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典型的单腔骨囊肿是发生于长骨干骺端髓腔内、充满淡黄色液体的膨胀性病变 ,好发于儿童及骨骼成熟前的青少年 ,多在发生病理性骨折以后就诊或在X线片中偶然发现[1] 。关于骨囊肿的病因有下列几种学说[2 ] :(1)以前存在的肿瘤处于愈合过程中 ;(2 )骨髓炎继发的一种改变 ;(3)骨骺微小创伤导致骨形成缺损继发骨囊肿形成 ;(4)干骺端髓腔内血肿包膜形成有渗出并逐渐扩大 ;(5 )骨内静脉发育异常 ,回流受阻 ,导致腔隙性积液。在上述诸因素中骨内静脉回流受阻被认为是骨囊肿的主要成因。Komiya等[2 ] 在研究中发现 ,囊肿内积液蛋白电泳中的类…  相似文献   
62.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并与开放手术病灶清除病例进行比较。方法:1993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开放手术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78例(A组),2002年1月~2003年10月应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患者36例(B组)。两组均无严重脊柱畸形和神经症状患者。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占同期所有脊柱结核住院患者的62.9%;B组占85.7%,高龄患者明显增加,同期没有施行单纯病灶清除术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局部化疗的时间、全身化疗的时间、手术复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未合并严重脊柱畸形和神经症状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齿状突骨折临床多见,约占颈椎骨折的10%-15%,是一种严重的颈椎损伤,诊断治疗困难。Anderson-D’Alonzon分型中,Ⅱ型和浅Ⅲ型骨折不稳定,容易移位,非手术治疗骨折不愈合率高,故常采用手术治疗。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用于临床以来,因其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被认为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理想术式。总结我院2000年12月。2006年6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28例齿状突骨折患者的经验,进一步评价该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4.
肌肉缺损肌皮瓣移植功能重建临床效果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因创伤、火器伤、肿瘤切除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等所致肌肉缺损或肢体肌肉功能丧失,均可行肌皮瓣移植重建功能。肌皮瓣具有皮瓣和肌瓣两者兼有的优点,尤其是带血管神经蒂肌皮瓣,既能作为肌肉填充深在缺损,使其产生动力效应,修复因肌肉缺损而带来的功能障碍,还能...  相似文献   
65.
CT引导下脊柱微创手术技术在诊治脊柱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微创手术在诊治各种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1997年7月至2002年2月在CT引导下微创手术诊断和治疗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诊断性手术53例;治疗性手术85例,包括骶神经根囊肿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注入术55例,脊柱结核及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灌注冲洗术30例,结果:诊断性手术中,骨肿瘤和肿瘤骨转移28例,炎症和良性病变25例,首次确诊率为98.6%,恶性肿瘤没有发生活检通道种植转移。治疗性手术没有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没有出现窑道和伤口不愈,随访8个月-4年,经过治疗的骶神经根囊肿呈现皱缩,纤维化;脊柱结核及椎间隙感染患者,未进行二次手术。结论:CT引导下经皮微创手术技术在诊断上可以获得足量的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上对早中期脊柱结核和椎间隙感染可以取代切开手术,对骶神经根囊肿的治疗可经一次注射治疗成功,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6.
67.
本实验通过组织学及电生理学观察神经近断端埋入邻近肌肉来预防治疗残端神经瘤。实验选用SD大白鼠16只,采用双侧坐骨神经自身对照。结果表明:未处理的神经断端在术后1个月即有典型残端神经瘤形成,神经瘤内可见成肌纤维细胞;而神经近断端经肌肉埋入后,神经断端纤维分散长入肌纤维间,其组织学变化及电生理学变化与典型神经瘤相异,无成肌纤维细胞。因此,肌内埋置神经近断端可预防和治疗残端神经瘤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68.
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从1994年4月~2002年4月,收治椎间隙感染患者21例,L_(1~2)1例,L_(2~3)2例,L_(3~4)7例,L_(4~5)8例,L_5S_13例。其中15例在影像学引导下按照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的入路进入病灶,清除和冲洗椎间隙坏死组织。应用McGill表定量动态评价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X线、CT和MRI。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在术后1~2d剧烈腰痛消失,冲洗时间为7~50d。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例占40%。8~12周椎间隙基本融合。治疗后McGill分值在1~2d内即开始下降。结论: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及时有效控制症状,促进椎间融合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崔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5):1159-1161
目前随着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人的增多,以及创伤、骨肿瘤手术切除造成的骨缺损,对于骨替代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自体骨取材有限,且有供区有疼痛及外观欠佳;同种异体骨、异种骨来源仍不足,还有传播爱滋病等传染病以及抗原性消除不彻底等缺陷;钙磷陶瓷类材料具有三维孔隙结构,骨亲和力强,但脆性大、降解难。聚合物又称高分子物质,往往具有黏弹性,强度可以根据分子量调节,从而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力学性能相匹配。可降解聚合物由于可降解吸收,降解时间能预先设计和调控,因而可作为骨替代材料,在骨缺损修复及骨组织工程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0.
例1 女,20岁。因右腕部炸伤3周,发现搏动性包块5天,于1985年7月5日入院。患者在3周前搬汽水箱时,其中一汽水瓶爆炸,致右腕部炸伤。经急诊清创缝合后,伤口一期愈合。入院前5天,发现伤痕处有一包块,有搏动性疼痛。检查:右腕部桡动脉走行区有—1.5×1.5×1cm包块,随桡动脉搏动,有触痛,压包块近端的桡动脉,包块稍缩小,搏动消失。诊断:桡动脉假性动脉瘤。于7月8日手术,术中见包块位于腕部桡动脉上,长约1.7cm,直径约1cm。将其切除,见包块内壁有4mm长破口,并有血凝块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