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分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胸部平片或CT平扫证实存在肺部肿块的病例52例行分期动态CT增强研究,其中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8例,其他各种良性病变14例。先进行对比剂预注射扫描,测得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峰值时间以确定肺动脉和主动脉的扫描时间,延迟时间至5分钟。测量肿块增强前后各时期的CT净增值并分析其差异,观察分析各时相内病灶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肺动脉期与主动脉期及各延时期CT净增值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肺动脉期CT净增值<25HU,主动脉期≥25HU作为诊断肺癌的标准。行多期增强扫描后肺癌的定性准确率由三期增强扫描的72.7%增加到96.3%,准确率提高了23.6%。结论(1)多期CT增强扫描对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大;(2)准确设定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扫描时间点,有助于肿瘤血管的观察;(3)多期增强扫描中延迟时间的选择以5分钟为宜;(4)肿块CT值的测量应以肿块强化明显区域为主,并多点测量,各期测量的位置和大小要求严格一致;(5)主动脉期内进行全胸扫描有助于对淋巴结的观察。  相似文献   
92.
3.0T MRI在纵隔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3.0TMRI对纵隔肿瘤各征象的显示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纵隔肿瘤行3.0TMRI成像,分析纵隔肿瘤MRI征象,包括病灶部位、形态、边缘特征、肿瘤内部结构以及邻近组织器官关系的检出及显示能力。结果 32例纵隔肿瘤中,术前正确诊断30例,准确定位32例,准确判断内部组织成分30例。结论 3.0TMRI对于纵隔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显示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结构关系、推测肿瘤内部成分以及术前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纵隔肿瘤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时降低中转开腹的手术技巧.方法 将267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术中解剖胆囊三角困难即中转开腹;治疗组117例术中采用穿刺减压,颈部切开取石,胆囊管插入导丝引导解剖胆囊管,胆囊腔内解剖胆囊管内口缝合等方法处理胆囊三角,以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症LC中转开腹.结果 前一年150例中转开腹39例(26%),后一年117例手术中转开腹共13例(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穿刺减压,颈部切开取石,胆囊管插入导丝引导解剖胆囊管,胆囊腔内解剖胆囊管内口缝合等方法明显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症LC手术时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94.
目的为探讨双源螺旋CT在慢性铍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患者胸部双源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均显示小叶间隔及小叶中心结构增厚、肺气肿,其中磨玻璃样改变6例,长瘢痕线6例,泡性气肿5例,蜂窝样改变4例,胸膜下线3例,肺结构扭曲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3例,胸膜下结节3例,肺部结节影1例。结论胸部薄层CT扫描能够对慢性铍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9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采用此方法治疗的15例患者资料。用Cobar导管超选择插管至旋股内外侧动脉中,注入罂粟碱、尿激酶、丹参等药物,对临床疗效及X线疗效分别评价。结果总的优良率达73.3%,有效率达93.3%。MRI是评价股骨头缺血坏死最佳影像学方法;介入疗法对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有满意的疗效,可减轻晚期病例的病痛症状,减缓病理进程达到延缓髋关节置换时间的作用。本方法相对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是非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采用CT/MRI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技术对脑部病灶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方法和结果。方法:使用Leksell立体向定位头架。在CT/MRI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结果:肿瘤375例,脓肿15例,无病理结果3例(0.76%),活检总阳性率99.24%,肿瘤检出率95.42%,并发颅内出血2例(0.51%),癫痫发作3例(0.76%)。无死亡病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活检术诊断阳性率高,安全、可靠,不权可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还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复方丹参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防治作用,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滴丸组。复方丹参滴丸(50mg/kgd-1)混入普通饲料给药;实验第90、180天分别测24h尿蛋白量,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并经尾静脉取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实验结束时颈动脉取血测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等,并进行肾脏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3个月时滴丸组尿微量白蛋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6个月时滴丸组24h尿蛋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尿NAG、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等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 时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高凝、高粘现象,肾脏微血管病变比较明显,复方丹参滴丸干预后高凝、高粘现象及微血管病变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延缓或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8.
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应用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病人13例,对中远期疗效进行随访。治疗计划:均采用4mm准直器,边缘剂量40Gy,中心剂量80Gy,等剂量线50%,等中心点1~8个。结果随访11~96个月,平均54个月。肿瘤有效控制12例,占92.3%;其中肿瘤体积不变4例,缩小8例。无效1例,肿瘤体积增大。随访期间出现晶状体浑浊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各1例,未见远处转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视力变化:改善4例,不变4例,下降3例,丧失2例。结论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既能控制肿瘤生长,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病人视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重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相关标准、疗效.方法 选择自1995年1月至2006年2月接受初次伽玛刀(GK1)治疗的277例TN患者.靶点选择三叉神经感觉根近桥脑处,中心剂量为70~80 Gy;对其中23例无效和15例复发者行第二次伽玛刀(GK2)治疗,中心剂最为65~80 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33例仍将三叉神经感觉根近桥脑处作为靶点,5例采用双靶点治疗.结果 (1)GK2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GK2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的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12~108个月(平均55个月),出现疼痛缓解时间为1~180 d(平均120d).(2)治疗有效率:GK1治疗后有效率为91.7%(254/277);GK2治疗后为84.2%(32/38),其中GK1治疗后23例无效者和15例复发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9%(17/23)和100%(15/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3)并发症:GK1治疗后发生面部麻木或麻痹30例(10.8%),GK2治疗后新发生8例,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1%.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TN安全有效的方法,严重副反应少.初次治疗后无效或复发者再次行伽玛刀治疗仍然有效,且复发者效果好于无效者.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伽玛刀中心自2004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例软骨肉瘤患者诊治过程.4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26~36岁,平均31.3岁.肿瘤体积0.6~25.4 cm3,平均13.8 cm3;边缘剂量15~20 Gy,平均17.3 Gy;中心剂量30~40 Gy,平均35 Gy;靶点数4~19个,平均10个.本组随访时间5~28个月,平均14.5个月. 结果 1例左侧乳突及颈静脉孔区患者及1例鞍区患者治疗后分别随访19个月、9个月,肿瘤未见增大,生存良好;1例右侧眶颅沟通患者随访28个月后复发,后两次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于伽玛刀治疗后56个月死亡;1例左侧鞍旁患者治疗后5个月肿瘤复发,伴脑积水,随后失访.4例均未出现任何与伽玛刀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伽玛刀治疗定位精确度高,疗效可靠且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可作为术后残留软骨肉瘤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