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54篇 |
预防医学 | 26篇 |
药学 | 2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新生儿静脉应用多巴胺时不同的药物浓度对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影响,为新生儿临床应用该药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将57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按照所属医疗组分为A组20例,B组20例和C组17例。分别以0.1‰(A组)、0.075‰(B组)和0.05‰(C组)的浓度静脉输入多巴胺,观察3组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20例,严重不良反应6例占30%,轻度不良反应12例占60%;B组20例,严重不良反应1例占5%,轻度不良反应为9例占45%;C组17例,严重不良反应0例,轻度不良反应3例占18%。无论严重或轻度不良反应,A组显著多于B、C组;B组轻度不良反应显著多于C组;C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浓度在0.05‰时,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52.
<正>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单纯性肥胖症的儿童也在与日俱增,单纯性肥胖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体力活动少,行为偏差为特征的全身组织普遍过度增生的一种慢性病,对儿童期体格发育,心理行为健康均有损害,并可延续到成人期,因此应及早预防。1形成的影响因素1.1营养因素能量的摄入与能量消耗的不平衡,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过多,超出肌体代谢的需要,多余的能 相似文献
53.
总结90例高分子止血棉填塞鼻腔患者的护理,提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注意鼻腔填塞不适的观察、及时对症处理、加强术腔护理、术后随访是其主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体验,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配合中医针灸、中药内服、外用,西医静脉补液的治疗方法,36例患者中临床有效率达到97.2%.指出不同病情应采用合适、对症的治疗方法,强调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5.
56.
恶性肿瘤病人的临终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绝大部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陷入紧张、恐惧、焦虑及绝望之中,直接影响对疾病的治疗.临终护理是对那些已失去治愈希望的患者,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所实施的一种积极的综合护理.其目的是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症状,缓和面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帮助其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维护其人格尊严,提高尚存的生命质量,使临终患者安宁平静的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为了探讨临终护理对提高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我科对2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系统的临终关怀护理,结果大大提高了患者尚存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7.
58.
急救过程中医护合作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急救过程中医护合作的现状,探讨其改进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69名急救医生和44名急救护士进行有关急救过程中医护合作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分别有97.73%的医生和94.2%的护士认为“工作中医护需要进行适当交流”;被调查医生中持“护士一人需同时抢救2个病人,影响了与医生的配合”观点者占85.51%,医生和护士对“自身受对方专业技术能力影响”观点持肯定态度的差异达49.05%,医生受影响较大。结论在抢救过程中,医护双方都要充分认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注重医护间平等合理的沟通,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创造和谐、有序的抢救环境。 相似文献
59.
60.
PR段偏移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PR段偏移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不同时期首次心电图记录有PR段偏移者68例,测量各导联PR段及ST段的偏移情况,观察其各项临床资料特点。结果①PR段改变的方向与同导联ST段改变的方向相反,下移的幅度在0.05-0.15mV,抬高的幅度在0.05-0.10 mV;②68例PR段偏移者中急性心包炎59例(其中肿瘤性13例、结核性10例、尿毒症性8例、心脏手术性7例、化脓性7例、病毒性5例、自身免疫性5例、外伤性4例),在Ⅰ、Ⅱ、Ⅲ、aVL、aVF、V3-V6导联出现普遍PR段下移而ST段抬高,aVR导联则表现为PR段抬高而ST段下移;③急性心肌梗死或合并有心房梗死9例,在面向梗死区的导联PR段下移而ST段抬高,对应导联PR段抬高而ST段下移。结论心电图PR段偏移强烈提示为急性心包炎或心房梗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