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75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脱位与闭合性椎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本组319仍颈椎创伤患者,颈椎骨折261例;小关节脱位46例,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22例,双侧小关节脱位24例;无放射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12例。所有患者接受了颈椎MRI和椎动脉2DTOF MRA的前瞻性检查。动物实验建立犬颈椎小关节脱位的撞击模型,撞击后摄颈椎X线片,24—36h后行椎动脉2DTOF MRA检查。[结果]临床319例颈椎创伤患者,52例继发有椎动脉损伤,单侧51例,双侧1例。发现有椎动脉损伤的患者中,34例(65.4%)原始损伤为颈椎小关节脱位,16例为颈椎骨折,2例为无放射影像异常的颈髓损伤。动物实验14只犬撞击后发生颈椎小关节脱位,12只犬无小关节脱位。14只发生小关节脱位犬中,8只继发有单侧椎动脉损伤,12只无小关节脱位犬均无椎动脉损伤。[结论]闭合性椎动脉损伤最常继发于颈椎小关节脱位,瞬间位移使椎动脉受到过度牵张是主要的致伤因素。 相似文献
72.
显微内镜经后路椎板间隙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icroendoscropic discectomy system,MED)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Ⅱ)对53例多节段(双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和9例极外侧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50~130 ml,平均70 ml.住院时间5~19 d,平均13 d,术后12 d拆线,切口全部Ⅰ期愈合.137例随访3~8个月,平均5个月,无并发症.按Nakai分级标准: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优40例,良11例,可2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优53例,良17例,可4例,差1例;椎间孔外型中优6例,良2,可1例.结论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Ⅱ)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3.
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前路稳定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前路融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新鲜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首先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复位,34例复位成功(87%)。其中32例完成了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5例未成功者和3例陈旧性脱位,先行后路切开复位,再一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迟发性不稳和后凸畸形,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路减压融合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获良好的生物学稳定。 相似文献
74.
显微内镜颈椎前路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颈椎前路手术和标准开放手术,探讨显微内镜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初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单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23例接受显微内镜颈椎前路手术,平均年龄41.5岁(23~64岁)。在全麻下取右侧颈前外横切口(长1.6cm),依次使用扩张管,通过工作通道插入内镜,在镜下切除颈椎间盘,扩大椎间隙。颈椎骨折脱位者采用前路钢板固定5例,CBK颈椎Cage固定1例,螺纹状钛合金Cage固定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者采用前路钢板固定2例,CBK颈椎Cage固定12例,螺纹状钛合金Cage固定2例。同期23例经开放手术,平均年龄46.5岁(25~68岁)。开放手术采用右侧颈前横切口(长4~5cm),切除颈椎间盘和扩大椎间隙,分别使用前路钢板和Cage固定。[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平均随访16.5个月(10~2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失血40ml。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2例全瘫患者术后无改善,2例由C级恢复为D级,1例由C级恢复到E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Odom评定标准:优10例、良5例、可1例。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15.2个月(8~21个月),平均手术时间95min,失血90ml。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2例全瘫患者术后无改善,3例由C级恢复为D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Odom评定标准:优8例、良6例、可2例。[结论]同标准开放手术比较,椎间盘镜手术设备和技术可以用于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并取得相似的短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骶骨瘤体前方组织分离、后路切除高位骶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骶骨肿瘤前方组织分离后行后路瘤体切除治疗高位骶骨肿瘤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3-49岁;骨巨细胞4例,脊索瘤4例,神经鞘瘤3例。6例肿瘤累及到S1椎体,5例累及到S2椎体,瘤体均侵犯骶前组织。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被顺利切除.术中未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出血量500~1900ml.平均800ml;术后第2天患者恢复肠道排气并进食,未出现腹部并发症。9例切除或部分切除骶髂关节的患者进行了腰骶重建,同时行腰椎横突与髂骨间的植骨融合。随访3—25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肿瘤复发,内固定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瘤体前方组织分离后行后路骶骨肿瘤切除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及瘤体切除的难度,腹部手术创伤小,是切除侵犯骶前组织高位骶骨肿瘤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6.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或临床症状特别严重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11年,平均4年2个月,11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无复发;2例术后症状基本消失,但仍有轻微腰部不适,劳累后出现腰痛,短暂休息后症状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1例术后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大部分消失,但未能恢复正常体力活动。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突出物较大且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保守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应尽早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手术,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7.
