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在缺氧的胃癌细胞SGC-7901的表达及其同缺氧时Fas、PCNA关系,探讨HIF-1α同缺氧时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产气袋法(GasPaK)制造缺氧细胞培养条件,细胞免疫化学观察SGC-7901细胞HIF-1α、PCNA及Fas的变化。结果缺氧时SGC-7901细胞HIF-1α表达明显上调,HIF-1α表达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增加。缺氧时HIF-1α表达与Fas呈负相关(P<0.05),同PCNA表达无关。结论缺氧能使SGC-7901细胞HIF-1α表达明显上调,HIF-1α抑制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同缺氧时胃癌细胞增殖无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路径同期手术修复主动脉根部或主动脉瓣病变合并的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技术,分析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新华医院25例主动脉根部或主动脉瓣病变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2~75(57.9±9.6)岁。所有患者除主动脉根部或主动脉瓣病变均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Carpentier分型均为Ⅰ型。手术方法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或主动脉根部置换加二尖瓣成形术(均为经主动脉切口交界缝合成形)。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随访观察,评价二尖瓣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术中食管超声心电图提示2例有残余微量反流,其余23例患者无反流,无瓣膜狭窄,成形效果满意。全组患者无死亡。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t=4.086,P=0.000;t=4.442,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有所降低(t=3.671,P=0.001)。术后二尖瓣瓣环直径与术前比较缩小[(32.4±3.6)mm vs.(35.6±6.4)mm]。术后二尖瓣瓣口压差[(1.4±0.7)mmHg vs.(1.5±0.7)mmHg],二尖瓣瓣口峰值压差[(3.7±2.2)mmHg vs.(3.3±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随访23例,随访率92%,随访时间7~92(50.4±25.3)个月;2例失访。随访期间出现二尖瓣轻度反流3例。最后一次随访二尖瓣瓣环直径(33.9±4.6)mm,二尖瓣瓣口压差(1.3±0.6)mmHg,二尖瓣瓣口峰值压差(3.6±2.3)mmHg。结论主动脉瓣或主动脉根部手术时,经主动脉路径修复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安全、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对主动脉瓣功能的影响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病理诊断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13例.其中4例主动脉瓣的功能基本正常,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重度关闭不全7例,重度关闭不全伴狭窄2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例.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者,继续随访中.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早期死亡,均康复出院.术后平均随访(6.34±5.17)年,心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功能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 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主动脉瓣功能正常时,可以随访;当合并主动脉瓣功能障碍时,应及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手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输液中微粒的临床危害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输液微粒是在输液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所污染的微小颗粒杂质,其直径大多在1~25μm 之间。有关人员通过测试发现1μm 以下的小微粒,主要为橡皮塞脱落物。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肺肉芽肿、动脉炎和静脉炎。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道用自拟解卫清气注射液治疗急性发热症136例,结果速效43例,占31.62%;显效50例,占36.76%;有效32例,占23.53%;无效11例,占8.09%,总有效率为91.91%。与青、链霉素对照组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并能升高急性上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T_4/T_8比值。  相似文献   
36.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科室护理工作状况如何,与护士长有着直接关系。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做为一名基层护理单位的管理者.即担负着业务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教学.同时还负责行政管理等多项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如果不能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川芎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效果及作用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6-02有关川芎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检索词“Ulcerativecolitis,tetramethypyrazin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99-01/2005-12有关川芎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检索词“溃疡性结肠炎,川芎嗪”,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川芎嗪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0篇相关文献,其中17篇文章符合要求。资料综合:川芎嗪能抗炎症介质,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抗黏附分子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改善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因此有可能从清除自由基、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以及改善微循环功能等多方面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望成为一种具有积极治疗作用、低副作用及良好应用开发前景的药物。结论:川芎嗪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以及改善微循环功能等多方面作用途径在理论上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可能,但该类药物更为精细的治疗靶点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8.
目的总结采用带球囊插管行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在再次单纯性三尖瓣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02年至2012年在我院运用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实施再次三尖瓣微创手术治疗心脏术后远期单纯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胸部cT显示胸骨后及心包均存在严重粘连。术中行股动脉插管,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进胸,经右房上、下切口分别插入上、下腔静脉引流腔静脉,食管超声确定插管的位置,无菌生理盐水注入球囊阻断腔静脉,切开右房行三尖瓣手术。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三尖瓣手术,无体外循环意外发生,其中三尖瓣置换术34例,三尖瓣成形术12例。手术时间(161~52)min,建立体外循环时间(55~15)rain,体外循环时间(58~23)min;术后胸液引流量(275~10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7)do全组患者均成功治愈出院。随访6-120个月,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血管破裂大咯血死亡,另1例死于心力衰竭。三尖瓣置换者无瓣周漏出现;三尖瓣成形者中,1例于术后5年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三尖瓣重度关闭,1例随访为中度关闭不全。结论采用带球囊插管腔内阻断技术阻断上、下腔静脉,可安全、有效、可靠地应用于再次单纯性三尖瓣微创手术,使手术的复杂程度明显简化。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技术应用于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71例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较早期的病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归入传统组(n=25);后期病例采用VSD技术治疗,归入VSD组(n=46)。传统组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换药引流、感染创面间断冲洗、清创、纵隔冲洗引流,少数病例应用转移肌瓣覆盖纵隔创面。VSD组治疗方法是清创+放置VS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死亡率、感染复发率、住院时间等。 结果 传统组和VSD组死亡率分别是16%(n=4)和4.3%(n=2),VSD组低于传统组。传统组和VSD组的感染复发率分别是36%(n=9)和6.5%(n=3),VSD组低于传统组。平均住院时间传统组和VSD组死亡率分别是46±11.3天和32±10.6天,VSD组较短。出院后随访中两组均未发现切口裂开等感染复发表现,远期无切口感染导致的死亡和严重并发症。 结论 应用VSD技术治疗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与传统方法相比可降低死亡率和感染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中远期随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0.
正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9.3%,约40%的术后死亡都与吻合口瘘相关~([1-2])。胸内吻合口瘘一旦发生,尤其是巨大吻合口瘘,容易引起严重的纵隔感染,最终可导致脓毒症,甚至死亡~([3-4])。因此,控制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和提高瘘的治疗效果是临床医生一直关注的重点。目前,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巨大胸内吻合口瘘的方法已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得到应用和发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