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7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河北省唐山地区汉族人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L A是目前已知最复杂、最具多态性的遗传系统 ,在人类学、法医学、疾病关联、器官移植等领域有重要意义 ,具有显著的群体差异、种族差异和地区差异。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 specificprimer,PCR- SSP)方法随机对祖居唐山地区的 10 0名汉族健康人进行了 HL A- DRB1*、DQB1*等位基因分型 ,以了解唐山地区汉族人 HL A- DRB1*、DQB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 ,为进一步与其它地方民族群体的研究结果做比较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祖居唐山地区汉族无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92.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DR座位间基因重组一家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一家系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复合体HLA-B/DR座位间的基因重组.方法 采集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男,16岁)及其父母和3个姐姐的外周血标本,首先对其HLA Ⅰ、Ⅱ类A、B、DRB13个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O)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进行低分辨基因分型,然后用基于测序的分型方法(sequencing-based typing,SBT)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再进行遗传家系分析研究,确定HLA基因重组相关位点.结果 HLA高分辨基因分型的结果证实患者的2条单倍型分别为A*3101-B*1301-DRB1*0701和A*3303-B*4403-DRB1*1302;其父亲的2条单倍型为A*3001-B*1302-DRB1*0701和A*3101-B*1301-DRB1*1501.从遗传家系分析显示,患者所携有的父源A*3101-B*1301单倍体是源自父亲的1条染色单体,而DRB1*0701则源自父亲的另1条染色单体,这表明父亲的2条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时HLA-B和-DRB1基因座位间发生了交换,重组后的单倍型又完整地遗传给了患者.结论 发现了1个中国汉族人群HLA-B/DR基因座位间的基因重组家系. 相似文献
93.
MEF2A基因CAG三联核苷酸重复序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我国汉族人群中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基因CAG三联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分布,调查MEF2A基因CAG三联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多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或)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5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阳性病例、15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阴性对照及232例健康体检者的MEF2A基因编码区和5′非翻译区进行全基因扫描,并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了CAG等位基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我国汉族人群中,MEF2A基因第11号外显子中CAG三联核苷酸重复单元的个体携带数目从4~15个不等,存在CAG三联核苷酸的多态分布,4~8个CAG的等位基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易感性显著相关(P=0.0057,OR=2.73,95%CI:1.25~6.15)。结论MEF2A基因第11号外显子4~8个CAG的等位基因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相关,提示MEF2A基因第11号外显子4~8个CAG的等位基因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认定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O)基因分型发现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用PCR直接测序及针对组特异性扩增产物测序.确认与最同源HL~等位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 发现一个样本的HLA-A位点结果异常.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所有HLA-A位点等位基因序列不一致,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A*030103差异是在第2外显子区域的256位碱基发生了C→C的替换,257位碱基发生了A→C的替换.270位碱基发生了T→A的替换,导致相应的62位密码子由CAG→GGG,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Gln)→甘氨酸(Gly),导致相应的66位密码子由AAT→AAA.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Asn)→赖氨酸(Lys).结论 该等位基因为HLA-A位点的一个新等位基因.2006年7月13日被WH0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A*0323.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甲氧基聚乙二醇 苯并三唑 (mPEG BTC)修饰淋巴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对细胞有无损伤。方法 利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性实验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来检测mPEG BTC的修饰效果 ;利用电镜观察修饰前后淋巴细胞的形态 ;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培养上清液的IL 2含量的检测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分泌功能进行评价 ;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分子评价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功能 ;体外保存淋巴细胞检测其寿命 ;对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 ,评价mPEG对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结果修饰后淋巴细胞的微量淋巴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淋巴细胞转化率 ,淋巴细胞相对转化指数 ,IL 2分泌含量分别由修饰前的 (8.0± 0 )分 ,(6 3.6± 7.8) % ,(1.0 7±0 .2 9) ,(38± 11)ng·L- 1降至 (1.1± 0 .3)分 ,(0 .2±1.6 ) % ,(0 .3± 0 .11) ,(11± 3)ng·L- 1。CD2 +,CD4 +,CD8+,CD5 8+分子荧光强度亦有不同程度降低 ,而mPEG BTC修饰对淋巴细胞的形态、寿命及遗传物质无明显改变。结论 mPEG BTC修饰可阻断HLA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降低淋巴细胞的增殖、抗原分泌能力及分泌 ,但对其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及寿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6.
97.
淋巴细胞表面HLA-I类抗原的阻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阻断淋巴细胞表面HIA—Ⅰ类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及效果,在22℃和pH7.4PBS介质中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苯并三唑碳酸盐(mPEG—BTC)(12mmol/L)处理淋巴细胞。结果表明,经mPEG—BTC处理后的淋巴细胞与相应HLA-Ⅰ类抗体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为阴性。结论:在22℃和pH7.4条件下mPEG—BTC可以阻断淋巴细胞表面HIA—Ⅰ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98.
目的: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几丁糖干预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观察应用前后纤维包膜厚度,为临床探索一种能减少扩张后皮瓣纤维薄膜厚度,从而减轻其弹性回缩作用的可行方法.方法:2006年以来,每个患者同时应用二个扩张器修复病变,共对24例患者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每个患者均在病变周围两侧(选取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时,同一区域适于同时应用二个100ml扩张器修复病变的患者24例),两侧各埋植100ml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一枚;均将其中一侧设为治疗组,另一侧设为对照组(并做标记),制作HE染色,并随机选取每组各15个视野应用显微标足测量纤维包膜厚度,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纤维包膜厚度532.500±112.033μm,对照组897.000±206.023μ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几丁糖干预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可以使纤维包膜厚度变薄.从而降低其弹性回缩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构建含有HLA-DRA和DRB4*01030101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的cDNA克隆载体。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白细胞中获得HLA-DRA和DRB4*01030101的全长编码基因,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从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扩增出HLA-DRA和DRB4*01030101含全长开放阅读框的cDNA,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经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证实,HLA-DRA和DRB4*01030101编码基因与文献报道序列完全一致,阅读框与设计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HLA-DRA和DRB4*01030101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的cDNA克隆载体,为体外表达HLA-DRB4抗原分子及研究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应用流式反向PCR-SSO和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发现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对PCR产物进行HLA基因分型、DNA序列分析及克隆测序。发现一个样本的HLA-B位点结果异常,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所有HLA-B位点等位基因序列均不一致,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B*5801的差异在于第2外显子区域中的第69位碱基发生了G→T的替换,即"GCA→TCA",结果改变了第24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即"丙氨酸→丝氨酸"。判断该等位基因为HLA-B位点的一个新等位基因,已于2006年4月被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8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