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祖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有朴素的唯物辨证观点,整体观念,重视增强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以及协调机体内部的平衡。黄帝内经记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3.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局限性风疹块损害,大小不等,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疒咅)瘤”、“瘾疹”相类似。我们跟随张志礼老师学习,体会到他对荨麻疹的中医辨证施治有独到之处,临床疗效显著。兹将张志礼老师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国内各地对红斑狼疮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不少的工作,我们1975年曾对12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过辨证分析,1979年又对1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了追踪6年的观察,初步总结出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治疗规律,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将本病归纳成四个证型论治,同时认识到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虽然表现出很多错综复杂的情况,但从中医理论来分析,“虚”是其发病的根源,气血瘀滞则始终贯穿在本病的各个阶段,而外邪毒热却是促成本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1979年上海张氏对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分为七个证型论治,现就我们的临床实践,结合各家见解,根据中医理论,将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又称全身播散性红斑狼疮,过去也有人称亚急性播散性红斑狼疮。此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其发病机理可能是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此病临床表现复杂,往往造成误诊。1975年朝阳医院曾对有完整记载的40例病人进行分析,只有1/4病人因典型皮疹出现较早而得到早期诊断外,其余的病人均在发病一年后才确诊。  相似文献   
16.
苦寒药为疮家圣药《黄帝内经·素问》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属火,主血脉,当血脉凝滞不通,常常容易发生疮疡痈疽。正如《内经》所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外科全生集》还认为:“痈疽二毒,盖由心生”。故尔,心以及心所主的血脉一旦周流运行出现异常,就会发生疮疡诸症。心乃阳中之阳,火热之邪与之同气相求,心经火热,除可以化毒生疮,还常常与外界邪气搏结,内外合邪,浸淫肌肤罹患皮科疾病。如常见的火燎疮(单纯疱疹)、黄水疮(脓疱疮)及丹毒等。  相似文献   
17.
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辨证是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诊疗中。  相似文献   
18.
三、皮肤病的辨证论治例举 1.荨麻疹(中医诊断(?)癗——风热型) 患者李××,女,40岁。一周前因出汗受风,开始时皮肤瘙痒,经搔抓后发生大片红色皮疹,剧烈瘙痒,越抓越多,过数小时后可自然消退,但不久又起,如此反复不断,影响睡眠和工作,精神很痛苦,大便3日未行。检查:四肢躯干有多数散发大小不等的不整形红色扁平隆起性皮疹,部分皮疹融合成片。皮肤上可见散在抓痕血痂。白细胞11,0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0%。脉象微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中医辨证:内有蕴热,汗出当风,风邪束表,发为(?)癗。  相似文献   
19.
20.
五、清热解毒杀虫类中医所谓之“毒”含意甚广,除了包括火热壅盛所致的热毒、火毒之外,对外界的一些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亦称之为毒。所谓清热解毒杀虫类药物,一般都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多属一些寒凉性质的药物。1.金银花亦名忍冬花,双花,性味甘寒,入肺胃经,功能清热解毒,可治诸疮痈肿、疖毒,又可治时感发热咳嗽,炒炭可清血分毒热,亦可止血,一般用量15~30克。皮科临床配连翘、公英、赤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