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Baird-Parker培养基(BPA)和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CASA)的应用效果,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选用培养基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 4789.10-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计数及确证试验,并对两种培养基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BPA平板和CASA平板均检出同一份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计数分别为90CFU/g和70CFU/g,疑似菌落检出率分别为13.33%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A和CASA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均具有良好的效果,CASA快速、简便和准确,可以作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的良好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评价HCC动脉血流分布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HCC患者的动态3D-CEUS检查结果,并与二维超声造影(2D-CEUS)结果进行比较,评估2种方法在肿瘤滋养动脉检出率,滋养动脉显示质量水平方面的差别.结果 全组52例HCC,2D-CEUS对肿瘤滋养动脉的检出率为67.3% (35/52),而动态3D-CEUS对滋养动脉的检出率为100% (52/52),高于2D-CEUS (P<0.05).3D-CEUS显示肿瘤滋养动脉起源清楚,走行连续性好,与周围血管及肿瘤空间关系明确直观,3D-CEUS对滋养动脉显示质量水平优于2DCEUS (P<0.05).结论 动态3D-CEUS可有效地评价HCC动脉血流分布,为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淋巴瘤的超声造影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淋巴瘤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结果 4例肝淋巴瘤中2例为原发性肝淋巴瘤,1例表现为动脉期快速整体高增强,门静脉期造影剂逐渐退出,实质期造影剂基本廓清;另1例表现为动脉早期周边呈粗环状高增强,并且造影剂从周边快速向中心填充至整体高增强,动脉晚期周边高增强部分开始消退,门静脉期周边呈低增强,中心呈高增强,实质期造影剂廓清.2例为继发性肝淋巴瘤,均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呈稍高增强,门静脉期造影剂轻度退出,实质期造影剂继续退出至完全廓清.结论 肝淋巴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退"模式,类似于多种恶性肿瘤超声造影表现,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后血清病毒水平与病情慢性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8例急性乙肝患者于发病初诊时、4周、12周进行HBV-DNA定量测定,按HBV-DNA水平进行分组,观察各组患者慢性化发生率.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初期血清HBV-DNA水平与慢性化发生率之间无明显关系.发病4周时,HBV-DNA>105拷贝/mL组慢性化发生率高达46.43%,显著高于HBV-DNA 103~ 105拷贝/mL组(13.46%)和HBV-DNA<103拷贝/mL组(3.94%) (P< 0.01);HBV-DNA 103 ~ 105拷贝/mL组慢性化率显著高于HBV-DNA< 103拷贝/mL组(P<0.01).12周时血清HBV-DNA> 105拷贝/mL组慢性化发生率高达81.81%,显著高于HBV-DNA 103~ 105拷贝/mL组(29.41%)和HBV-DNA<103拷贝/mL组(7.89%)(P<0.01);HBV-DNA 103~105拷贝/mL组慢性化率显著高于HBV-DNA< 103拷贝/mL组(P< 0.01).结论:急性乙型肝炎发病初期HBV-DNA水平与慢性化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发病4周和12周HBV-DNA水平越高,慢性化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肝癌消融治疗后近期疗效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肝细胞肝癌共89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或化学消融,治疗后1个月行动态3D-CEUS判定局部疗效,以同期对比增强CT(CECT)或对比增强MRI(CEMRI)作为金标准,评估动态3D-CEUS的诊断效能。结果 CECT或CEMRI判定80.9%(72/89)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9.1%(17/89)的肿瘤消融不全;动态3D-CEUS判定82.0%(73/89)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8.0%(16/89)的病灶消融不全。与CECT或CEMRI比较,动态3D-CE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8.2%(15/17)、98.6%(71/72)、93.8%(15/16)、97.3%(71/73)和96.6%(86/89)。结论动态3D-CEUS在判定肝癌消融局部疗效中,与CECT或CEMRI具有同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大学生为例,介绍了运用离散Hopfield人工神经网络和复杂系统熵分划两种方法构建"评价和预测"之平台,及时、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前瞻性地预测大学生基础素质的情况,这种模式可减少盲目无效的干预行为和过程,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脂肪肝患者与治疗单纯CHB患者病毒应答时间的差异性。方法73例使用TAF治疗的CHB患者,均获得病毒应答。其中33例CHB合并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单纯CHB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病毒应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l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lg)、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肝硬度(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的病毒应答时间均值为30.329周,中位数为25周;观察组病毒应答时间的均值为36.667周,中位数为34周;对照组病毒应答时间的均值为25.100周,中位数为23周;两组病毒应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F治疗CHB合并脂肪肝患者至病毒应答所需的时间大于单纯CHB。临床上治疗CHB时,需关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并对其进行同步治疗,以提高病毒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不同类型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71例使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分为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另按使用药物不同分为拉米夫定(LAM)组、恩替卡韦(ETV)组、替比夫定(LDT)组、阿德福韦酯(ADV)组及LAM+ADV组.分析不同病情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不同药物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生活质量在3个月时已得到改善(0个月与3个月)[AS:(16.20±3.26)分与(19.26±2.06)分,FA:(22.30±6.86)分与(30.75±3.62)分,SS:(29.04±3.80)分与(32.80±2.20)分,AC(16.22±3.96)分与(12.39±4.73)分,EF:(41.12±8.27)分与(48.86±5.92)分;WO:(23.78±5.81)分与(28.64±4.52)分],到6月时得分已接近总分高限[AS:(20.46±2.97)分,FA:(33.41±5.69)分,SS:(34.53±5.61)分,AC (20.78±3.38)分,EF:(53.53±9.31)分;WO:(33.01±5.94)分];重型肝炎组需到6个月时生活质量才有明显改善,12个月时进一步改善;肝硬化组3个月、6个月时生活质量较前改善但治疗到12个月,系统症状、活动能力较前无进一步提高;不同药物之间对比,除6个月时ETV较ADV组在情感功能、焦虑维度改善明显外,在相同的疗程内,其余药物在其余维度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力相当.结论 对有治疗指证的患者尽早抗病毒治疗;不同的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肝脏瞬时弹性扫描( Fibroscan)动态检测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两年肝脏硬度值的变化情况,了解抗病毒治疗对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抗病毒治疗前,治疗后6月,1年,2年分别行Fi-broscan检测,了解肝硬度变化情况;并根据使用抗病毒药物不同,分为LAM组,ETV组,ADV组,LDT组以及LAM+ADV组,对照不同药物组之间肝硬度的差异;采用放射性免疫方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 HA)、HI型前胶原( PcⅢ)、层黏蛋白(LN)和1V型胶原(cIV)。结果治疗6月较治疗前,治疗2年较1年肝硬度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1年较6月则无明显下降(P>0.05)。不同抗病毒药物组在治疗后6月,1年,2年肝硬度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Fibroscan很容易观察到肝纤维化测量值的动态变化;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进行性改善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不同核苷类药物对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杜雅丽  张倩华  李道帆  黎小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247-2248,2250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非糖代谢紊乱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bA1c将受检人群分为3组:①HbA1c﹤6.5%组;②6.5%≤HbA1c﹤7.5%组;③HbA1c≥7.5%组,对比分析3组发生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超重的情况并追踪观察1年。[结果]组②③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超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组①。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在组③显著增高。1年后组③发生以上3项代谢紊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组①。而高尿酸血症各时期的发生率在各组中均无差异。[结论]HbA1c持续维持在6.5%以下至少6个月以上,血脂代谢、脂肪代谢均可得到明显改善。超过7.5%则其发生率明显增高。HbA1c与高尿酸血症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