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胎儿与正常妊娠胎儿主动脉弓峡部血流指数(IFI)之间的差异,分析GDM患者胎儿主动脉弓峡部(AoI)的血流变化规律与特点.方法 疾病组为39例GDM患者胎儿,对照组为同期行超声检查的63例正常妊娠胎儿.测量入组胎儿主动脉弓峡部的收缩期速度时间积分(SVI)和舒张期速度时间积分(DV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西比灵治疗头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通过给予随机分组的两组头外伤后综合征病人分别服用西比灵或安慰剂.结果 西比灵组的头外伤后综合征病人其症状较安慰荆组明显缓解(P<0.01).结论 西比灵能够较好地缓解头外伤后综合征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分泌并释放到血液、细胞及体液中,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临床上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诊断,监测病情进展,评价疗效,监测转移、复发及判断预后。现就临床常用的几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癌抗原242(CA242)、癌抗原15-3(CA15-3)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对造成不同狭窄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研究,分析造成不同狭窄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异同,并与超声造影(CEUS)技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SMI技术的可靠性。方法筛选74个低回声斑块及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依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斑块处的颈动脉直径狭窄率)分为轻度狭窄斑块组、中度狭窄斑块组、重度狭窄(包括闭塞)斑块组,三组均进行SMI、CEUS检查,记录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I及CEUS检测结果均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s(SMI)=0.576,rs(CEUS)=0.673。SMI与CEUS检测结果相比较:Kappa=0.735,P0.05。结论低回声斑块及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SMI技术用于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宫颈子宫下段环形缝合术对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对2013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64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者75例(观察组),仅单纯为前置胎盘者289例(对照组),分析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75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中25例术中行宫颈子宫下段环形缝合术(环形组),50例行传统手术(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母婴结局。结果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发生的单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均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环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共计输血量、住院天数、ICU转入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率、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前置胎盘类型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宫颈子宫下段环形缝合术可有效减少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对母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贝那普利组(50例)和联合治疗组(50例,螺内酯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对两组疗效、左心室重构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提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缩小(P<0.05或<0.01);且与贝那普利组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HRV各指标,LVEF[(52.45±8.65)%比(57.85±9.70)%]明显提高,LVESd[(36.25±2.13)mm比(30.10±2.06)mm]和LVEDd[(58.60±6.41)mm比(51.29±6.20)mm]明显缩小(P均<0.01);两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1.000)。结论:联合螺内酯和贝那普利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心功能,抑制左心室重构,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胎儿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肾动脉(renal artery,RA)血流阻力指标及比值预测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的价值。 方法 选取孕周37~41+6周孕妇283例。根据羊水量分为羊水量过少胎儿83例和羊水量正常胎儿200例,羊水量过少胎儿根据胎儿有无窘迫分为窘迫组19例及无窘迫组64例。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获取各组胎儿UA、MCA、RA血流频谱,测量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计算RIUA/MCA、PIUA/MCA、RIRA/MCA和PIRA/MCA。记录胎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 结果 窘迫组UA和RA的PI、RI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窘迫组,MCA的PI、RI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无窘迫组,RIUA/MCA、PIUA/MCA、RIRA/MCA及PIRA/MC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窘迫组(P<0.01);对照组和无窘迫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监测胎儿UA、MCA、RA阻力指标及比值可预测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提示临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联合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较大肝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原发性肝囊肿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再使用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较大肝囊肿。结果28例患者共35个囊肿,直径10.3~19.8 cm,平均16.3 cm;穿刺成功共35例,成功率100%;放置8F胆道外引流管35根,随访3月~2年,34个囊肿治愈,治愈率97.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联合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较大肝囊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评估孕期焦虑的孕妇其胎儿非结构性心血管异常的发生率以及转归预后。 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选取于孕早、中、晚期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心理筛查的孕妇,经精神科再诊且均完成孕早、中、晚3个阶段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完成1周岁婴儿超声心动图复查者共807例,其中筛查出整个孕期均存在焦虑的218例作为焦虑组;整个孕期均不存在焦虑的233例作为对照组。胎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超声所见心脏结构性异常的病例均排除。对2组胎儿非结构性心血管异常发生率及其出生1周岁后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焦虑组胎儿非结构性心血管异常的总发生率和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分别为29.4%(64/218)、9.6%(21/218),对照组分别为9.0%(21/233)、3.4%(8/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焦虑组胎儿三尖瓣中量及大量反流和右心房增大的发生率分别为4.1%(9/218)、6.4%(14/218),对照组分别为0.9%(2/233)、2.1%(5/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胎儿出生1周岁后2组各项非结构性心血管异常(心律不齐、心包积液、右心室增大、左心室增大、右心房增大、左心房增大、三尖瓣中量及大量反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存在孕期焦虑的孕妇胎儿心脏非结构性异常发生率更高,临床应重视妊娠期孕妇的心理疏导,部分胎儿心脏非结构性异常出生后可恢复正常,因此不可过度解读,以免加重孕妇的孕期焦虑,造成过度引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分级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且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56例,依据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分为AIS组(72例)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acute ischemic stroke,NAIS)组(84例)。2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SMI检查及血清hs-CRP水平检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SMI分级、血清hs-CRP单独及联合诊断预测AIS发生的风险,并确定其截断值。 结果 2组间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NAI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MI分级(OR=4.015,95%CI:2.426~6.646,P<0.001)、血清hs-CRP(OR=1.809,95%CI:1.313~2.498,P<0.001)均为影响A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SMI分级≥2级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8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7%、66.66%。以血清hs-CRP≥4.7 mg/L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AUC为0.69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67%、65.48%。二者联合诊断预测发生AIS的AUC为0.84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8%、66.67%。 结论 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hs-CRP能够提高预测AIS发生风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