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药物治疗骨关节炎不理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尝试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关节炎。目的:综述分析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及其临床应用、和存在的障碍。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8年3月至2013年10月相关文献。在 PubMed 检索中输入英文单词“stem cel ,Osteoarthritis,bone metabolism,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 s”之间以“AND”形式检索,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输入主题词“干细胞,骨关节炎,骨代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间以“并且”关系为检索词选择模糊查询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79篇文献,选择了符合纳入标准的50篇文献进行综述。应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其治疗目的主要是通过促进软骨组织修复来达到,使用的方法是干细胞移植及诱导干细胞分化。干细胞可以治疗骨关节炎,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eg)及IL-10、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CHB患者90例,在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后52周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36、52周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频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10、IFN-γ水平.组间及组内总体均数比较采用方差齐性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或Dunnett's检验,组内治疗前后两时段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在90例CHB患者中,完全应答的32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较治疗前升高(t=4.055、3.267、2.328,均P<0.05),外周血CD4+CD25+Treg频率在0、12、24、36、52周时分别为(5.40±0.60)%、(4.99±0.59)%、(4.54±0.72)%、(3.86±0.95)%、(3.44±0.76)%;IFN-γ水平、IFN-γ/IL-10逐步上升,IL-10水平逐步下降.部分应答的43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较治疗前升高(t=3.484、2.018,均P<0.05),CD8+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外周血CD4+CD25+Treg频率在0、12、24、36、52周时分别为(5.65±0.60)%、(5.23±0.63)%、(4.65±0.98)%、(4.42±0.97)%、(4.32±0.82)%,IFN-γ水平、IFN-γ/IL-10升高,IL-10水平降低.无应答的15例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外周血CD4+CD25+Treg频率及IFN-y水平、IFN-γ/IL-10、IL-10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获得满意应答的CHB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Treg频率下降,CD4+/CD8+、IFN-γ/IL-10的比例升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icacy of lamivudine (LAM)therapy and change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CD4+ CD25+ regulatory T lymphocytes (Treg),and levels of interleukin-10 (IL-10)and interferon-gamma (IFN-γ)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Methods Ninety CHB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t baseline and week 52 of LAM therapy.The frequencies of CD4+ CD25+ Treg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levels of IL-10 and IFN-γ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at baseline,week 12,24,36 and 52.The comparisons of overall means between groups and within groups were done by analysis of variance or Dunnett's test.The comparison of means before and after LAM therapy was done by paired t test.Results In 32 complete-responders of 90 CHB patients,the proportions of CD4+ T lymphocytes,CD8+ T lymphocytes and CD4+/CD8+ ratio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LAM therapy (t=4.055、3.267、2.328,all P<0.05); the frequencies of CD4+CD25+ Treg at baseline,week 12,24,36 and 52 were (5.40±0.60)%,(4.99±0.59)%,(4.54± 0.72)%,(3.86±0.95)% and (3.44±0.76)%,respectively; the levels of IFN-γ,IFN-γ/IL-10 ratio were increased,while the IL-10 level was decreased after LAM therapy.In 43 partial-responders,the proportion of CD4+T lymphocytes and ratio of CD4+/CD8+ were increased after LAM therapy (t= 3.484,2.018,both P<0.05); the proportion of CD8+ T lymphocytes was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rapy; the frequencies of CD4+ CD25+ Treg at baseline,week 12,24,36 and 52 were (5.65±0.60)%,(5.23±0.63)%,(4.65±0.98)%,(4.42±0.97)% and (4.32±0.82)%,respectively;IFN-γ level,IFN-γ/IL-10 ratio were increased,while IL-10 level was decreased.In 15 non-responders,the proporti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the frequency of CD4+ CD25+ Treg,the levels of IFN-γ and IL-10 were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after LAM treatment.Conclusions In CHB patients who have achieved response after LAM therapy,the frequency of CD4+ CD25+ Treg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s decreased,while ratios of CD4+/CD8+ and IFN-γ/IL-10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are increased.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15q11.2和15q13.3区域的拷贝数变异(CNV)是否与中国汉族儿童失神癫(CAE)患儿的表型相关。方法采用Affymetrix SNP 5.0芯片技术对198例CAE患儿和198名北方汉族健康成人进行特发性全面性癫(IGEs)相关的CNV检测,对发现的阳性CNV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为基础的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进一步验证。应用Accucopy技术对另外200例CAE患儿进行15q11.2和15q13.3区域的CNV检测。结果通过Affymetrix SNP 5.0芯片技术在198例CAE患儿中发现3例存在15q11.2的微缺失,1例存在15q13.3的微缺失,而在198名健康对照中没有发现。另外200例CAE患儿中发现1例存在15q11.2的微缺失。发现的5例微缺失中除1例为新发CNV外,余4例均遗传自母亲,这些患儿的母亲没有发现明确的癫表现。结论15q11.2和15q13.3的微缺失是CAE患儿重要的疾病相关CNV,并且15q11.2微缺失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具有较15q13.3微缺失更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4.
胃管置入是临床常见护理操作,但如何提高意识障碍患者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确是广大护理同仁一直探讨的问题.我科自1999年以来一直采用双人配合胃管置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资料显示,精神科护士存在严重的职业危害,且自我防护意识不高[1]。朱小英等[2]调查显示,67.7%的护士有被患者攻击致伤史。笔者总结多年来在精神科临床护理的工作经验,现将一些防护技巧报告如下。1精神科护士自我防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精神疾病患者多存在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不同程度的障碍。而大多数病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所患疾病,因而拒绝就医治疗,有时还会发生毁物、伤人、自伤等危险行为。当被迫住进封闭病区,失去自由更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及抵抗情绪。而护士如能有效的与病人沟通,了解或解决一些患者的需求,不仅能安抚患者,对自己的护理工作及医生了解病情变化提供帮助,可见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7.
胰腺假性囊肿是指有完整非上皮性包膜包裹的液体积聚,内含胰腺分泌物、肉芽组织、纤维组织等。经典的胰腺假性囊肿在组织学上的定义是指含有胰液或丰富胰酶而囊壁缺乏上皮层的一种胰腺囊肿。胰腺假性囊肿主要由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所造成,是最常见的一种胰腺囊性病变,约占全部胰腺囊性病变的75%[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46例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8.
<正>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而凶险的外科急腹症,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病因在我国以胆源性为多见。在治疗上已经历了以手术为主、非手术治疗以及近期倡导的综合治疗(即所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几个阶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 分析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性事件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岁以内低龄儿童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由两名神经内科医生明确诊断。总结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视频脑电图的特征。结果 共433例视频脑电图记录到非癫痫性发作,其中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398例(91.9%),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35例(8.1%)。24例患儿检测到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占5.5%(24/433),以Rolandic区放电15例(3.5%)最为常见。运动性发作最为常见,共392例(90.5%);非运动性发作共41例(9.5%)。非癫痫性发作中,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男性多于女性,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女性多于男性,组间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3,P<0.001)。1~3岁组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占比显著高于0~1岁组(χ2=8.713,P=0.003),但与3~6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53,P=0.022)。结论 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脑电图多为正常,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率低,无发作期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发作间期背景脑电图可作为诊断参考。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临床特征复杂多样,以生理性非癫痫发作为主,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以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1~3岁儿童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相对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