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作为骨髓移植前受者的预处理,诱导其对供者特异性器官移植免疫耐受,并探讨宏嵌合的形成与移植耐受的关系。方法雄性C57BL/6和雌性BALB/c小鼠作为皮肤移植的供者和受者。实验分为11组:第1组为对照组,仅作皮肤移植,不做其他处理;第2组为单纯供者骨髓细胞移植(BMT)后进行皮肤移植;第3~5组:分别使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A(CsA)、环磷酰胺(CTX)后进行皮肤移植;第6~8组:分别应用FK506、CsA、CTX预处理后作骨髓移植,再进行皮肤移植。前8组皮肤及骨髓供者均为雄性C57BL/6小鼠。第9~11组:处理同第6~8组,但移植皮肤来自无关供者雄性ICR小鼠,以验证耐受的特异性。每组受鼠6只。观察皮肤移植存活时间、皮肤的排斥反应,并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嵌合体的形成。结果单独应用常规剂量的供者骨髓细胞输注或短期的免疫抑制治疗并不能延长移植物的存活,也没有宏嵌合形成。而6~8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较各对照组明显延长;宏嵌合检查呈阳性。来自无关供者的皮片存活时间无延长。结论采用短期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这一温和的非照射预处理方法,再输注供者骨髓细胞,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达到延长皮肤移植物存活的目的。移植前输注供者骨髓细胞形成的宏嵌合与移植物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预测术后病死率的改良P-POSSUM和改良Cr-POSSUM评分系统并与POSSUM比较,评价其对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预测能力。方法调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2-2005年间结直肠癌经手术切除的903例患者资料,按70:30把本组病例分成建立模型样本和预测模型样本,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改良P-POSSUM和改良Cr-POSSUM,用ROC曲线分析判断改良P-POSSUM和改良Cr-POSSUM评分的判别能力,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评分的拟合优度,用不同危险因素群的O:E值判断评分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为1.0%(9/903)。POSSUM、P-POSSUM和Cr-POSSUM评分预测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实际病死率,O:E值分别为0.18、0.35和0.20。改良P-POSSUM除在急诊手术和姑息手术中判别能力较差外,在其他手术中都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在所有手术中预测的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接近(O:E值为0.91);改良Cr-POSSUM除在姑息手术中有很好的判别能力外,在评价模型样本和急诊手术预测的死亡率高于实际死亡率,但仍在实际死亡率95%的可信区间内(0:E值为0.78)。两者的预测能力都好于POSSUM。结论POSSUM、P-POSSUM和Cr-POSSUM在中国结直肠癌手术中预测的病死率高于实际病死率。改良P-POSSUM和改良Cr-POSSUM可较准确地预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3.
原位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的预防及复发后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8月至2004年3月4例因丙型肝炎所致肝功能衰竭或原发性肝癌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病人资料,探讨肝移植后丙型肝炎预防及肝炎复发后的治疗措施。结果4名病人中,2名病人术后血丙肝病毒RNA检测阳性,以干扰素(IFN—a2b)和病毒唑(Ribavirin)行预防性治疗。在15个月的随访中,1名病人病毒完全清除;另1名病人在预防性治疗过程中,丙肝复发。治疗后,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及组织学检查皆有改善,但病毒未获得完全清除。另外2名病人术后血丙肝病毒RNA检测阴性,未进行预防性治疗,1名病人随访12个月,病毒学检查仍为阴性;1名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初步结果表明,IFN—a2b联合Ribavirin在肝移植后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中是比较有效、完全的。  相似文献   
104.
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和瘤栓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时门静脉血栓和瘤栓的处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8月至2004年底我院施行的150例肝移植患者中5例为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形成,21例为肝癌伴门静脉瘤栓及/或血栓形成,共26例.这些病例在术中清除了门静脉内的栓子,3例又行门静脉壁部分切除及低位门静脉对端吻合术,1例行门腔静脉半转位吻合术.结果 26例中1例术后门静脉又再发血栓形成.2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者,术后近期死亡3例,分别死于:门静脉继发性血栓形成,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和多器官衰竭.18例得到长期随访,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8.9%,27.8%.结论 肝移植时受体门静脉合并血栓/瘤栓者在清除栓子后再行肝移植仍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意外胆囊癌与再次行胆囊癌根治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7例LC术意外胆囊癌(T2期)患者再次接受胆囊癌根治术(开腹或腔镜下),与同期进行的开腹一期根治手术的14例胆囊癌(T2期)患者加以对比,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的生存率. 结果 LC组和开腹组术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7%、67%和92%、84%、60%,两组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901).3例浸润深度为胆囊黏膜层的T1a期胆囊癌经LC治疗后均生存6年以上.3例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均为无瘤生存.结论在注意避免术中胆汁溢出、应用标本取出袋等无瘤保护措施得当的情况下,及时行胆囊癌根治术,先期的LC不影响T2期胆囊癌的预后,而对于T1a期胆囊癌仅行LC即可获得满意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月21例因肝脏肿瘤而行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断肝方式为超声刀+ LigaSure联合分离法,结合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13例,肝血管瘤8例.平均手术耗时335(220~425) min,术中出血量约650(180 ~1 220) ml.4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1~4周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2(5 ~12)d.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31(13 ~72)个月,肿瘤复发5例,其中4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 腹腔镜下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其不但适用于良性肿瘤,也适用于恶性肿瘤,能达到根治要求.  相似文献   
108.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是治疗低位直肠癌、肛管癌和一些重症炎症性肠病的常用手术方法,会阴伤口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2005年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会阴伤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胃壁坏死与手术的关系。方法:对13例门脉高压症行此手术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13例病人中有10例发生术后再出血,2例发生胃瘘和左隔下脓肿。结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胃壁内完全栓塞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胃壁坏死,再出血和胃瘘均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张同琳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2):1689-1692
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移植术后不仅能拥有正常的肝功能,而且可享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事实使人们相信,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好的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已存在的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在肝移植术后发生了何种变化,这些变化孰先孰后,相互关系如何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了解这些变化对进一步认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学,制定正确的治疗方针,以及判断肝移植术后血管病变都是有益的.本文就此问题将有关文献加以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