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9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19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79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457篇
预防医学   216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53篇
  9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探讨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2011年我科诊断的肝脏和肝内胆管肿瘤746例,分析其发病特点。结果肝脏肿瘤发病位于前九位的依次为肝细胞癌(43.4%)、血管瘤(37.3%)、肝内胆管细胞癌(5.8%)、转移性肿瘤(3.8%)、造血和淋巴样肿瘤(1.1%)、胆道乳头状瘤病(0.94%)、局灶性结节状增生(0.94%)、肝细胞不典型增生(0.67%)和不典型增生结节(0.54%);本组未发现孤立性纤维肿瘤、淋巴管瘤病、假脂肪瘤、胚胎性肉瘤、Kaposi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肉瘤、癌肉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卵黄囊瘤和横纹肌样瘤;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高峰在40~69岁,男性比女性高发,肝内胆管细胞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血管瘤发病年龄高峰为30~49岁,女性比男性高发;转移性肿瘤发病高峰为40~59岁,男性与女性发病人数相当。结论肝脏肿瘤发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来源于上皮的肝细胞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的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miR-193b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RT-PCR检测高转移细胞系SW620、低转移细胞系中SW480 miR-193b的表达,同时设计miR-193b siRNA及miR-193b利用脂质体2000转染入细胞内,并通过RT-PCR检测其转染效率,利用体外划痕及Transwell实验验证转染miR-193b siRNA及miR-193b后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印迹验证miR-193b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显示miR-193b在高转移细胞系SW620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转移细胞系SW480;RT-PCR检测转染效率的结果显示转染miR-193b-siRNA的SW480细胞中miR-193b的表达较对照显著降低,而在转染mimic-miR-193b的SW620细胞中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体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SW480-miR-193b-siRNA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显著升高,而在转染mimic-miR-193b的SW620细胞中其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ranswell小室结果显示体外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中过表达miR-193b均可明显抑制SW620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而抑制miR-193b的表达可显著增加SW480侵袭转移潜能;Western印迹显示过表达miR-193b可显著降低SW620细胞中uPA蛋白的表达,抑制miR-193b可明显提高SW480中uP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193b通过下调uPA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3.
冉鹏  斯光晏  周石  蒋天鹏  张巍 《贵州医药》2006,30(8):739-740
肺部占位性病灶是肺部的常见病,临床和影像诊断定性困难,经皮肺穿活检术阳性率较高[1],不但可为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而且可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对我院2003年来的504例患者行经皮肺穿活检术,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4例患者中,男性302例,女性202例。年龄18~94岁,平均56岁。所有病灶均经胸片或胸部CT证实肺部占位。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外围性占位,中央型占位经纤支镜检查阴性,胸部X光片或胸部CT证实的肺部占位且直径大于1.5 cm。1.2.2排除标准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可能穿刺路径有肺大泡或严重肺…  相似文献   
84.
张巍  任秀萍 《淮海医药》2006,24(3):192-193
目的探讨早早孕阶段(孕42 d以内)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早早孕阶段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38例患者中,33例(86.8%)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13例(34.2%)无明显停经史,21例(55.3%)妇检未触及盆腔包块,30例(78.9%)尿HCG定性阳性,38例(100%)血β-HCG升高及阴道超声探及附件区包块,24例(63.2%)有人工流产史.结论早早孕阶段的异位妊娠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生育年龄的妇女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是早早孕阶段异位妊娠的主要临床表现.血β-HCG测定和阴道超声检查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术治疗少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1年5月在监利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00例少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立体定向组及保守治疗组,各50例。立体定向组采用成立体定向术治疗,保守治疗组采用对症治疗。观察两组血肿排空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并在患者出院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立体定向组血肿排空时间为(5.32±3.12)d,明显早于保守治疗组的(21.52±2.49)d,住院时间为(15.73±4.52)d,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的(21.14±1.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低于保守治疗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组出院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优良率为82.0%,高于保守治疗组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术治疗少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好,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还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术(PRB)后两种卧位对病人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肾穿刺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穿刺点用0.5 kg、10 cm×10 cm沙袋压迫,多头腹带包扎,腹下垫一软枕,俯卧位4 h~6 h,卧床24 h;实验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穿刺点用0.5 kg、10 cm×10 cm沙袋压迫,多头腹带包扎,平卧硬板床4 h~6 h,卧床24 h.