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不同凉泻针刺手法对致热大鼠血浆内环核苷酸水平及其比值的影响。方法;分析运用提插手法,捻转手法、透天凉手法及提运手法刺激模型大鼠,然后分别测定血浆内cGMP的比值。结果:各项指标的组间数据,对于改善致热大鼠血浆内环核苷酸水平及其比值的作用。以提运手法最佳,其次是透天凉手法,结论:提运手法是一种简便效验的手法,对于临床实热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CT诊断在颅内感染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颅内感染性脑病住院治疗的患者33例,回顾性分析CT检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16例,占48.5%,是最常见的颅内感染性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颅内感染性脑病具有CT检查不同特点,CT平扫检出率为45.5%,准确率为36.4%;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为87.9%,准确率为78.8%,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对于诊断颅内感染性脑病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尤其是CT增强扫描,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建议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3.
林杰  闫昆  戴琦  张景峰  郑南红  张顺  胡耀仁  叶红华  郑建军  蔡挺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2):147-149,I0002,I0001
目的分析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2020年1月15日至2月5日收治的77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患者人口学特征及接触-发病、发病-初诊、初诊-疑似、疑似-确诊所需时间分布情况;比较三级与非三级医院收治患者在发病-初诊、初诊-疑似所需时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最终共计71例患者纳入分析,男22例,女49例;发病年龄(50.3±14.6)岁;高中及以下学历45例(63.38%)。患者接触-发病(统计43例)0~14 d,中位时间7 d。发病-初诊(统计71例)、初诊-疑似(统计70例)及疑似-确诊(统计70例)所需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3及0 d,均随时间推移稳步下降。2020年1月30日至2月3日期间,发病患者以上3个过程均可在1 d内完成(发病-初诊0.7 d、初诊-疑似0.2 d、疑似-确诊0.6 d)。与三级医院相比,非三级医院COVID-19患者初诊-疑似所需时间较长(<0.05)。结论宁波市COVID-19疫情防控初见成效,将防控工作重心前移到发现并控制潜伏期患者和无症状患者,并发挥三级医院的领头作用或是进一步控制疫情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估胸椎X线正位片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定位导管尖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PICC患者,术后接受1次以上胸部X线正位摄影、胸椎X线正位摄影及胸部CT,其中胸椎正位片183例次(A组),胸部正位片334例次(B组)。对胸部CT纵隔窗图像进行重建联动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重组,以多切面观察确定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CAJ)位置及对应的轴位CT层面,确定CAJ位置,并于定位像上标记辅助线,测量并比较CAJ至右侧第6、7后肋、第6/7后肋间隙、气管隆嵴及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的距离。结果 A组136例次(136/183,74.32%)导管尖端清楚显示,43例次(43/183,23.50%)隐约可见,4例次(4/183,2.19%)未显示;B组依次为131例次(131/334,39.22%)、169例次(169/334,50.60%)及34例次(34/334,10.18%)。A组导管尖端清楚显示率高于B组,未显示率低于B组(χ2=59.65,P<0.01)。CAJ至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7后肋、气管隆嵴及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的距离分别为-1.95~7.51 cm、-2.82~6.44 cm、-3.91~5.00 cm、1.19~6.58 cm及-1.12~1.43 cm,平均(3.50±1.78)cm、(2.38±1.76)cm、(1.18±1.75)cm、(3.84±1.01)cm及(0.11±0.05)c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54,P<0.01);两两比较,CAJ至右侧第6后肋距离与至气管隆嵴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距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J与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距离最短,以通过该交界点的水平线上垂直2 cm范围内为PICC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结论 胸椎正位片能清晰显示PICC导管尖端。心右缘上下段交界点水平线上垂直2 cm范围内为PICC导管尖端的理想位置。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狭颅症的X线、CT和MRI表现以及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狭颅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CT和MRI。结果:5例狭颅症,1例表现为舟状头畸形,2例表现为尖头畸形,2例表现为短头畸形,5例均可见脑回压迹加深,4例可见蝶骨体前移及眼眶变浅,1例尖头畸形CT扫描可见幕上脑室扩大,1例短头畸形CT扫描示颅骨内板呈波浪状凹陷,视神经孔变窄,双侧眼球明显突出,MRI扫描示双侧脑室轻度扩大,后颅窝显示狭窄,中脑导水管及四脑室轻度受压,后移。垂体变薄。结论:狭颅症影像学表现极具特征性,X线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T和MRI对判断颅内继发改变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MRI表现及不同MRI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2例皮肌炎在不同MRI成像序列上的MRI表现,成像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S11R、DWI与增强SE T1WI抑脂序列。结果:12例中,幼年性皮肌炎10例,3例表现为多发性肌炎,5例表现为多发性肌炎、肌筋膜炎,2例表现为肌筋膜炎、皮下结缔组织炎并钙质沉着和表皮损害。成人皮肌炎2例,表现为多发性肌炎、肌筋膜炎、皮下结缔组织炎。肌炎、肌筋膜炎、皮下结缔组织炎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STIR、D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点、片状轻至中度强化,软组织钙质沉着在所有序列上均呈结节状低信号。STIR与DWI序列对显示组织炎性病变最为敏感,病变区域ADC值与正常肌肉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MRI能反映皮肌炎不同病变阶段的各种异常病理改变及其动态变化,STIR与DWI对显示组织炎性病变优于其他成像序列,横断面扫描对显示病变位置及分布较好。  相似文献   
57.
张景峰 《实用医技杂志》2012,(12):1278-1279
支气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不太常见,但在纵隔囊肿性病变中却属常见,具有特征性,发病者多为青中年。现收集我院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患者,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前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TACE术前预测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65例肝癌患者TACE前CT表现分为均匀强化型、不均匀强化型、强化不明显型和无强化型),分析这4种CT表现对TACE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①65例患者近期疗效有效者28例(43.08%),无效37例(56.92%)。不同CT分型的肝癌患者行TACE近期疗效差异显著(P〈0.05),其中均匀强化型的近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其他CT分型(P〈0.05);②65例患者的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08%、66.15%和26.15%。不同CT分型的肝癌患者行TACE远期疗效差异显著(P〈O.05),其中均匀强化型患者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其他CT分型(P〈O.05)。结论:原发性肝癌肝CT表现与TACE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CT表现可以进行原发性肝癌血供评估,可以初步预测原发性肝癌TAC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9.
60.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临床医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放射科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公共平台科室之一,对于培训高层次临床医师、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从规章制度制定、轮转计划安排、培训过程落实、考核体系建立、培训质量监督等方面进行初步实践探索,希望对新模式下的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培训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