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但诊断多依赖主观症状,尚缺乏特异诊断标准。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angiography,3D-CT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快速无创性血管显示技术,有许多报道证明其在诊断脑血管病中有很大应用价值,但其在诊断VBI中的应用目前报道尚少。  相似文献   
22.
我院所用的是光电6318K型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近期出现的故障及分析排除如下: 1故障一 现象:自动状态下吸样针不能吸样,同时屏幕报错DILUER ERROR。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症状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结果:血管造影显示子宫肌瘤为富血管肿瘤,主要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栓塞治疗后子宫肌瘤血供被完全阻断,治疗1~6个月后随访结果表明:除11例肌瘤消失外,其余31例肌瘤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9.8%,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正>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由于所用抗生素种类不同,因而治疗效果不一,我们进行了部分患者治疗后效果转归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临床流行病学资料 (一)临床表现及主要体征:调查125例成年患者,临床以发热(占100%)、头疼头晕(57.6%)、全身  相似文献   
25.
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常可累及脊椎椎体、附件、韧带及脊髓,MRI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和对脊椎的独特多方位显示能力,使其成为脊椎、脊髓外伤最理想的检查方法[1].本文对本院2006-08-2008-12期间35例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的MRI特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乌拉坦对实验大鼠血糖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胰岛素和肝脏代谢相关酶类的改变,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乌拉坦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或乌拉坦溶液1 g/kg,给药后120分钟检测实验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胰岛素、乙酰胆碱酯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酶类的浓度。结果空腹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拉坦升高实验大鼠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肝功能损害及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桂枝茯苓滴丸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 C_(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1:79),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桂皮醛的检测浓度在4~4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39%,RSD=1.22(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好,可用于桂枝茯苓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双源CT在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患者临床诊断过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根据患者诊断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双源CT诊断组和病理诊断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确诊率上的差异。结果双源CT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23例,发热5例,胸闷5例,肺部湿啰音、肺部呼吸音降低24例,胸痛19例,无症状患者3例,与病理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患者的确诊率95.00%显著高于双源CT组患者的75.00%,(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使用高分辨率双源CT诊断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有漏诊现象,可以结合病理检查来提高临床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现象。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后应用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对出血天数、并发症、月经复潮时间等的影响以及患者依从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人工流产300例,随机分为术后口服炔雌醇去氧孕烯组(A组,106例)、炔雌醇环丙孕酮组(B组,96例)和对照组(C组,98例),A组和B组分别于术后当天开始予以口服相应药物。随访期内观察患者术后出血天数、月经复潮时间、感染率、再次计划外妊娠率,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 A组和B组的术后出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坚持用药者与C组共169例中有15例发生意外妊娠,意外妊娠率为8.9%。坚持服药至本研究终点的78例中无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坚持1个周期的女性占入组的73.8%(149/202),但是继续用药者仅占入组时的38.6%(78/202)。担心COC影响体重是女性未能坚持服药的最主要因素。结论人流术后应用COC可以减少术后出血、盆腔感染,缩短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坚持使用可降低再次意外妊娠的风险。由于对COC认识存在误区,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DCE-MRI扫描,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体积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容积分数(Ve),比较分析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的Ktrans、Kep、Ve值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的ADC值与K trans值呈中度正相关(r=0.513,P<0.001),与Kep值呈弱相关(r=0.307,P<0.01),与Ve值无明显相关性(r=0.221,P>0.05)。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与ADC值对宫颈癌准确分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