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严重烧伤病人感染期恢复阶段的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严重烧伤病人感染恢复阶段的微循环改变。方法用微循环显微镜(WX-753B型)及其图像处理系统(XG-8型),观测51例处于烧伤感染恢复阶段的严重烧伤病人足甲襞微循环。本组平均烧伤面积是54.59%±17.30%,年龄为27.21±5.27岁;对照组是50例健康成人,年龄为24.40±4.68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感染恢复组管襻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流速度慢(P<0.05),红细胞聚集性增高(P<0.01),聚集以轻、中度为主;血管襻周围有轻度渗出(P<0.01),汗腺导管数减少(P<0.01),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感染恢复阶段的严重烧伤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在治疗时需纠正微循环紊乱。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人体生理状态下足甲襞微循环的血管构型,为探索病理状态下的足甲襞微循环形态学变化提供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方法使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THI-SHARP CCD 137型摄像机频系统、XG—8型多媒体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对40名健康儿童、40名健康青春期青少年、40名健康成人,行左足拇趾甲襞微循环观察,详细记录足甲襞微循环第一排管襻的形状,对各种类型管襻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每一类型管襻占总数的构成比。结果本组共观察120个拇趾甲襞共5719根管襻,平均每趾甲襞观察47.66±15.04根管襻,其中发夹型最多,有2146根,占总数37.5%;其次为交叉型,有1224根,占总数 21. 4%;麻花型有 759根,占总数 13. 3%;扭曲型有817根,占总数14.3%;枝生型有346根,占总数6.0%;纤细型有172根,占总数3.0%;扩张型有157根,占总数2.8%;尖状型有98根,占总数1.7%。结论足甲襞微循环管襻存在多种构型,标准构型以发夹型为主,交叉型次之,也是足甲襞微循环管襻的基本形态,其余构型出现率较低,可视为异型管襻。健康人足甲襞微循环管襻异型率为41.1%。本研究表明,足甲襞微循环构型与手甲  相似文献   
103.
严重烧伤患儿足甲襞微循环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烧伤过程的微循环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 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对52例重烧伤儿童分烧伤休克、回吸收、急性感染和创面修复四个时相进行足甲襞微循环(简称FNM)观测。本组病人平均烧伤面积29.94%±11.97%。平均年龄5.96±2.62岁。结果烧伤各阶段均存在微循环障碍。烧伤休克时以微循环痉挛为特点,回吸收时以微循环扩张充血为特点,急性感染时以微循环扩张淤血为特点,而创面修复期只存在流态和襻周异常。结论微循环障碍在儿童重烧伤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监测烧伤后微循环变化对儿童烧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病情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微血管是电烧伤的主要靶组织之一,微血管损伤在电烧伤渐进性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内皮素1和NO是重要的血管活性因子,在微血管功能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探讨高压电烧伤后血清内皮素1和NO的变化规律,对于认识高压电流对机体微血管损伤,尤其是渐进性损伤机制有重要意义.乌司他丁 (UTI)作为一种广泛的酶活性抑制剂,已应用于烧伤感染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本实验通过复制高压电烧伤大鼠模型,进一步探讨内皮素1、NO在高压电对机体微血管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UTI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5.
106.
吸烟对健康人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吸烟对健康人足甲襞微循环(FNM)的影响.方法 采用WX-9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图像处理系统,对50名健康吸烟者和50名健康未吸烟者进行FNM 19项指标的观测,然后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输人枝、输出枝增长(P〈0.05),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增大(P〈0.05),管襻畸形率升高(P〈0.05),血液流动慢(P〈0.05)、红细胞聚集增加(P〈0.05),血管襻周围渗出增多(P〈0.05),乳头下静脉丛出现率升高,真皮乳头平坦者增多(P〈0.05),汗腺导管数量增多(P〈0.05).结论 健康吸烟者存在一定程度的FNM改变,建议检测FNM时要考虑吸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液体复苏治疗是烧伤休克期的主要治疗措施,合理的补液治疗关系到休克期的平稳过渡,也会影响到烧伤感染的控制和创面修复.影响液体复苏治疗的因素很多,除面积和体质量外,年龄、性别、身高、致伤原因、Ⅱ度和Ⅲ度面积所占比例、既往病史等,也会影响到补液方案的实施[1].有学者研究过,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后,所补液体的量要增加[2].但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且四肢、躯干焦痂切开减张后,休克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方案怎么实施,没有统一的认识,同时注意到,如果补充的液体过多,还会带来肺水肿、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等.为此,我们对比了吸入性损伤合并四肢躯干切开减张的特重度烧伤患者与普通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情况,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不同压力弹力绷带对抑制瘢痕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对增生瘢痕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选择肢体烧伤愈合后瘢痕增生患者60例,男4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岁,依弹力绷带加压压力不同,以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低压力组(压力0.67~1.33 kPa),常规压力组(压力1.33~3.33 kPa),高压力组(压力3.33~6.67 kPa)。所选病例均在创面愈合后1周时开始弹力绷带加压,加压压力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至5~7 d后达到预期压力值,持续6个月后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诊断技术测定不同压力下瘢痕组织表面血流灌注量的变化。 结果:按意向性处理分析,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3组加压前瘢痕组织表面血流灌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加压后,低压力组瘢痕组织表面血流灌注量值较加压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常规压力与高压力组瘢痕组织表面血流灌注量值均较加压前下降(P < 0.05),高压力组瘢痕组织表面血流灌注量值低于常规加压组(P < 0.05)。当加压压力增加到3.33~6.67 kPa时,患者加压肢体憋胀不适感加重,个别病例加压肢体远端出现肿胀迹象,其中2例因无法坚持而退出实验。 结论:采用弹力绷带加压3.33 kPa可明显降低瘢痕组织表面血流灌注量,抑制瘢痕增生,加压压力应逐渐增大,在患者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烧伤;瘢痕;压力疗法;微循环;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09.
110.
我们将52例烧伤面积30%以上的病人(平均烧伤面积58.4±18.88)按四个时相期(休克、回收、感染、感染后期),进行了尿白蛋白(ALb)、血清和尿β_2-微球蛋白(β_2-m)、免疫球蛋白 G(IgG)、粘蛋白(THP)肾功能放免七项动态系列联检1106次测定,结果提示伤后尿 ALb、IgG、THP、血清和尿β_2-m 均有明显升高,但血清 IgG 下降。通过联检可以对肾功能损伤的部位、范围、程度、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并为测定烧伤后肾功能、滤膜通透性及肾小管功能提供了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