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评估贝伐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期间行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后,影像学诊断为放射性脑坏死患者14例。应用贝伐单抗治疗,剂量5 mg/kg,每3周1次,至少连用3次。以治疗前后脑坏死症状变化、颅内水肿体积、脑坏死体积、脑坏死MRI信号变化为第1观察点。以贝伐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为第2观察点。结果 治疗后贝伐单抗治疗脑坏死病灶前后水肿指数、脑坏死体积、核磁信号比分别为7.05±6.48、(55.96±32.91)ml、2.70±4.78和3.59±4.74、(26.99±31.40)ml、1.82±0.53,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6、3.952、4.507,P<0.01)。贝伐单抗不良反应较轻,未见2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贝伐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分析^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PC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检测天冬酰胺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来观察其对PC3细胞的凋亡诱导途径,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对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清晰的“DNA梯度”,流式细胞仪检测^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PC3细胞具有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Caspase-3活性检测表明,Caspase-3活性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Bcl-2的表达随^125I粒子剂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可诱导PC3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与Bcl-2表达有关,与Caspase-3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抑制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25I粒子(初始剂量率2.77cGy/h)和^60Coγ射线(吸收剂量率2.215Gy/min)对体外培养的PC3细胞进行0、0.5、1、1.5、2、4、6和8Gy照射,用细胞计数、锥虫蓝染色和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和细胞存活率的情况;用单击多靶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125I粒子照射组的细胞生长比^60Coγ射线组更加明显地受到抑制(P〈0.05)。^125I粒子照射PC3细胞D0值为2.243,Dq为0.87,N为1.618,SF2为0.5。^60Co照射组PC3细胞放射生物学参数D0值为2.824,Dq为1.08,N为1.587,SF2为0.7。^60Co和125I粒子的RBE比值为1.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25I粒子组和^60Co组4Gy照射细胞24h后均出现G2期阻滞。结论^125I粒子照射能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能使PC3细胞阻滞于G2期。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射波刀脊柱肿瘤治疗提供了两种追踪模式,即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tracking,XST)和俯卧位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XSPT)。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脊柱追踪模式的摆位误差,评估射波刀采用XSPT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摆位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射波刀治疗的腰骶脊柱肿瘤患者18例,分别采用仰卧位(真空垫固定)和俯卧位(热塑体网与俯卧板固定)进行CT模拟定位。按照XST与XSPT两种追踪方式设计治疗计划,治疗中分别记录两种体位脊柱追踪的摆位修正误差,平移修正为进出、左右、升降方向,角度修正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仰俯、倾斜。同时采集俯卧位治疗模式下同步呼吸追踪的相关误差。两种追踪模式的摆位修正误差参数通过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修正误差的差异。同时分析俯卧位同步呼吸相关误差,评估呼吸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结果  升降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18±0.16)mm,俯卧位为(0.31±0.2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出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27±0.24)mm,俯卧位为(0.50±0.4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呼吸模型相关误差左右、进出和升降的平均值分别为(0.21±0.11)mm、(0.41±0.38)mm和(0.68±0.42)mm。  结论  治疗中受呼吸运动的影响,相比于仰卧位定位方式,俯卧位在升降与进出方向摆位误差相对较大,但俯卧位治疗方式具有同步呼吸追踪系统,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治疗过程中呼吸动度的实时修正。俯卧位脊柱追踪模式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同样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57.
体视学方法是从二维平面图像获取三维立体结构的定量评估技术,该技术可对体积等形态学参数进行快速、准确测量\[1\]。笔者将体视学方法用于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定量化测量并评估肿瘤放疗响应\[2\],探究其能否成为治疗过程中定量化跟踪评估肿瘤对治疗响应及疗效的一种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恩度不同加药时间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的辐射增敏效果。  方法  以A549裸鼠移植瘤为载体, 随机分成6组: 对照组(A), 单纯照射组(B), 单纯恩度组(C), 照射前给药组(D), 同时给药组(E)和照射后给药组(F)。恩度每只按20mg/kg·d < sup > -1 < /sup > 给予, 连续14d。照射剂量200 cGy/f, 共计10次, 5次/w。D、F组给药14 d后和前照射14 d, E组照射前1h给药, 连续14 d。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瘤体大小的变化, 处理后第15天及29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VD、MMP-2、VEGF的表达情况,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及内皮细胞的凋亡。  结果  不同处理组移植瘤体积或重量抑瘤率分别为B组: 49.48%, 51.13%;C组: 25.48%, 34.39%;D组: 66.69%, 74.66%;E组: 76.37%, 88.69%;F组: 56%, 66.52%。联合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第15天时照射同时加药组(E), 单纯加药组(C)与对照组(A)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第29天时照射同时加药组(E)与照射前加药组(D)、照射后加药组(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后两者表达无显著性差异。MMP-2的变化趋势与VEGF一致。第15天时照射同时加药组(E), 单纯加药组(C)与对照组(A)MVD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第29天时照射同时加药组(E)与照射前加药组(D), 照射后加药组(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显示第15天时单纯加药组(C), 单照射组(B)以及联合组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凋亡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第29天时联合组中, 照射同时加药组与其他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恩度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辐射增敏作用明确, 其中, 又以辐射同时给药组增敏效应最强。VEGF、MMP-2和MVD的表达变化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射波刀治疗后放射性脑坏死影响因素及其预测因子。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1年射波刀治疗颅内原发或转移瘤患者 94例(104个靶点)。全部采用颅骨追踪方式、60%~87%剂量线、12~45 Gy、1~8次分割完成。运用影像学或病理学判定放射性脑坏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体积、剂量线、处方剂量、分割次数、是否联合WBI、BED与放射性脑坏死的关系;采用ROC曲线测定所有影响因素对放射性脑坏死预测性及临界阈值。结果12个靶点(11.54%)发生放射性脑坏死。回归分析显示治疗BED、是否联合WBI、分割次数是放射性脑坏死的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92±0.034、0.650±0.072、0.712±0.064,仅BED能较好预测放射性脑坏死发生且剂量阈值为>7410 cGy。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采用射波刀进行腰椎转移肿瘤的放射治疗,并且利用交叉视野脊柱追踪技术得出误差结果并进行分析,并对临床上靶区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我科室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接受射波刀治疗的14例腰椎转移肿瘤患者,中位年龄63岁(46~83岁)。患者根据临床要求采用仰卧位、真空垫固定,十字中心激光定位。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交叉视野脊柱追踪技术对靶区位置进行校正,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3~5次。每隔90 s采集一次正交图像并与参考数字图像(digital reconstructedly radiograph,DRR)行自动配比后记录误差值。分析治疗过程中采样点的随机误差,根据van Herk等人提出的MPTV=2.5Σ+0.7σ公式进行计算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外扩边界范围。结果:通过治疗过程中采集到6个方向上共749组数据分析得出,三个线性方向体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X轴的偏差为(0.37±0.27)mm,Y轴的偏差为(0.29±0.22)mm,Z轴的偏差为(0.34±0.27)mm;三个旋转方向体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L-R偏差为(0.30±0.21)°、DOWN-UP偏差为(0.25±0.20)°和CCW-CW偏差为(0.39±0.26)°。以上结果得出三个线性方向X、Y、Z的外放边界分别为1.11 mm、0.88 mm、1.04 mm。结论:腰椎肿瘤使用射波刀交叉视野脊柱追踪进行的椎体追踪技术可为临床靶区外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