醇占3.37%。164例患者所用化疗药中,长春瑞滨13例、多西他赛65例、吉西他滨39例、培美曲塞二钠15例、紫杉醇11例。2005-2008年,长春瑞滨和紫杉醇用量呈逐年降低趋势;多西他赛用量基本平稳;吉西他滨用量2005-2007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用药情况有所回升;培美曲塞二钠用量逐年上升。结论: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用药基本是以多西他赛、吉西他滨、培美曲塞二钠、长春瑞滨、紫杉醇与顺铂、卡铂的联合用药为主;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多与卡铂联用,吉西他滨多与顺铂联用。紫杉醇和长春瑞滨用量逐年下降,培美曲塞二钠用量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92.
慢性肝病患者血中白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采用逆转录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白蛋白mRNA基因表达。结果 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26例,阳性率为56.5%。HBVDNA浓度为(3.6±3.4)×108copies/mL;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17例,阳性率为40.0%。37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为75.7%。HBVDNA浓度为(4.7±2.8)×108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12例,阳性率为32.4%。4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2例,阳性率为5%。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Р0.05);慢性乙肝活动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显著升高。结论血清HBVDNA与慢性肝病患者病变活动和进展密切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表达与肝脏损害相关,二者可作为慢性肝病病情进展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在成人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HBsAg、抗HBs、抗HBc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且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62名16岁以上人群,按照0、1、6的免疫程序接种10μg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于全程免疫1个月后采血,测定血清中抗HBs水平。结果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的99人,抗HBs阳转率为94.95%,几何平均浓度为331.08mIU/mL;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的63人,抗HBs阳转率为98.41%,几何平均浓度为270.79mIU/mL。两组间抗HBs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两种疫苗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4.
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方法及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关于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的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修复方法的选择主要由肌腱断端间隙大小、小腿三头肌萎缩情况、患者的年龄和运动水甲决定.结论 陈旧性跟腱断裂大多需手术治疗以恢复良好功能,组织工程化修复肌腱缺损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一期后前联合人路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术前ASIA评分:B级3例,C级6例,D级2例.结果 大部分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患者术后ASLA评分平均提高1~2级,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内固定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减压和稳定,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是可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经鼻蝶窦手术入路相关血管的显微下解剖特点。方法10具动静脉灌注染料的成人新鲜尸头上,5具行正中矢状位切开,5具模拟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手术路径上血管的走行特点,与垂体和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测量相互之间的距离。结果鼻中隔后动脉上支至蝶窦开口下极的距离为(3.91±0.82)mm(2.85~5.15)mm,鼻中隔后动脉下支至蝶窦开口下极的距离为(6.16±1.23)mm(4.42~8.28)mm。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为5段,有3个动脉分支。颈内动脉前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距离为(11.94±1.90)mm(9.02~14.86)mm,后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距离为(7.96±2.07)mm(5.64~11.58)mm。结论蝶腭动脉、海绵间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垂体下动脉是经鼻蝶窦手术入路中容易引起出血的血管,尤其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术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术中仔细的显微操作,以免发生大出血这一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7.
全国10所医院院内与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我国不同地区10所教学医院分离的社区和院内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按设计方案收集10所教学医院中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Etest法测定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数据输入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在收集的353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占74.2%,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占9.6%,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占16.2%;不同医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在测试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中,头孢呋辛的敏感性较低,为0~76.7%,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较高,PSSP组中分别为98.1%和98.9%,PISP组中分别为61.8%和64.7%,PRSP组中分别为15.8%和10.5%;267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率为56.2%,206株肺炎克雷伯菌为42.7%,对于产ESBLs菌株,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均较低,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在测试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中相对较高;177株MSSA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73.4%,测试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MSSA表现出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98.9%~100.0%,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0.8%和88.1%.结论 对于肺炎链球菌,氟喹诺酮类药物保持了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在β-内酰胺类药物中表现较好;对于MSSA以及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抗菌活性,对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均较低,而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8.
浒苔绿藻精抗实验性肝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浒苔绿藻精抗实验性肝癌作用及其机理,为开发利用浒苔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接种肿瘤细胞(H22)建立小鼠实验性肝癌模型,给予不同剂量浒苔绿藻精进行干预,测定抑瘤率、脾脏指数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判断抑癌作用及作用机理。结果低、中、高剂量浒苔绿藻精均可抑制肿瘤生长(P〈0.01),抑瘤率分别为13.9%、30.3%和27.3%;各剂量浒苔绿藻精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P〈0.01);高剂量浒苔绿藻精可显著提高IL-2水平(P〈0.01);低、中、高剂量浒苔绿藻精均可显著降低TGF-β和VEGF水平(P〈0.01)。结论浒苔绿藻精对实验性肝癌模型小鼠的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机理可能与其影响机体IL-2、TGF-β和VEGF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
<正>研究显示,在低碘区的甲状腺肿大儿童中,血浆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采用低硒、低VE的人工合成饲料饲养大鼠8w后,可引起甲状腺素和自由基代谢紊乱[1]。推断甲状腺肿与低硒也有关[2]。本研究探讨硒和VE在甲状腺素代谢过程中是否有协同或拮抗作用及对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集团变量分析方法用于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集团因素及其中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集团变量的分析方法。结果:选用了影响肝癌预后的集团因素,进一步研究了各集团因素中的主要因素。结论:集团变量分析方法适用于变量较多时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将其应用于生存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为临床定量分析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