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 “金疳”相当于西医的泡性结膜炎和束状角膜炎。发生于白睛表层,它以羞明梳泪,灼涩疼痛为主症。在白睛上出现一个或数个灰红色颗粒,周围的白睛呈局限性放射状红赤。其病情轻重不一,轻症一般在10天左右颗粒由破溃而吸收,不留任何痕迹,严重者则颗粒呈巨大隆起,而周围的白睛红赤瘀滞较甚。其病程较长,有的逐渐发展,向四周及深部组织侵蚀,形成溃烂,日久伤口虽能愈合,但总不免形成瘢痕。如果颗粒生在黑睛与白睛交界处侵及黑睛者(白膜侵睛),则  相似文献   
92.
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的发病机理及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的发病机理,加深对其CT-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30例,其中一氧化碳中毒12例,霉变甘蔗中毒2例,EB病毒性脑炎4例,维生素B_1缺乏2例,肝豆状核变性8例,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2例,均行CT及MRI扫描。结果:CT平扫均表现为两侧基底节区的对称性低密度,MRI T1像上呈对称性低信号,T2像上呈高信号。结论:MRI能更多地显示受累的部位,同时了解具有以上CT-MRI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小网膜囊区神经鞘瘤的CT与MRI诊断(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网膜囊区神经鞘瘤的CT与MRI诊断(附2例报告)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磁共振室王新怡,庞涛,梁兴山神经鞘瘤是发生于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及四肢 ̄[1],原发于小网膜囊区的甚少见。因其部位深在隐蔽,早期不易发现。CT与MRI对发现该部位的肿瘤...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选择性M胆碱受体阻滞剂(盐酸戊乙奎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东莨菪碱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参照文献建立三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前40 min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东莨菪碱(0.01 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1天、3天和7天用开阔法、平衡木法、攀绳和肌力试验测定其行为学指标,并取脑测定梗死体积.结果 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出现行为学异常,前脑散在梗死灶,但早期3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再灌注3天和7天,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组和东莨菪碱组脑梗死体积较小,行为学指标改善.盐酸戊乙奎醚组较东莨菪碱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的进一步扩大并且改善其行为学指标,此作用优于同等剂量的东莨菪碱.  相似文献   
95.
阿托品、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是国内常用的M胆碱受体阻滞剂。大量研究证实,3种药物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以山莨菪碱为主,对上述药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和可能的脑保护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6.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涛  陈婉蓉 《毒理学杂志》2003,17(2):122-125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 ,是指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 ,按程序进行的细胞死亡过程 ,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 ,对于维持多细胞机体的完整性和自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线粒体是所有真核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产生中心 ,对维持细胞能量代谢和正常功能活动起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 ,线粒体内包含一些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的物质 ,如细胞色素C(CytC、凋亡诱导因子 (AIF)、Ca2 + 和活性氧自由基 (ROS)等。在凋亡信号的刺激下 ,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 ,由此产生一系列关键性变化 ,包括CytC的释放…  相似文献   
97.
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常出现少尿、无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我院曾收治因汽油失火烧伤后并发应激性糖尿导致多尿的病人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18岁,烧伤4h入院。烧伤总面积93%,Ⅲ度10%,并低血容量性休克。入院后立即做气管切开,静脉切开,双...  相似文献   
98.
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三动脉阻断法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流组(生理盐水1ml)、东莨菪碱组(0.01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组(0.01mg/kg),缺血前40min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药物,缺血时间为10min,于再灌流24h、3d和7d测定其行为学(开阔法、平衡木法、攀绳和肌力试验),再灌流2h、12h、24h、3d和7d取材测定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量(HE染色)、凋亡神经元数量(TUNEL染色)、bcl-2和bax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部分大鼠于再灌流4d测定脑梗死体积(TTC法)。结果 与缺血-再灌流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组和东莨菪碱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bcl-2提前并延长表达(P〈0.01),盐酸戊乙奎醚组bax表达下降(P〈0.05或P〈0.01)。同时,盐酸戊乙奎醚组和东莨菪碱组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或P〈0.01),行为学检测指标改善(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较东莨菪碱组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并且优于同样剂量东莨菪碱。改变bcl-2/bax的比例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于CT增强前及增强后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影像表现。结果:13例肝血管外皮细胞瘤中直径<3.0cm者2例,CT平扫时呈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高密度,而静脉期和延迟期又变为等密度。直径为3.0-5.0cm者3例,CT平扫时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增强后自周边向中心逐渐强化,但强化部分不及血管瘤明显,也不呈斑样增强,延迟扫描病变呈等密度。直径>5.0cm者8例,CT平扫时均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动脉期的扫描均表现为环状或边缘性强化,但密度不均匀,延迟后中央仍可见坏死囊变的无强化区。结论:多期螺旋CT扫描有助于肝脏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但应注意与肝癌和肝血管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升麻蜜炙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并初步探讨蜜炙对升麻潜在药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辽宁产升麻为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5批生品及其蜜炙品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原始数据经过MS-DIAL软件处理后,通过Metaboanalyst网站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并鉴定升麻蜜炙前后的差异化学成分,并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著差异成分的相关靶点及通路,探究其功效存在差异的机制。结果:筛选并鉴定出15种差异成分,包括三萜类成分8种,色原酮类成分2种,酚酸类成分2种,脂肪酸类成分3种;热图分析发现Sinapic acid、Palmitic acid、Cimicifugoside H-1、Linoeic acid、Cimicidanol、Cimidahurine、Cimicifugic acid E、Visnagin、Cimiacerogenin B等9种成分在生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其余6种成分如Cimigenol-3-one、26-Deoxycimicifugoside等在蜜炙品中相对含量较高;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生品含量较高的成分富集到的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