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2—2005年收治的90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自变量(包括30个术前危险因素、13个术中危险因素)和因变量(包括住院期间死亡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用Logistic回归确定住院期间死亡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为1.0%(9/903),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8%(197/903)。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升高。住院期间死亡的高危因素包括姑息性手术、总蛋白水平低;总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采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术前血清钠〉145mmol/L、急诊手术、术前白细胞计数〉10000/mm^3、术中输血、合并糖尿病、姑息手术、高龄、低白蛋白血症;腹部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急诊手术、合并糖尿病、肥胖。结论术前对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预测,对临床评价手术风险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制定有效的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以促进其术后恢复。方法对4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开始EN支持,辅以白(清)蛋白强化的PN支持;对重度营养不良者,也以EN为主,辅以重组生长激素(rhGH)+谷氨酰胺(Gln);如无法恢复EN,则以TPN+rhGH+Gin及清蛋白强化支持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生与营养支持有关的并发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有效的术后营养支持对提高肝移植成活率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23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近期感染的病例,发现几乎所有感染病例均发生在脾切除术后,显示感染与脾切除有明显关系,而与采用何仲术式、肝功能损害程度、麻醉插管、急诊手术、创面处理粗糙、术后腹腔积液等因素关系不大,故推测脾切除术后,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易致感染发生。腹水和切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提示感染来源可能由于肠道细菌移位。为预防感染并发症,建议治疗门脉高压症采用保留脾脏或部分脾切除术;改  相似文献   
44.
4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腹部外科已成为一个成熟、定型手术。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等优点,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是治疗有症状的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但Shea等认为LC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传统胆囊切除,这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因而降低LC并发症的发生率十分重要。LC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肝外胆管损伤、副肝管损伤、结肠损伤、术后腹腔出血、术后戳口感染、肝外胆管狭窄、梗阻性黄疸、术后胆漏等。胆漏的发生几率约0.4%-2.0%,一旦出现胆漏.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率为0.3%-2.4%,尽管发生率相似,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率仍要高些。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评价Tacrolimus(FK5 0 6 )和细胞毒性T淋巴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转基因腺病毒(AdCTLA4Ig)在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是否接受FK5 0 6处理、心脏移植后有无骨髓细胞输注(bonemarrowtransfusion ,BMT)、术后有无AdCTLA4Ig输注及移植心脏来源,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8组,观察各组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于术后第30天测定其中4组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抑制率以及其中4组的异基因嵌合水平。结果 无处理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6 .5±0 .5 5 )d ;AdCTLA4Ig单一处理组及联合BMT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为(37.5±2 .88)d和(39.2±3.31)d ,与无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当把FK5 0 6处理加入到上述2组的处理方案中时,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缩短(P <0 .0 5 )。术后30d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显示,AdCTLA4Ig +BMT组和AdCTLA4Ig组的特异性抑制率明显高于FK5 0 6 +AdCTLA4Ig +BMT组和FK5 0 6+AdCTLA4Ig组(P <0 .0 5 ) ,而非特异性抑制率并没有差别。术后30d的异基因嵌合水平检测显示,BMT +AdCTLA4Ig组的胸腺和外周血嵌合水平高于AdlacZ腺病毒组、无处理对照组和AdCTLA4Ig组(P <0 .0 5 )。结论 在耐受诱导过程中,当FK5 0 6和AdCTLA4Ig联合应用时,前者会对后者的作用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估3D CE MRP对门脉高压症门静脉系统的显示能力。方法 6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采用Siemen’s1.5T vision扫描仪,单次屏气扫描序列。结果 3D CE MRP清晰显示了所有病全 静脉、脾静脉及曲张的侧支血管,肝内门静脉分支显示达3~6级,肠系膜上静脉显示59例,除2例肠系膜上静脉由于技术问题未显示外,蓁病例所见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 3D CE MRP可准确显示门脉高下门静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有效的预防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3 4例肝移植后患者进行分组 ,单纯使用拉米夫定组 16例 ;小剂量HBIG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组 18例 ,全部得到随访。结果 单纯组随访 6~ 3 2月 ,平均 18 1月 ,有 4例术后乙肝复发 ,已死亡 3例 ;联合组随访 3~ 2 0月 ,平均 15 1月 ,仅 1例术后 3月出现HBsAg阳性 ,经积极治疗 4月重新转阴性 ,现已术后 12月 ,肝功能正常。结论 小剂量HBIG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对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有良好的效果 ,单纯使用拉米夫定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且有YMDD变异的危险。  相似文献   
49.
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统计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期间进行肝移植术的67例次供、受者肝动脉的变异情况;分析肝动脉的重建方式,探讨肝动脉变异与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肝动脉血栓形成后的处理。结果67例次供者肝脏和65例受者肝脏共出现肝动脉变异12例次,发生频率最高的为右肝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5例)及左肝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3例)。肝动脉的重建方式如下:供者及受者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叉处成型后吻合58例;腹主动脉与肝动脉搭桥2例;利用变异的肝动脉分支吻合7例。手术后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均经腹股沟处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溶栓治疗,此3例患者中死亡1例。结论避免变异的肝动脉损伤、选择适当的肝动脉吻合方式可以保证移植肝脏的动脉血供。肝动脉血栓形成与肝动脉变异无关。作为肝动脉血栓形成后的保守治疗方法,肝动脉内溶栓治疗有可能避免2次移植。  相似文献   
50.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附5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提高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年来收治的 5 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结果 肿瘤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降部和球部 (5 3/ 5 8) ;位于乳头附近的肿瘤易造成胆、胰管的梗阻出现黄疸、胆道感染或胰腺炎 ;距离乳头较远的肿瘤常以出血或肠道梗阻而就诊。十二指肠镜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是两项重要检查手段 ,B超利于发现胆、胰管的扩张、结石和肝脏转移灶 ;CT易于检查病灶的浸润和转移。结论 保持对此类肿瘤的警惕性 ,对可疑患者根据其症状等特点 ,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 ,及时、仔细的手术探查等措施 ,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