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肺病变患者(80个病灶)行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早期、延迟显像SUVmax的变化幅度(ΔSUVmax),并与病理及随访结果对比。利用ROC曲线计算SUVmax和ΔSUVmax诊断肺病变的最佳阈值。比较PET/CT与PET及CT的诊断效能。[结果](1)65例共计80个肺内结节中良性结节38个,恶性结节42个。恶性结节组早期相SUVmax值为5.35(4.6),高于良性结节组的1.7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46,P=0.0001)。恶性结节组双时相ΔSUVmax值为30.54(2.0),高于良性结节组的16.8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1,P=0.0042)。(2)ROC分析显示早期显像SUVmax值〉2.45和双时相显像ΔSUVmax值〉24.66%是两者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时的最佳阈值。早期相SUVmax值〉2.45诊断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0%、63.16%、76.25%、72.55%、82.76%,双时相ΔSUVmax值〉24.66%时,分别为64.29%、71.05%、67.50%、71.05%、64.29%。(3)PET/CT诊断肺病变的准确率优于PET和CT(P〈0.05),诊断灵敏度优于CT(P〈0.05)。[结论]18F-FDGPET/CT诊断肺恶性病变,早期相SUVmax值及双时相ΔSUVmax值的最佳阈值为〉2.45和〉24.66%;并需结合病灶CT形态学特征及临床病史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131I SPECT/CT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肺转移灶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8月—201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DTC全切或次全切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怀疑DTC肺转移患者32例,对患者分别行131I SPECT/CT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并应用金标准确诊。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确诊DTC术后肺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根据金标准,32例患者中24例确诊为DTC肺转移,8例未发生肺转移。患者经131I SPECT/CT平面显像诊断肺转移20例,未发生肺转移12例,灵敏度为58.3%,特异度为25.0%,准确性为50.0%,阳性预测值为70.0%,阴性预测值为16.7%。患者经胸部131I 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肺转移26例,未发生肺转移6例,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75.0%,准确性为93.8%,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100.0%。131I SPECT/CT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对DTC术后肺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4.00、3.92、11.25,P<0.05)。结论 131I SPECT/CT断层显像对DTC术后肺转移灶的诊断价值优于平面显像,对怀疑DTC肺转移患者行131I SPECT/CT断层显像可提高肺转移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4例淋巴瘤治疗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治疗后单纯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结果经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最终共发现病灶219处,其中恶性208处,良性11处.18F-FDG PET/CT评价淋巴瘤治疗效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52% (207/208)、90.91% (10/11)及99.09% (217/219),均明显优于单纯CT检查(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明显优于CT,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早期客观的科学依据,是淋巴瘤疗效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以浅表淋巴结为首发症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1例,分别于治疗后行18F-FDG PET/CT显像及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比较PET/CT与超声在评价浅表淋巴结治疗疗效中的价值。结果18F-FDGPET/CT评价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浅表淋巴结治疗效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47%(17/19)、96.15%(25/26)、93.33%(42/45),而超声评价治疗效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2.63%(10/19)、69.23%(18/26)、62.22%(28/45),PET/CT在诊断浅表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18F-FDG PET/CT评价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后18F-FDGPET/CT显像结果。并与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18F-FDG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PET/CT对97.70%(85/87)淋巴瘤治疗后患者进行了准确疗效评价。而单纯CT对74.71%(65/87)的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准确评价。18F-FDGPET/CT在诊断准确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CT,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8F-FDGPET/CT在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成为关注的焦点。全文就EGFR在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口腔癌前哨淋巴结显像与术中γ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显像及术中γ探测定位活组织检查口腔癌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前在口腔肿瘤表面正中黏膜内(舌癌于肿瘤远心端边缘)注射37~74 MBq ^99Tc^m-右旋糖酐(DX),行淋巴显像及术中γ探测定位口腔癌SLN,术中切除SLN,并行常规颈淋巴结清扫术.将切除的口腔肿瘤及淋巴结行病理检查,分析SLN和远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33例患者口腔癌SLN及淋巴引流显像清晰,共检出SLN 43枚,其中1枚者25例,2枚者6例,3枚者2例.SLN病理检查结果有转移者9例,颈清扫淋巴结转移者共11例,2例SLN阴性而远处淋巴结转移,1例仅有SLN转移.口腔癌SLN γ探测定位检出率100%.SLN活组织病理检查灵敏度为81.82%(9/11例),准确性为93.94%,假阴性率为18.18%(2/11例),假阳性率为0.结论淋巴显像是定位口腔癌SLN的基础,术中γ探测是定位口腔癌SLN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17岁,无明显诱因下肢疼痛10余天.既往无肿瘤病史.X线检查(图1a)示左胫骨骨皮质变薄,内见多个低密度透亮区,其周围呈磨玻璃状改变,胫腓骨呈膨胀性生长,考虑为左侧胫腓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对患者静脉注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740 MBq后3 h行全身骨显像.骨显像(图1b)示左侧颅骨、左肱骨、左肩胛下角、左股骨、左胫腓骨可见不均匀性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左胫腓骨整段长骨受累,右侧肢体未见受累.其较X线检查发现病变多且全面.后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图1c).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0岁,因“右肺癌术后放化疗后,行再次化疗”入院。患者8个月前因右肺上叶尖段肺癌行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而纵隔肿大淋巴结与大血管紧密相连无法切除。腺癌。术后以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化疗2个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1个月,行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示:纵隔内多发异常高代谢灶,考虑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全身其他部位未见异常高代谢。随即对纵隔淋巴结行三维适形放疗,肿瘤总剂量(DT)60Gy,共30次,疗程42d,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食管癌患者骨转移瘤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探讨核素骨显像骨转移的影像特征和临床使用价值,笔者将本院自1996年以来资料完整的204例食管癌患者的全身骨显像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