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3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硬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经病理确诊为肝硬变140例,证明HBVM阳性占81.5%,HE染色均见慢活肝病理特点,Victoria blue染色在血清HBVM阳性、HBsAg阴性和未查HBVM病例中,肝组织内能检出HBsAg者分别为77.6%、66.7%和60.0%,三者无明显差异。说明肝硬变患者血清HBsAg阴性并不能除外HBV感染可能。因此,认为我国肝硬变与HBV感染间存在密切因果关系,是HBV感染后慢活肝的一种结局,预防肝硬变主要应在预防HBV感染和慢活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72.
我国于 80和 90年代两次人群抽样检查 ,证明HBsAg携带率分别为 8 8%和 9 5 % ,个别东南沿海地区高达 30 0 %以上 ,总共约有 1 2亿人携带HB sAg。现在已知在这一人群中 ,约 3~ 4千万人具有自觉症状和肝功能不正常 ,同时绝大多数HBVDNA亦阳性 ,需要药物治疗。其余约 8千万人中 ,虽症状不明显 ,肝功能亦正常 ,约 90 0 %HBVDNA有阳性 ;HBVDNA阳性者在不利内外因影响下 ,每年约 10~2 0 %可以出现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按目前新认识亦需药物治疗。可见需要治疗 ,特别是清除体内HB VDNA者数量近亿 ,是一颇应重视的问题。同时 ,仅凭乙…  相似文献   
73.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抗己肝胎盘肽)是80年代初由作者从抗-HBs阳性胎盘内提取制成的。经实验研究证明,不仅具有免疫活性.而且对乙肝病毒(HBV)尚有特异免疫活性.可以用作免疫调节剂。临床试用结果:治疗急性乙肝260例,全部临床治愈;慢性乙肝650例中82.3%临床治愈;305例肝硬化,其中早期代偿性肝硬化35例中85.7%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经肝活检复查,早期肝硬化病理特征全部可消退,代偿性肝硬化的假小叶均示程度不一的进步;27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中86.4%腹水渐退,肝功能好转或正常。较长时期的用药均未见副反应。  相似文献   
74.
对85例不同病期的肝硬变肝组织作HE、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肝组织的门脉区小血管内存在血栓,并有星茫状或弓形纤维增生,同时伴有血管炎和明显炎细胞浸润,这些变化的程度与临床分型诊断和病型轻重密切相关。这些变化对肝内循环的影响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5.
目的 HBV进入肝细胞后可以导致免疫性损害,探讨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可为研究治疗和判断效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不加选择采集急、慢性乙肝、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病例,入院后和出院前血液标本各一份、同一时间用PCR法检测其中HBVDNA的含量拷贝数,同时每例在住院期间各作一次肝活检,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分析HBVDNA含量和肝组织病理形态关系。结果 血内HBVDNA含量和肝组织炎症病理变化有一致性关系。同时,病程与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亦有一致性关系。结论 血内HBVDN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肝组织内炎症轻重,抗病毒治疗清除或减少HBVDNA含量是治疗HBV感染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6.
重视走出肝硬变防治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我国常见多发病肝硬变,多年来在病因、防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受到旧观念影响,进展缓慢.方法收集近年有关研究资料,深入分析探讨肝硬变的现在已有新的认识.结果现在已知我国肝硬变主要源于HBV慢性感染,可防可治.结论肝硬变防治方法有待改进,必须密切结合客观实际,尽快走出误区,迅速改变现状,更好地解决我国肝硬变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77.
肝性脑病的病因和防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肝性脑病至今仍以血液检查所见的生化代谢异常来解释,因不能圆满解释全面情况,需进一步探讨。不加选择收集70例肝硬化死亡者脑组织,分别作HE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病理改变和HBsAg、HBcAg表达。在70例脑组织标本中免疫组化染色HBsAg、HBcAg阳性者计30例,阳性率42.3%,临床上有肝性脑病表现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表现者,脑组织病理改变较明显者,阳性率亦明显高于较轻者。肝硬化脑组织内出现HBsAg和HBcAg表达,而且阳性率与脑组织病理改变和是否出现临床表现密切有关。提示HBV侵及脑组织,导致病理形态改变可能是肝性脑病的病理基础,生化代谢异常可能仅是肝衰的表现。  相似文献   
78.
联合检测抗-HCV,HCV RNA的结果对比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血清中抗-HCV和HCVRNA是目前检测丙型肝炎最常用的2种方法。为了探讨二者对丙型肝炎的诊断水平及临床意义,我们对112例丙肝患者的抗-HCV、HCVRNA、肝功能、肝活检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少数肝穿刺标本作了PCR检测。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  相似文献   
79.
重视HBV慢性感染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曙 《泰山卫生》2001,25(5):28-30
  相似文献   
80.
肝性脑病至今仍以血液检查所见的生化代谢异常来解释 ,因不能圆满解释全面情况 ,需进一步探讨。不加选择收集 70例肝硬变死亡者脑组织 ,分别作HE和免疫组化检查 ,观察病理改变与HBsАg、HBeAg表达。结果 ,70例脑组织标本内免疫组化染色HBsAg、HBeAg阳性者计 3 0例 ,阳性率4 2 .3 % ;临床上有肝性脑病表现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表现者 ;脑组织病理改变较明显者 ,阳性率亦明显高于较轻者。肝硬变患者脑组织内出现HBsAg和HBeAg表达阳性率与脑组织病理改变和是否出现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的结果 ,提示HBV侵及脑组织 ,导致病理形态改变可能是肝性脑病的病理基础 ,生化代谢异常可能仅是肝衰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