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建立并不断改进、规范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检测方法,使ANCA阳性的各种原发性小血管炎(small-vessel vasculitis,SVV)疾病诊断率有所提高。尽管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等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72.
高龄癫痫样发作的院前抢救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73.
本文对我院近三年收住院的足月妊娠分娩单胎活婴的产妇的产前血红蛋白(Hb)水平和胎盘重(PW)进行了相关与回归等分析。结果显示男婴组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女婴组呈负相关,表明在妊娠贫血时,女性胎儿可通过胎盘肥大进行代偿,男性胎儿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强胎盘功能进行代偿。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了解颈内静脉插管的优点。方法 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 ,体表位置容易掌握。结果  2 14例患者穿刺 ,其中2 0 2例患者穿刺成功 ,成功率 94.5 % ,7例患者出现感染 ,占患者总数 3 .3 % ,6例穿刺针误入右颈总动脉 ,占患者总数 2 .8% ,须拔针 ,充分压迫止血。结论 颈内静脉插管操作简单 ,安全 ,成功率高 ,血管损伤小 ,留置时间长 ,尤其适用于慢性肾衰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前的初期血液透析阶段 ,也适用于危重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相似文献   
75.
目的:报道肾活检病例354例次,取材成功率99.2%。方法:经皮B超引导下肾活检。结果:IgA肾病共116例次,占32.7%,其次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1例,占20.1%,两者相加占整个肾活检总数52.8%,狼疮性肾炎43例,占12.1%,位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首位。结论:肾活检病理检查可避免盲目治疗及其所带来的并发症。通过肾活检前后对比分析,约20%的临床诊断得到修正,15%的治疗方案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了解创伤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分析影响AKI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筛选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309医院收治的创伤患者共4 221例,统计AKI发生率和病死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方法分析AKI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按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诊断及分级标准,AKI发生率为11.6% (489/4 221),院内病死率为46.0% (225/489);AKI越严重,院内病死率越高,KDIGO 1级、2级、3级的患者院内病死率分别为30.1%(84/279)、54.6%(53/97)、77.9%(88/11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增长、入院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积分>17、入院损伤严重评分(ISS)>16、严重头部伤、腹部脏器伤、横纹肌溶解、休克、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入院ISS>25、严重头部伤、KDIGO 3级和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是AK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创伤后AKI发生率和病死率高,预防严重并发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肺心病患者死亡时间的归因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心病 (简称肺心病 )病程长 ,合并症多 ,病情多变 ,尤其在夜间[1] ,为了提高疗效 ,降低病死率 ,故夜间精心的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回顾分析 1998年 1月~ 1999年 10月我院 111例肺心病患者死亡时间及原因 ,探讨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年 1月~ 1999年 10月我院内科住院的肺心病患者为对照组 ,共 168例 ,男 79例 ,女 89例 ,年龄 62~ 83岁 ,平均年龄 (71.5 9± 2 1.2 4 )岁。死亡5 2例 ,男 34例 ,女 18例 ,年龄 70~ 83岁 ,平均年龄(75 .68± 6.98)岁。病程 8~ 2 9a ,平均病程 (1…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与单纯血浆置换对比,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仅需少量白蛋白即可以对致病性抗体进行清除,包括高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方法选择在309医院拟行肾移植手术高PRA患者13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合并高PRA患者3例,进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152例次,每例患者治疗前后检验PRA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PRA(56.72±4.53)%相比,治疗后PRA(<10%)显著下降(P<0.05),7例高PRA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未出现急性排异,3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合并高PRA患者脱离透析。结论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降低高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减少肾移植术前及术后急性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振荡通气对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体会,观察此方法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来我院治疗的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具体方法是将5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儿通气模式是高频振荡通气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照组患儿通气模式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比两组患儿在通气1h、12h以及24h后的血气情况,并注意是否有并发症出现。结果通过对比后发现,实验组患儿再通气1h时,血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CO2明显下降;但是在通气12h以及24h后,血PaO2和PCO2水平与对照组相差不大。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对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高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于本院就诊治疗的1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给予A组(n=40)患儿蒙脱石散口服治疗,B组(n=40)患儿予以消旋卡多曲口服,C组(n=40)患儿采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对比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C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缓解小儿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