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医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其中对气机升降理论的阐发主要包括以天地上下阐释升降、言人体功能蕴含升降、明自然万物不离升降3个方面;对气机升降理论的描述具有重自然与人体、轻药物的特点。易水学派张元素以《黄帝内经》气机升降理论为基础,创立升降浮沉药性理论体系。张元素受“天人相应”影响,将药物放置于天地四时之中,法四时之气运动特征,提出药物具有升降浮沉作用趋势;将药物气味与天地阴阳相对应,以“气交”理论阐发药物升降浮沉之理论;以“五脏苦欲补泻”为基础,在药味补泻的基础上增添药气补泻,通过气、味奠定药物升降浮沉的大体趋势,从而调节脏腑气机。张元素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的提出,丰富了《黄帝内经》药物气机升降的内容,为后世药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李杲阴火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与分析,发现近五年来,医家对“阴火”本质的研究,主要有妄动的相火,内生之火以及气虚发热三种观点。病因方面,医家大多认为阴火产生的始动因素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与七情内伤,产生的根源为脾胃亏虚和元气不足。病机方面,主要有气火失衡伴升降失常以及脏腑功能失调两种观点。症状方面,医家大多认为阴火为病,元气不足与火热亢盛之象并存。治法方面,医家大多从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三个方面入手,以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及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化裁使用。临床方面,阴火理论多运用于糖尿病、发热及消化类疾病的诊治,肺、心、肾、五官、皮肤等相关疾病亦有涉及。通过探讨李杲阴火理论的研究进展,以期达到丰富李杲学术内涵、拓展临床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系统论述《医学启源》与《中藏经》关于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差异,明晰二者在论述上的细微差别,完善金元以前脏腑辨证理论体系,从而提高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法和文献分析法在脏腑辨证基础上对十二脏腑论述分别进行了详细比对,两著作在脏腑辨证体系框架建立方面一脉相承,在内容论述上有继承有创新,辨证分类上以“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为纲,明确了临证审查要点。具体而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论述相异12处、论述相近69处、论述有无1处等三方面;从脏腑而言,不同主要体现在肝10处,胆4处,心13处,小肠4处,脾10处,胃8处,肺11处,大肠1处,肾18处,大肠2处,三焦1处,心包络0处。相比《中藏经》,《医学启源》在论述上用词更为准确精炼,在辨证分类上更为全面详细。厘清二者间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易水学派的理解,对后世以脏腑辨证为专题研究也提供了先导作用,同时有利于后学者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
风邪致病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内容。其理论源于《内经》,后世医家对此更有发挥。风性轻扬、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百病之长,是其主要特点。临床应用风药,常具有辛散祛风、息风止痉、升阳、祛湿、解郁等多种功效。对过敏性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发作性疾病等疾病从风论治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理解风邪特点及从风论治的治法,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5.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对仲景之学卓有建树,在其代表著作《内外伤辨惑论》中曾数次引用仲景之语与仲景方药。本研究以“回归易水学派、回到李杲”为初心,立足于《内外伤辨惑论》,以考据学的方法,系统、全面的梳理该书中所引仲景之语,所论仲景之方,以及对仲景之药的融汇运用。经梳理,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李杲引用仲景之语共计5处,论述仲景之方共计12首、26处;通过对此研究,发现李杲运用升补思想与脏腑议病思想对仲景之方的临床应用与解读进行了全新的发挥;另外,还发现李杲深谙仲景之意,提炼其药对配伍的主旨并在次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并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加深了对易水学派医家李杲学术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厘清了仲景之学在金元时期的影响与发展。  相似文献   
26.
脾阳虚消化不良症状群客观评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药物与试剂 新生24h内wistar大鼠4窝,每窝11~12只,共45只,体重8.12g±1.83g(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每天光照12h,环境温度28℃(大鼠中性温度),湿度45%.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为北京科澳饲料有限公司提供.番泻叶饮片(嘉事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按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技术规定,由我校药学院制剂教研室制备为每1.0ml含1.0g饮片剂量的浸膏.131 I为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产品,在中日友好医院核医学室检测放射强度、生理盐水等比稀释分装备用.  相似文献   
27.
脾阳虚证中阳虚症状群的实验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客观评价脾阳虚证大鼠的症状,构建证候系统生物学的动物模式。方法:新生24h内大鼠,腹腔注射等比剂量的131I放射,切除甲状腺,施加胃肠负荷,按生物行为学特征定量观察脾阳虚证候的主要症状,分析产热低下对各症状的决定作用及症状间关系。结果:消瘦(P<0.01)、形寒(P<0.05)、肢冷(P<0.05)、倦怠(P<0.01)与甲状腺机能低下呈正相关。高脂饮食和隔日禁食加重形寒症状,番泻叶加重倦怠却缓解形寒。消瘦-倦怠(P<0.05)、肢冷-倦怠(P<0.01)、形寒-肢冷(P<0.01)间呈正相关。结论:脾阳虚证具有一般阳虚的症状群,在表症候组学上符合系统生物学规律,是构建中医证候本体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8.
刘燕池教授长期从事中医理论的整理研究工作和临床工作,对金元四家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有着深入的研究.本文撷取刘燕池教授的临症经验,从注重滋阴、养胃、行气、顺时治疗等方面探讨了刘燕池教授对朱丹溪治疗思想的发挥.  相似文献   
29.
30.
六味地黄丸为宋代钱乙所创,专治小儿五迟五软之症。因其适用范围窄,受众单一,并未得到当世人的重视。直至易水学派的医家们给予六味地黄丸极高的肯定,并扩大了六味地黄丸的适用群体和施治范围,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之祖方。现代人多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之证,然而并非所有的肾阴虚证都适合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且六味地黄丸的临床作用远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