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病人舒适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肝活检患者的病因分布与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2013年我科行肝脏穿刺活检诊断的非肿瘤性病变1571例,分析疾病的病因构成及主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结果本组肝脏穿刺活检组织诊断的非肿瘤性病变前五位的病因构成依次为病因不能明确(73.6%)、乙型肝炎(10.0%)、脂肪肝(7.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1%)和慢性丙型肝炎(1.6%);在病因不能明确的患者通常为其它脏器的病损而导致的肝脏非特异性病损;乙型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等症状,病理学特征主要为肝细胞毛玻璃样改变、水肿和点灶状坏死等;多种病因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诊断脂肪肝要在排除其它因素的同时需结合易感因素进行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表现为小胆管慢性非化脓性破坏;丙型肝炎大多无临床症状,病理特征主要为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和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等。结论病因不能明确、乙型肝炎、脂肪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慢性丙型肝炎是肝穿刺后主要的病理学诊断,其临床和肝组织学表现各有其特征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简称他汀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并行肌肉活检的9例他汀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口服他汀类药物4d至4年,就诊年龄55 ~74(63 ±6)岁,其中男6例,女3例.3例出现肌痛,6例出现四肢近端为主的肌无力,3例无任何临床症状.所有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468 ~8 000 U/L).7例患者行血清肌炎抗体检查,均阴性.6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查,2例出现肌源性损害.6例患者行双侧大腿骨骼肌MRI检查,其中2例显示有部分肌群水肿及轻度脂肪化.骨骼肌活检病理主要表现:肌纤维萎缩、坏死、再生、脂肪滴增多,部分患者出现破碎蓝纤维、细胞色素c氧化酶阴性肌纤维及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活性降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在肌纤维膜不同程度表达,补体C5b-9染色显示肌内衣、胞质以及毛细血管少量补体沉积.随访发现,多数(7例)患者停用他汀类药物或换用其他他汀类药物后,症状及CK水平改善,仅2例患者需应用免疫抑制治疗且有效.结论 本组患者中多数(7例)他汀肌病为自限性,停用他汀类药物后可自行好转,个别患者(2例)可出现免疫性坏死性肌肉病,需要应用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上皮间叶转化(EMT)相关蛋白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滑膜肉瘤34例,包括双相型24例和单相纤维型10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34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9%、76.5%、97.1%。E-cadherin在双相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70.8%)高于单相纤维型(10%)(P<0.05);N-cadherin、β-catenin在双相型和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8%(17/24)和90%(9/10)、95.8%(23/24)和100%(24/24),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在24例双相型梭形细胞成分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24)、50%(12/24)和62.5%(15/24);在10例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梭形细胞成分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1/10)、80%(8/10)和100%(10/10)。β-catenin在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的梭形细胞的表达率高于双相型中的梭形细胞(P<0.05)。(3)在24例双相型滑膜肉瘤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上皮样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8%(17/24)、83.3%(20/24)和95.8%(23/24);在梭形细胞成分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24)、50%(12/24)和62.5%(15/24)。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上皮样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梭形细胞(P<0.05)。(4)在双相型滑膜肉瘤中E-cadherin和N-cadherin、E-cadherin和β-catenin均同时表达的比例较高,在单相纤维型中E-cadherin不表达而N-cadherin、β-catenin表达的比例较高。(5)滑膜肉瘤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临床TNM分期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EMT相关蛋白E-、N-cadherin和β-catenin均可能参与滑膜肉瘤的组织形态分化,N-cadherin和β-catenin影响双相型和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中E-cadherin的表达途径不同,滑膜肉瘤组织中可能存在间叶上皮转化(MET)现象。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滑膜肉瘤浸润和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厦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时8例SLE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病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特点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正患者出现隐脑时,病情隐匿,临床厦CSF系列生化检查呈非特异性,确诊所需时间2~16周,误诊率达50%,及时并重复进行CSF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涂片镜检厦培养是诊断的关键,以两性霉素B为主的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100%。结论:SLE合并隐脑患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抗隐球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