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B7—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检测其蛋白表达。方法:PCR法获基因,定向克隆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酶切法鉴定,真核细胞中检测蛋白表达。结果:酶切所得片段与所需相符,在真核细胞中检测到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今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2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根治7例;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切除、病变肠段切除、肿块切除或扩大切除12例;因肿瘤广泛粘连,无法完整切除4例。病理:CD117阳性19例(82.6%),CD34阳性21例(91.2%)。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在中老年人中好发,以便血、腹痛和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表现为主。肿瘤的大小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临床指标。病理形态学检查是确认间质瘤的惟一方法。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有肿瘤残余及术后复发的患者可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自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使用单丝聚丙烯补片行疝环负填冲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EarlyPostoperativeln flammatoryIleus ,EPII)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 ,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 ,形成一种机械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手术创伤指广泛分离肠管粘连 ,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其它由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13例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均由增强CT或MRI/MRA检杏确诊.其中5例患者接受以抗凝和溶栓为主的非手术治疗,2例死亡;8例接受手术治疗(经肠系膜上静脉切开取栓及置管抗凝和溶栓),其中5例术中发现有部分小肠坏死,同时切除坏死肠段,均痊愈出院.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正>腹部手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术后并发症,而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tory small bowel obstraction,ERISBO)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其一般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术后1~3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CP实时影像融合技术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ngial drain, PTCD)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联合组采用MRCP与DSA影像融合技术行PTCD治疗,对照组在常规DSA透视引导下行PTC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目标胆管穿刺次数、手术时间、X线辐射剂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与对照组均成功实施PTCD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次数[联合组(1.6±0.5)次vs对照组(2.8±0.8)次];手术时间[联合组(25.3±5.4) min vs对照组(40.8±6.7) min];X线辐射剂量[联合组(325.7±54.1) mGy vs对照组(624.6±45.7)mGy,P<0.05];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胆道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手术相关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19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77例,血管腔内治疗82例,杂交手术38例.探讨3种血管重建方法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外科手术成功率97.4%(75/77),腔内治疗90.24%(74/82),杂交手术81.58%(31/38).随访2~112个月,平均随访46个月,随诊率71%(164/197).远期通畅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57%和51%)高丁腔内治疗(48%和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通畅率在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中杂交手术(54%、26%、28%)明显高于其他方法(48%、23%).并发症在主髂和股腘动脉中外科手术(31%、12%)明显高于血管腔内治疗(31%、11%),在多节段病变(36%)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12%、15%).外科手术对于主髂和多节段动脉病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0%,其他部位病变为0%;血管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均为0%.结论 对于主髂和股腘动脉,外科于术是长段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是短段非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杂交手术对多节段病变和动脉狭窄并血栓形成更具优势.对于膝下病变,血管腔内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远期通畅率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