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253篇
预防医学   117篇
药学   83篇
  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使用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筛选出VA-ECMO运行≥72 h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析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前72 h容量平衡情况。根据患者前72 h容量平衡结果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预后、CRRT上机率、IABP上机率、有创机械通气上机率,并计算与预后的相对危险度,比较预后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77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共存活41例,总存活率53.2%。48~72 h容量平衡和前72 h总容量平衡在不同预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72 h总容量负平衡组患者,与正平衡组比较,较少联合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前72 h负平衡组患者存活的相对危险度为1.81,95%可信区间(1.101~2.985),有更好的存活率。但根据每24 h容量平衡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前72 h总容量平衡呈负平衡的患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且较少需要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电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CP)患儿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方案。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对比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双下肢主要肌肉肌张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结果:①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②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下肢内收肌群、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收肌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头针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肌肉张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3.
观察电头针在闭塞性脑动脉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闭塞性脑动脉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电头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脑动脉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的BI及FMA评分变化、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治疗后两组IL-6、CRP、TNF-ɑ均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水平比较,治疗后各指标均升高,且研究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头针能显著改善闭塞性脑动脉炎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炎症水平,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电头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头针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双下肢主要肌肉肌张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下肢内收肌群、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治疗后内收肌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头针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下肢肌张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5.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高龄人群最常见的心脏疾患。包括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其治疗策略概括为内科保守性治疗及介入或手术侵入性治疗。药物治疗在老龄患者可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肝肾功能损害、意识状态改变等药物副作用。对于48h内心绞痛症状恶化或持续胸痛超过20min,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室速,心电图动态的ST段改变,心肌标记物升高的患者,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和死亡,早期介入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手段。由于老龄患者常合并多种疾患、各种脏器储备功能下降,而且老龄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弥漫而严重,心肌缺血面积大,再血管化治疗风险高,因此,对于老龄ACS患者进行早期介入治疗是一种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上尿路上皮癌患者68例,男2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3(43-78)岁。肾盂癌55例,输尿管上段肿瘤4例,输尿管下段肿瘤9例。其中输尿管下段肿瘤合并膀胱肿瘤1例。经尿道膀胱镜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引流肾盂尿,用电切镜针状电极距输尿管口周围约0.5cm环形切透膀胱壁,分离出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壁内段。拔除输尿管导管,电凝输尿管开口,使开口封闭,减少肿瘤细胞种植机会。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人路,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如果是肾盂癌或输尿管上段肿瘤,用腹腔镜分离钳可以将下段输尿管提拉出来,扩大套管切口,将肾输尿管全长完整取出,避免了下腹部开放切口;如果是下段输尿管肿瘤,则需下腹部行5-7cm切口,先取出。肾标本,再行输尿管下段切除术。结果:68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20(90-2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40-500)ml,1例需输血。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4(3-7)d,导尿管留置时间平均8(7-15)d。拔除尿管后均行B超检查无膀胱漏尿。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尿路上皮癌。65例患者获随访平均18(3-38)个月。58例患者无瘤生存,3例死于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4例术后患膀胱肿瘤而行电切治疗。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经尿道膀胱袖状切除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手术安全易行,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壁内段可完整切除输尿管,对输尿管开口进行电凝封闭可减少肿瘤细胞种植。对肾盂癌及上段输尿管肿瘤患者可避免行下腹部开放切口的输尿管下段切除术,有效减少创伤,疗效可靠,无肿瘤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38.
基底动脉分叉部是神经外科挑战性很大的手术区域之一,其解剖位置深在,周围结构重要、复杂,手术难度大.特别是由于不同视角的变化,解剖结构显露千差万别.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对手术区域解剖结构的熟悉,以及对手术入路显露范围的充分了解是手术成功的前提[1].我们利用尸头标本模拟临床手术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及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对各手术间隙的显露范围进行测量,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常见病 ,多发病。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但如此先进的治疗方法 ,在我国并未得到推广。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注射方法需在大型设备C型臂X光机监视导引下操作 ,许多单位因设备的缺乏或医生难以承受X射线的损伤 ,无法使用这项技术。我院运用侧隐窝穿刺技术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克服了以上困难 ,下面就其安全性和疗效作一探讨。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39例 ,男 2 5例 ,女 1 4例 ,年龄 1 6~ 76岁。椎间盘突出间隙 :L3/ 4,1例 ;L4 / 5,2 4例 ;L5/S1 ,1 1例 ;L4…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海信CAS)在小儿巨大肝间叶性错构瘤(HMH)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们收治5例HMH患儿,术前均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3例(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海信CAS对患儿CT资料行三维重建及模拟肝切除,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施精准肝切除术。结果 2例(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根据术前CT检查分别实施肝右叶切除术及肝左叶切除术。3例(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海信CAS系统成功进行肝脏及肿瘤的三维重建,并进行模拟肝切除,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计划分别成功实施:肝Ⅱ、Ⅲ、Ⅴ、Ⅷ部分及Ⅳ全部切除术,肝Ⅴ段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术后恢复好,病理检查证实为HMH。随访3个月至5年未见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HMH影像学检查与肝囊肿相似,易误诊。海信CAS能清晰、直观显示HMH的位置、形态及其与肝内管道系统的关系,其术前规划功能利于术者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实施个体化精准肝脏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