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磁共振成像在椎体骨折与康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椎体骨折后不同时间、不同序列上椎体的MR信号变化及其在临床康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13例286个椎体骨折后不同时期患者行MR检查的病例,分析骨折椎体在不同MR成像序列上的信号变化。结果椎体骨折后不同时期的信号改变可分为6种类型:Ⅰ型77个椎体,表现为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上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创伤区呈明显均匀强化;Ⅱ型4个椎体,表现为骨折区长T1、长T2信号内见点、片状短T1、等或长T2信号;Ⅲ型112个椎体表现为T1WI等、低混杂信号,T2WI等、低、高多种形式的混杂信号,STIR序列和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序列上呈点状、小片状高信号;Ⅳ型36个椎体,在各种序列上的信号改变均与正常椎体相同;Ⅴ型25个椎体,椎体骨折区出现点、片状短T1、长T2信号,STIR序列、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序列呈低信号;Ⅵ型32个椎体,椎体骨折区呈均匀的短T1、长T2信号,STIR序列上呈均匀低信号。结论磁共振成像能很好地反映椎体骨折后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对临床康复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of bone,BMFH)是原发于骨的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1972年由Feldman等首次报道。原发于骨的MFH少见,约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2.2%~5.0%,其组织成分复杂,影像学表现多样,常被误诊为其它恶性病变,如骨肉瘤等[1~3]。作者搜集了12例原发性BMFH,分析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以及CT和MRI检查对其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MR灌注加权成像在兔VX2软组织肿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MR灌注加权成像方法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其一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1ml,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天、21天行MR平扫和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W4.0工作站处理,计算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血流量rBF、相对血容量r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分析灌注曲线图。随后将荷瘤兔处死并取出肿瘤,用10%福尔马林固定,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的结构特点。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rBF、rBV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而MTT值则低于正常肌肉组织。结论:MR灌注加权成像是一种安全、简便且较准确的半定量评估软组织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它可以为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后的疗效监测以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生物力学基础。方法搜集20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E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0例中,胫骨14例、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性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扫描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ECT表现为骨折处放射性浓聚。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ECT对显示病变敏感性较高,但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先决条件,但传统的定量分析肿瘤血管生成的"金标准"--MVD计数,因其有创性、对准确取材的依赖性、离体性、非功能性评价等缺点而未能成为理想的检查手段.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无创、快捷、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生成疗效,以及显示肿瘤全貌已成为可能.综述各种影像学技术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ISCT)灌注成像在定量评价软组织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前后肿瘤血管生成和介入治疗后早期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只成功种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介入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于肿瘤种植后第14天、介入治疗后第3天行常规CT平扫和灌注扫描,计算肿瘤组织和正常肌肉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值,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性;并将各灌注参数分别与肿瘤微血管密度(I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平均吸光度(A)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肿瘤种植后第14天,介入组肿瘤BF、BV、MTT、PS值分别为(303.3±69.9)ml·100g^-1·min^-1、(7.02±3.10)ml/100g、(1.99±0.28)s、(65.9±9.4)ml·100g^-1·min^-1,与正常肌肉组织相比[分别为(11.8±5.0)ml·100g^-1·min^-1、(1.04±0.47)ml/100g、(17.92±7.19)s、(13.1±6.4)ml·100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85.82、1867.46、413.04、698.42,P〈0.01);与对照组肿瘤的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7、2.03、0.02、0.53,P〉0.05)。介入组肿瘤IVD值和VEGF平均A值分别为(50.1±4.1)个/高倍视野、0.352±0.011,与对照组肿瘤[分别为(50.2±3.7)个/高倍视野、0.352±0.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2、0.19,P〉0.05)。介入治疗后第3天(即种植后第18天),介入组肿瘤BF、BY、MTT、PS、MYD值和YEGF平均A值分别为(7.5±24)ml·100g^-1·min^-1、(1.20±0.23)ml/100g、(3.29±0.57)s,(40±1.5)ml·100g^-1·min^-1、(16.0±2.4)个/高倍视野、0.215±0.008,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390.2±116.3)ml·100g^-1·min^-1、(8.47±2.53)ml/100g、(1.88±0.34)s、(76.9±11.3)ml·100g^-1·min^-1、(84.8±5.6)个/高倍视野、0.366±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166.91、1310.19、272.84、1649.80、1239.72、4168.91,P〈0.01);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53.49.62、-16.82、35.36、50.41、65.64,P〈0.01)。、肿瘤BF、BV、PS值与IVD值和VEGF平均A值呈正相关(r值均〉0.7,P〈0.05);MTT值与VEGF平均A值呈负相关(r=-0.78,P〈0.05),而与肿瘤IVD值无明显相关性(r=-0.315,P〉0.05)。结论 N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血流灌注及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功能成像方法,可以无创、准确地对肿瘤介入治疗早期疗效进行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7.
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的建立与MS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软组织恶性肿瘤动物模型并研究MSCT灌注成像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1ml,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7、14、21、28天行CT平扫和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W4.0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BF、BV、PS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而MTT值则明显低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准确且相对简捷的定量评估软组织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动态和延迟增强MRI诊断乳猪早期股骨头骨骺软骨缺血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2~3周龄乳猪随机分为正常组10例,缺血组14例。缺血模型制作采用双髋关节蛙式位固定1h~12h,MRI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动态和延迟增强MRI扫描。扫描完成后解除固定,并于1d和1周后行MRI复查。采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观察股骨头骨骺二次骨化中心首过灌注状态并测量相对强化比率,采用延迟增强MRI信号变化观察骨骺软骨的造影剂弥散情况,并与组织学检查行对照研究。结果:正常组10例双侧股骨头骨骺二次骨化中心动态增强扫描呈早期快速强化,相对强化比率平均值为1.51±0.46。延迟扫描骨骺软骨强化均匀。缺血组14例,固定3h和6h者各5例,固定1h和12h者各2例。14例共28个股骨头中,MRI平扫均未见异常。动态MRI增强扫描显示24个股骨头骨骺二次骨化中心呈低灌注状态,相对强化比率平均值为0.34±0.13,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延迟MRI扫描20个股骨头骨骺呈片状不强化或强化减低区。其中,4个股骨头可见灌注异常而延迟增强MRI扫描呈正常强化。1d后复查,13个股骨头恢复正常强化,另7个股骨头1周后复查也恢复正常强化。组织学检查显示所有28个股骨头骨骺均未见缺血坏死征象。结论:动态MRI增强扫描能敏感地发现乳猪蛙式位固定后股骨头骨骺二次骨化中心的早期缺血性改变,延迟增强MRI能很好地显示骨骺软骨的缺血,两者结合使用能较好地评价股骨头骨骺软骨早期缺血及其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T1 mapping成像和血清学诊断模型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FIB-4指数及其联合应用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经病理证实为肝纤维化的45例患者,根据肝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MRI在诊断寰枢椎失稳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寰枢椎失稳的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骨性结构的改变包括骨性畸形11例,枢椎骨折12例,肿瘤所致寰枢椎椎体破坏3例。软组织改变包括横韧带断裂7例,咽后壁软组织挫伤出血3例,齿状突与前弓或两侧块间组织嵌入3例。颈髓的改变包括硬脊膜和颈段脊髓受压12例,脊髓信号改变10例。结论MRI对寰枢椎失稳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它能清晰显示骨性结构异常、韧带断裂情况及颈段脊髓损伤,因而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