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因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方法1986年2月~2004年11月,对24例因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例,女20例。年龄33~59岁,平均47岁。双侧8例,单侧16例。主要症状为疼痛及跛行。根据Hartofilakidis分类方法,半脱位2髋,低位脱位21髋,高位脱位9髋,术前Harris评分分别为56.70±2.75、36.09±4.16及29.45±2.16分。结果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8年,平均3年4个月。半脱位、低位脱位及高位脱位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93.10±2.10、92.73±3.20及88.09±3.6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侧下肢轻度跛行,均无疼痛,可以长距离行走。X线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佳,无明显松动及下沉。结论加深髋臼、内移髋关节活动中心及改进植骨方法,是增加人工臼稳定性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应用加压滑动我头钉治疗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16例,平均年龄37.6岁,平均随访2年6个月,全部病例获得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12周。未发现远期及近期并发症。认为此钉设计合理、性能坚固,不仅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也同样适用于股骨转子下骨折,是转子下骨折的理想内固定钉。  相似文献   
23.
颈后路手术治疗上位颈椎不稳定型损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定损伤后路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59例中,采用枕颈融合术27例,其中辅以CD-Cervical或Cerifix内固定11例;实施寰枢椎融合术29例,其中7例行C1/2侧块关节螺钉固定,8例行Apofix椎板夹固定;进行C2、3椎板、棘突间植骨Axis内固定3例,均为Hangman氏骨折。结果:51例获随访,平均3.5年。骨性愈合47例,不愈合4例。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9例,术后症状消失和明显改善共22例,加重例。结论:对于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应早期进行植骨内固定,认真准备植骨床和可靠的内固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应用迁移理论在对骨科教学中骨折、神经损伤、感染、肿瘤、畸形等五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寻找了它们最合适的共性或共同原理,并对五项内容之间的共性也做了讨论。指出迁移理论在骨科教学中有比较广泛和实际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应避免一些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5.
背景: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退行性软骨损伤及软骨下骨的修复机制,而对于急性创伤后软骨下骨的组织、形态研究比较少.目的:观察软骨急性损伤后软骨下骨的早期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4只,建立股骨头软骨缺损模型,分别收集模后即刻、造模后4,7,14 d兔股骨头软骨及软骨下骨标本,大体观察造模后兔股骨头软骨及软骨形态变化,番红-固绿染色观察软骨及软骨下骨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骨转换标志物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Micro-CT扫描分析软骨下骨超微结构改变、力学检测法评估软骨下骨机械强度变化.结果与结论:大体粗测可见股骨头缺损模型于造模后7 d出现软骨缺损面积扩大,深度增加及退变表现,利用染色法观测进一步证实了造模后7 d其软骨厚度降低,软骨下骨骨小梁吸收.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发现,造模后7-14 d软骨下骨中骨保护素表达明显减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量显著增加,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降低,提示骨转化减弱甚至逆转.采用Micro-CT分析发现造模后7-14 d软骨下骨的骨小梁数量增加,骨小梁数目及间距减小,通透性降低.抗压力学试验分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未见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软骨损伤后软骨下骨可在早期造模后7 d后即发生显著组织形态变化和骨转换能力的下调,从而导致软骨进一步破坏;造模后2周内未见软骨下骨从在明显力学改变,基于此的修复手段可为软骨损伤修复提供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经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进一步探讨该手术方法的适 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获得随访的458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按Nakai分级,将疗效分为优、良、中、差4级;并 对724例经后路椎板间隙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458 例患者获得随访,疗效分级为:优324例(70.7%),良103(22.5%),中26例(5.7%),差5例(1.1%),优良率为93.2%。出 现的主要并发症包括:9例椎间隙定位错误、2例神经根损伤、3例脑脊液漏和3例椎间感染。结论 经后路椎板间隙显微 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和减少 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发生率、病死率、治疗成本逐年攀升,而顺应循证医学原则实施的临床对照研究和卫生经济学分析也与日俱增,但对其治疗模式的探讨仍无确定性结论,传统治疗模式和新兴治疗理念的并存使得大部分临床医生在工作过程中常常面临困难的选择。本文将高龄患者定义为WHO界定的老年( 75岁)以上的患者,纳入依据在于该人群髋部骨折的治疗集中体现了当前的学术争鸣。文章针对这部分患者人群的术前病理状态、基于获益/风险比的治疗选择、基于损害控制的外科技术、围术期加速康复等环节,从笔者所在学科的治疗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近期发表的若干专家共识和荟萃分析进行阐述,解读了目前领域内一些新观点、新认识,也提出了对当前临床实践中存在的误区的理解,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损害控制与加速康复提供参考意见。该意见根据循证医学可信度划分为Ⅴ级。  相似文献   
28.
李涛  裴建祥  陈小龙  宋奇志  张峡 《医学信息》2018,(13):104-106,109
目的 在初次单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并通过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 9月~2016年9月我科进行的单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4例,按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6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使用DePuy CORAIL系统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术后给予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止痛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快速康复组38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分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干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血红蛋白下降率、影像学评价、并发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在发生严重并发症、髋关节术后X线检查(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术后第1~3 d的静息疼痛VA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的第1~3 d负重VAS评分、血红蛋白下降率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别为(2.34±1.21)分、(2.12±1.02)分、(13.21±7.83)%、(9.37±3.13)d及(1.85±0.32)万元,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82±1.46)分、(3.06±1.21)分、(17.23±8.45)、(12.43±3.38)d及(2.01±0.37)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出院当日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9.
髋臼内陷放置人工髋臼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髋臼内陷技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中的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7年4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7例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术中采用髋臼内陷技术重建髋臼,记录术中髋臼底截骨面大小,髋臼底内移的深度。术后观察髋臼内陷后人工髋臼的骨长入、截骨面植骨愈合及Harris评分。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3~38个月,术后所有截骨面及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人工髋臼无移位、松动,髋臼床与人工髋臼有明显的骨长入,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7±3.14)分增加至术后(87.24±5.62)分(P0.01)。结论与采用大块植骨重建髋臼的方法相比,髋臼内陷技术能明显简化手术操作,增大自体活骨与人工髋臼的接触面,利于术后骨长入及对人工髋臼的生物固定,有望减少人工髋臼的无菌性松动,提高人工髋关节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膝关节后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改良膝关节后侧切口切开复位、空心螺钉置入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19例。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住院期间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9例均获门诊复查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9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骨折术后均I期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5.4分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平均96.6分。结论改良膝关节后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是简便、安全的手术入路,可充分显露骨折区域,对骨折进行有效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