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9年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治疗121例符合米兰标准且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为Child A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9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肝切除术组;32例行肝移植的患者作为肝移植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微血管侵犯、微小卫星灶、肿瘤分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Log-rank分析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别,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肝切除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3%、44%,肝移植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0%、62%,两组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2,P>0.05);肝切除术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44%、26%,肝移植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65%、52%,两组总体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微小卫星灶与生存显著相关(Wald=9.625,7.34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5.008,P<0.05).结论 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比较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肝移植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率高于肝切除术;微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2.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103.
背景: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脾亢相关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方法,行肝移植过程中保留脾脏,是否会出现移植后脾功能亢进相关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脾功能亢进相关终末期肝病移植后脾功能的恢复过程。方法:纳入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63例,按有无脾功能亢进分为脾亢组和非脾亢组。比较两组移植后血小板计数、彩超测定脾脏上下径、厚度、门静脉直径及随访15个月的结果。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63例,死亡8例,55例进入结果分析。其中,肝移植并行切脾者4例,仅1例存活。脾亢组移植手术结束时血小板较移植前明显降低,移植后3d降至最低,而后逐渐上升,移植后7d明显增加(P〈0.05),稳定至15个月;非脾亢组血小板移植后5d降至最低,17d达到移植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7d脾脏上下径及厚度开始明显减小(P〈0.05),3个月脾静脉直径明显减小(P〈0.05),至15个月稳定,患者均无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说明肝移植过程中若无绝对切除脾脏的适应症,应尽量保留脾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6例病例,统计术中门静脉压力改变、术后CDFI检测脾静脉及分流通道情况,并从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再出血三方面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后门静脉压由(37.55±5.37)cmH2O降至(25.03±4.66)cmH2O,平均下降(12.53±7.23)cmH2O(P<0.05)。术后1、3、12、24个月脾静脉及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分别为0、1、2、3例;脾肾静脉分流口直径0.75~1.25cm,平均(0.98±0.37)cm;门静脉血流均为向肝血流,脾静脉血流均为逆肝血流。术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共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或好转。2例于术后3年、5年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查为脾肾静脉分流通道血栓形成者。结论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手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及断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小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小肝癌145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CT或MRI。结果小肝癌145例,治疗后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范围或CT、MRI提示肿瘤完全消融达120例,占82.8%,其中转移性肝癌44例,治疗后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或CT、MRI提示完全坏死30例,占68.2%。结论超声引导下小肝癌的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大鼠门腔静脉转位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大鼠40只,采用袖套法建立同种异体血管门腔静脉转位模型。于左肾静脉末端安装一袖套,将左肾静脉与门静脉残端借袖套连接,贴近左肾静脉上方结扎并剪断下腔静脉,将下腔静脉借同种异体血管及袖套与肠系膜上静脉连接。另取10只大鼠切除左肾后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大鼠的体重、生化指标、核磁共振及其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40只大鼠门腔静脉转位后近、远期存活良好,术后24h至2月存活率均为97.50%(39/40)。术后2周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血流通畅。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术后2月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体重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月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正常。结论采用同种异体血管借助袖套方法建立大鼠门腔静脉转位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7.
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后胆汁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后胆汁成分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6例择期手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分为皮下盲襻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组(SLCJ组)14例,STGH组12例,术中及术后第4周分别引流肝门部胆汁,各份胆汁行细菌培养、胆汁脂质成分定量分析以及黏蛋白、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测定。结果 术后28d,STHG组和SLCJ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和86%;与SLCJ组相比,STHG组肝门部胆汁中总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而Ca~(2 )和游离胆红素的浓度积差异无显著性,黏蛋白和过氧化脂质明显降低,而过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结论 与SLCJ相比,STHG后胆汁成分的变化更有利于防止色素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8.
背景:肝移植可完整切除病肝,远期疗效优于肝切除,其5年存活率可达70%H1.此外,肝移植还可避免在肝功能不良的情况下肝切除带来的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严重风险.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原位肝移植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对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1980-03/2008-12因原发性肝癌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75例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6%,66.70%.53.3%及65.2%,53.9%,34.1%,平均生存时间25个月.其中符合Milan标准的手术患者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4%,72.5%,57.9%及77.6%,62.3%,51.8%,平均生存时间39个月.超出Milan标准的6例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出现肿瘤的复发,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内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66.7%.其余4例患者于术后2年内相继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4个月.提示原位肝移植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选择符合Milan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治疗将会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重型肝炎肝移植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用原位肝移植联合人工肝技术治疗重型肝炎36例.结果 ①MELD评分<30组与≥30分2组患者1年存活率有明显差异(77.8%和33.3%,P=0.007).②MELD评分<30分组肝移植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30分组(P=0.012).③MELD评分<30组与≥30分2组病人人工肝使用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费用进行t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但MELD评分≥30组的日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30组(P=0.008).结论 MELD评分<30分肝移植预后明显好于≥30分的重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和皮下盲襻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SLCJ)后胆汁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34例择期手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STHG组(16例)和SLCJ组(18例).术中及术后4周分别引流肝门部胆汁,行细菌培养和胆汁脂质成分定量分析. 结果 2组术中抽取肝胆汁的各项检测差别不显著.术后4周,STHG组和SLCJ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和8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中总胆汁酸浓度分别为(66.4±20.0)和(18.5±5.0)mmol/L,STHG组显著高于SLCJ组;Ca2 和游离胆红素的浓度积分别为(3.98±0.9)和(3.91±1.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SLCJ比较,STHG术后胆汁成分的变化更有利于防止胆管色素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