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151.
本文对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瘤、脑膜瘤、髓母细胞瘤、垂体瘤等的遗传基因及畸变的简介。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检测30例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中p53基因的表达状况及肿瘤其它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标本中p53、PCNA、GFAP、VIM、S-100的表达.结果:P5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随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Ⅳ级阳性率 83.3%,Ⅰ、Ⅱ级15.4%,且不同级别染色程度也有差异;PCNA均呈阳性,Ⅳ级病例染色阳性强度大于Ⅰ级.GFAP、S-100随病理级别升高而阳性率降低,VIM却随级别升高而升高.结论:检测P53基因突变产物,可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与预后,P53基因在星形细胞瘤发展、演化中有重要作用.PCNA可反映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及恶性程度,GFAP、VIM、S-100的测定也可了解其分化程度,三者结合,可增加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3.
重度脑损伤后局部电解质细胞膜酶与脑水肿关系(摘要)缪中荣,裘明德,张星虎,马茜,呼志斌大量实验报道伤后早期脑水肿与细胞膜结构酶活力下降等因素有关。但对损伤后早期电解质变化机制有争议,特别是与自由基变化相互关系的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对脑外伤后有关生化与病...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回顾性分析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方法与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184例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总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及药品比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别应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及甲泼尼龙治疗的患者,其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平均改善值分别为(2.14±0.34)分、(2.08±0.33)分和(3.20±0.54)分;平均总住院费用分别为(18407.45±4237.52)元、(11479.31±2458.36)元和(17630.07±3681.77)元;日均住院费用分别为(981.33±118.49)元、(530.35±97.12)元和(656.36±102.23)元;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8.8±3.6)d、(22.2±4.2)d和(27.5±3.3)d。结论应用甲泼尼龙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改善优于应用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的患者,但其总住院费用及日均费用较高。应用丙种球蛋白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改善不及应用甲泼尼龙的患者,且总住院费用及日均住院费用最高,但平均住院天数最短。临床医师应对疗效、费用和住院天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为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5.
梅毒性脑血管病二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例1男,37岁,因“进行性言语障碍9d,左肢力弱5d”,于2000年12月25收住院。9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减少,只能说个别短语及短句,能听懂别人讲话。次日与家人讲话更少,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左侧额顶低密度灶,CT增强扫描(发病后第3天)病灶无强化。住院予以静脉滴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当时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也无肢体活动障碍、抽搐。5d前患者完全不语,不能听懂别人讲话,左手无法持物,右手可持筷但夹菜费力,左腿不能站立伴有小便失禁。头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左顶、额叶及右侧底节区…  相似文献   
156.
泼尼松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泼尼松(Predn isone,PRD)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制成的混合液诱导Lew is大鼠建立EAE模型,10 d后将PRD 5 mg/kg灌胃给予EAE大鼠,连续给药16 d,观察其发病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 、CD4 、CD8 、NK细胞比率以及脑、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CD3 T淋巴细胞比率63.2%,CD4 T淋巴细胞比率46.8%,CD8 T淋巴细胞比率17.4%,NK细胞比率10.2%;泼尼松组CD3 T淋巴细胞比率69.5%,CD4 T淋巴细胞比率51.8%,CD8 T淋巴细胞比率18.1%,NK细胞比率5.3%。PRD可显著改善恢复期EAE的临床评分,降低外周血NK细胞比率,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 、CD4 比率,抑制大鼠大脑的炎症反应和脱髓鞘改变,但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 、CD4 /CD8 比率等无明显影响。结论PRD对EAE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NK细胞比率、升高T淋巴细胞CD3 和CD4 比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