目的报道应用定制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疗效。方法16例取出人工髋关节假体彻底清创后,放置形状及大小与髋臼及股骨髓腔大小相匹配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定期复查C反应蛋白和血沉,待结果正常后二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充填后,患者伤口均愈合,1~2周后可扶双拐不负重活动,术后无一例发生骨水泥临时假体断裂及脱位,双下肢长度基本对称,二期翻修时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均可顺利取出。术后人工关节无一例感染复发、松动及下沉,Harris评分平均81分。结论定制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对感染的人工髋关节进行二期翻修,方法可靠,术后复发率低,能有效地克服髋周软组织挛缩,最大限度地保留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78.
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回顾性研究2001年10月~2002年6月198例接受MED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临床评价,介绍手术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随着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1998-04/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Wistar大白鼠44只,脊髓功能观测组12只;脊髓形态观察组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只、手术假伤组15只和脊髓腹侧损伤组15只。脊髓功能观测组12只和脊髓腹侧损伤组15只造脊髓损伤模型;手术假伤组15只进行造模处理,但不损伤脊髓。脊髓功能观测组于脊髓受压前及脊髓受压迫损伤后6,24,72h,7,14,21d对受试动物进行后肢行为功能评定。脊髓形态观察组32只实验动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随机计数50个细胞,观察神经营养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的表达。结果:44只实验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致伤后受试动物后肢出现明显瘫痪,随着时间的延长,脊髓功能得到逐步恢复。其中以伤后3~14d脊髓功能恢复最快,以后恢复较缓慢。②自伤后3h开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的表达开始增加,并于伤后72h达到高峰;1周内神经营养素维持在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2周后这几种神经营养素的表达明显减弱[伤后3h:(14.82±4.93),(9.77±4.97),(2.27±1.85),(10.35±5.56);伤后72h:(45.22±15.61),(34.54±12.56),(13.89±7.58),(33.2±11.53);伤后1周:(31.94±12.82),(15.69±11.53),(7.17±4.92),(16.74±13.2);伤后2周:(14.02±7.36),(6.97±4.05),(2.27±1.87),(9.7±5.62)]。结论:伤后脊髓组织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过度表达参与了伤后2周内脊髓功能的快速恢复,但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是短暂的,延续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望进一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0.
许中华 陶伦 刘载阳 李阳 李杰 张珺 张峡 王敏 李长青 陈光兴 杨柳 张大伟 曹晓瑞 张国强 李凭跃 包倪荣 李川 周胜虎 常正奇 吴波 钱文伟 王卫国 吕明 唐浩 李虎 何川 陈云苏 李慧武 胡宁 聂茂 谢峰 曹治东 康鹏德 斯焱 朱晨 许伟华 刘先哲 毛新展 谢杰 张晓岗 胥伯勇 杨佩 王伟 李晓峰 冯尔宥 张振 刘保一 马建兵 李辉 马元琛 孙立 张志峰 耿硕 黎观保 王禹基 李二虎 周宗科 黄伟 周一新 曹力 柴伟 熊雁 张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髋关节学组 全军骨科专委会青年关节学组 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 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重庆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 《中华创伤杂志》2023,(11)
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挑战, 医院资源消耗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结果和转归欠理想。髋关节置换术(HJA)是当前治疗老年FNF的主流方法, 但传统的手术入路和技术方法仍然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 如脱位、跛行、肢体不等长等。近年来, 直接前路(DAA)-HJA成为关节置换领域的新方法。DAA入路由于通过神经肌肉间隙完成手术, 符合软组织保留和术后加速康复理念, 可提升HJA治疗老年FNF的临床效果。但DAA-HJA治疗老年FNF的标准技术与规范流程尚缺乏统一认识。因此,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髋关节学组、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关节学组、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重庆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组织相关专家, 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老年股骨颈骨折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技术规范专家共识(2023版)》, 主要针对DAA-HJA在老年FNF中应用的适应证、手术设计与假体选择、手术技术与操作流程、术后管理等方面提出13条推荐意见, 旨在推广规范化、系统化、个体化诊疗理念, 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