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钢托外固定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近期)和1年后(远期)随访的疗效和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纳入分析60例,近期和远期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近期、远期肘关节活动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钢托外固定及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各16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加用轻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ASIA 运动、感觉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ASIA 运动、感觉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在各相关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不仅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感觉功能,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步行训练防治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3例外伤性脊髓损伤合并骨量丢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2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0d。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TRACP5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TRACP5b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及2个月后,2组患者的腰4椎体、腰1-腰4椎体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组内和组间比较,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及2个月后,2组患者的股骨颈、股骨全部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和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1、2个月后,BALP、25(OH)D、血钙、血磷、ALP 5个指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步行训练能减轻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股骨颈和股骨全部骨密度下降的程度,但对损伤平面以下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不同,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抑制骨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4.
伴随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衰老为主要危险因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升高。间歇性禁食(IF)通过调节代谢途径来预防或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有研究,其机制可能与IF可以调节线粒体功能及内环境稳态有关,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脑老化和神经退行性变的早期特征。这些提示IF、线粒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IF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改善作用、线粒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IF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以及过量热量摄入对神经元及线粒体的影响4个方面,从正反角度进行综述,分析得出IF可以调节线粒体功能、过量热量摄入可能损伤神经元及线粒体功能,并认为后期可进一步深入研究IF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神经系统代谢转变的具体信号通路,进而判断最佳干预时间,开发更有靶向性的药物替代疗法,从而帮助IF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古典针法治疗截瘫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穴分A、B两组,A组关元、气海、中极行"青龙摆尾"针法,太溪行"烧山火"针法;B组命门、腰阳关、膀胱俞行"龙虎交战"针法,委中行"子午捣臼"针法。结果:本组23例中,痊愈1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2.6%。结论:古典针法治疗截瘫后尿失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肌肉牵拉术对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随访及其在预防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48例慢性腰肌劳损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手法肌肉牵拉术治疗组24例和常规推拿治疗组24例,两组患者均在症状缓解期进行腰部功能锻炼,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及半年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应用《腰部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手法牵拉可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显著,治疗优良率为79.1%。平均改善指数及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手法牵拉对慢性腰肌劳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行为疗法对老年单纯性肥胖者肥胖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5例军队老年肥胖者随机分为单纯针灸组(A组)、针灸结合行为治疗组(A+B组)和单纯行为疗法组(B组)。治疗前后测定三组体重、腰臀围比、体成分等肥胖指标,并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肥胖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三组患者减重后的腰围、臀围、腰臀围比、体脂含量及百分比等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减重前有明显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针灸结合行为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组和单纯行为疗法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行为疗法的综合减肥方案能更有效地改善军队老年肥胖者的肥胖指标和生活质量,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复合高压氧对脑外伤认知障碍患者6个月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4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止血、脱水、脑保护、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根据病情,早期介入电针及高压氧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筒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HOQOL-BREF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电针复合高压氧对脑外伤认知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通过破坏肠道屏障功能进而引起肠道微环境稳态失衡,而紊乱的肠道微环境可反作用于中枢,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大量研究提示,肠道屏障在创伤性中枢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中枢神经损伤的重要作用靶点。本文综述了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肠道微生物、化学、机械和免疫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中枢的双向作用,并总结了致使肠屏障破坏的可能机制,包括营养不良、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及神经递质和激素释放等,为创伤性中枢神经损伤后肠道微环境的研究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