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例 1,男 ,6岁 ,因发热、咽痛入院。体检 :白细胞 (WBC) 2 4.0× 199·L-1,中性细胞 (N) 0 .89,淋巴细胞 (L) 0 .11。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青霉素皮试阴性后 ,静脉滴注 5 %葡萄糖注射液2 0 0mL加舒他西林 0 .75g ,qd ,共 3d ,症状及体征消失 ,复查血常规正常 ,准备出院。停药 2 6h后患者面部 ,躯干及四肢遍布粟粒样红色皮疹 ,尤以躯干部为多 ,压之褪色。体检 :WBC 11.0× 10 9·L-1,N 0 .5 6,L 0 .44。考虑为舒他西林过敏。给予 10 %葡萄糖酸钙 8mL加地塞米松 6mg及 5 %葡萄糖注射液 2 0mL ,iv ,qd ,3d后痊愈…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TEN和MDM2蛋白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2003年3月-2006年3月郑州大学三附院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鳞癌组织及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5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TEN和MDM2的表达。结果5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20例PTEN阳性表达占40%(20/50),32例呈MDM2阳性表达占64%(32/50);30例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中,21例呈PTEN阳性表达占70%(21/30),10例呈MDM2阳性表达占33.3%(10/30)。5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TEN和MDM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0/50)和0%(0/50);PTEN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P〈0.05),MDM2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P〈0.05)。结论PTEN和MDM2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和MDM2检测为进一步阐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对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寻找有效地抑制宫颈癌的演进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鳞癌组织及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50例正常宫颈组织PTEN和P53的表达。结果 5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20例PTEN阳性表达占40%(20/50),31例呈P53阳性表达占62%(31/50);30例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中,21例呈PTEN阳性表达占70%(21/30),10例呈P53阳性表达占30%(10/30)。5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TEN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0/50)和0%(0/50);PTEN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P〈0.05),P53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P〈0.05)。结论 PTEN和P53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和P53检测为进一步阐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寻找有效地抑制宫颈癌的演进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了解贵州省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 方法 对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采用差值(D)和比值(R)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疫苗报告接种率均大于90%.报告接种率与估计接种率相差较大,对各种疫苗的D值评价,可疑及不可信的占60%;对全省各市州报表R值评价,可疑及不可信的占88.89%.结论 贵州省2010...  相似文献   
95.
探讨UPS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屈光手术科室中的应用和应注意的问题,包括在检查设备和治疗设备的应用,同时提出使用UPS电源系统的日常保养和维护的注意事项.阐述使用UPS电源系统保证屈光手术科室检查和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证实2004年贵州省贞丰县发生的Ⅰ型疫苗衍生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循环(cVDPVs),分析cVDPVs发生原因,及时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poliovirus)、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DPVs)和临床相似症状的其他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方法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采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脊灰病毒(PV)分离鉴定与基因序列测定,并对贞丰县近几年报告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贞丰县挽澜乡2例AFP病例和3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Ⅰ型VDPVs;发生Ⅰ型cVDPVs事件后,5例诊断为临床符合脊灰的AFP病例中有3例分离到Ⅰ型或Ⅱ型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病毒学监测结果显示,贞丰县人群中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55.1%)明显高于贵州全省水平(23.2%),2004年PV分离率(36.8%)明显高于往年,16株PV中Ⅰ型所占比例(43.8%)明显高于贵州全省平均水平(18.3%)。结论脊灰Ⅰ型VDPVs已经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人群中PV和非脊灰肠道病毒带毒率明显增高及疫苗接种率严重低下,是该次Ⅰ型cVDPVs发生的原因;应加强无脊灰状态下疫苗接种率的评估和早期疫情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97.
目的考察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的医疗健康现状以及健康的顺利获得情况。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两个乡的119户农村家庭进行入户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对医疗安全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其医疗安全实现困难,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结论为实现对农民医疗风险的分担,在建立以大病救助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必须把农民对新制度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支付能力作为影响其合作医疗个人负担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入学入托儿童查验接种证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的执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黔东南州996名儿童家长,并分别组织卫生、教育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和深入访谈。结果95.0%以上的家长认为接种证有用;94.8%的家长认为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有意义。3.6%的家长认为查验接种证没必要,这部分家长认为接种记录没有了,可能会导致盲目补种进而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另外,担心负担不了接种费用。卫生部门持赞同意见;教育部门也认为很有必要,但顾虑凭接种证入学可能会影响入学率。结论尽管实施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仍应该大力推行该制度。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158例共201处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鳞癌95例、腺癌24例、小细胞肺癌15例、纵隔淋巴瘤6例、18例未定组织类型及肺转移癌。所有患者均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才进行此项治疗。201个病灶中位于肺部者170个、位于肋骨4个、肝脏2个,纵隔淋巴结25个。采用0.5~0.8mCi活度的125I粒子,处方剂量选择80~110Gy。术前通过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然后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到肿瘤内,术后常规经TPS行质量验证,剂量不足区域重新补种(一般不需)。按病灶缩小情况疗效分为CR、PR、SD、PD,CR+PR为有效。结果201个病灶平均每个病灶植入37颗粒子,CR165个、PR30个、SD6个、无PD,有效率97.01%。骨转移的3例4个病灶疼痛完全消失,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22例均得到缓解。并发症:气胸39例,少量咯血23例,已知粒子移位33例71颗,粒子脱到胸腔11例32颗,粒子游走到对侧肺10例18粒,移位到肝3例8粒,游走到其他部位9例13粒。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作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经腋前线第三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的价值。方法选择同时期内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病例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经腋前线第三肋间手术组)46例和对照组(经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手术组)50例进行对照研究。评价术后疼痛程度、引流时间、引流管堵塞或脱落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手术成功,实验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引流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引流管堵塞或脱落情况的发生例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腋前线第三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部分气胸患者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减少创伤,易于术后管理,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