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1957—1981年Rochester癌症中心收治的膈肌以上Ⅰ_A、Ⅱ_A期何杰金氏病病人。在此期间分期及治疗计划曾做了重要的改变,1969年以前Ⅰ_AⅡ_A期病人仅给斗蓬野治疗,未做剖腹分期(简称OS组),自1969年开始用剖腹分期,放疗改为全淋巴照射或次全淋巴照射(简称NS组)。化疗及复发后再治疗亦不同,OS组复发后仅给予放疗或单种药物化疗,结果OS组5年、10年无瘤存活  相似文献   
62.
光流法是一种可变形图像配准方法,已用来配准CT图像、四维CT(4D-CT)图像、锥形束CT(CBCT)图像、磁共振成像(MRI)图像、MRI/CT图像、PET/CT图像、SPECT图像。文章描述了光流法在放射治疗图像配准中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使放射治疗更加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同时使正常组织毒性反应更少,提高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性,进而使肿瘤放射治疗更精确。  相似文献   
63.
瘢痕疙瘩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瘢痕疙瘩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易复发。目前报道中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很多,但治疗结果却不令人满意。手术结合放射治疗是目前报道治疗瘢痕疙瘩最有效的方法,但各家报道的疗效不尽一致,放疗的时机、剂量无统一标准。现就各家报道的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及其放射种类,放射治疗给予的时机、剂量及分割剂量,放射治疗的副反应及其安全性,瘢痕疙瘩的复发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4.
近年常发现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与甲状腺癌同时出现。已经确定其一方面是多发性内分泌新生物形成Ⅱ型综合征—由神经内分泌细胞的遗传缺陷而引起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和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对此,人们知之甚少。由于照射头颈部可以引起甲状腺癌乃至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故可解释其同时出现。本文观察了照射引起甲状腺高分化癌和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同时出现的发生率。 过去的14年中作者收治了12例二者同时出现的病人,其中8例有照射史,占67%。甲状腺癌中2例为乳头样甲状腺癌,3例为滤泡样甲状腺癌,3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通过检测直肠癌术前放疗患者放疗前后凋亡、增殖指数以及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直肠癌自发性凋亡及放射性凋亡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分析 2 3例接受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UNEL法观察放疗前活检标本及放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取标本的p5 3、p2 1、PCNA、bcl 2、bax等表达情况。结果 :放疗前活检标本中凋亡指数为 2 8± 1 4,而放疗后标本中凋亡指数为 4 9± 1 3 ,P <0 0 1。放疗后p5 3、p2 1、bcl 2、PCNA染色阳性率较放疗前均下降 ,而bax表达阳性率由放疗前的 3 4 8%上升到放疗后的 65 2 %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在放疗前活检标本中 ,p5 3 ( -)p2 1( )组的凋亡指数为 4 2± 1 0 ,高于p5 3 ( )p2 1( -)组的 2 3± 0 6,P <0 0 5。放疗后手术标本中 ,p5 3 ( -)p2 1( )组的凋亡指数为 5 8± 1 5 ,高于p5 3 ( )p2 1( -)组的 4 3±0 6,P <0 0 5。结论 :在直肠癌组织的自发凋亡和放射性凋亡过程中 ,p5 3 /p2 1途径均起到了关键作用 ,bax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1981.2—1984.10月EORTC的16个医疗单位收治了523例晚期头颈癌病人,为T_(3-4)、T_(1-2)N_(1-3)的舌癌、口腔、口咽、下咽、喉癌,随机分为三组,①常规治疗:70—75Gy(2/1.7Gy/F),②每日多分割(MFD):3×1.6Gy/day/10day,48Gy后休息3~4周,再照射至67.2或72Gy,③每日多分割+Miso(1g/m~2/day)。给药时间为每日第一次照射前1.5—2小时。结果:1.急性反应:每日多分割组反应严重(弥漫性粘膜炎),从第三周开始,持续一周左右。常规照射组反应较轻,于第四周出现。MFD组4例中断治疗,Miso  相似文献   
67.
最近的研究增强了我们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细胞起源的了解。新生物细胞的功能分析指出系来源于免疫系统的特殊成份。Lukes 和Collins 强调来自B、T 淋巴细胞的分类仍未普及,Rappaport 分类仍在普遍采用。已经认识到Rappaport分类的  相似文献   
68.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低剂量全身照射通过免疫刺激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凋亡等生物效应产生抑瘤作用,与局部放疗联合可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治疗敏感性,减轻机体放疗的毒性反应.目前低剂量全身照射已经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等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9.
骨髓移植在治疗恶性病和非恶性病中的作用已肯定,全身照射(TBI)除了急性胃肠反应和肺的并发症外,常引起肝、肾功能损害。TBI 和骨髓移植后的病人常用治疗 GVHD 的药物、抗菌素、抗病毒、抗霉菌感染、治疗肿瘤复发等各种药物治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可移植小鼠前胃鳞癌(GS—742)的不同照射方式,看出多分割照射能够用较小的 ret取得与常规照射较高 ret 相同之肿瘤抑制率,而溃疡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对其原理作了初步探讨。从本实验看对中等敏感性的上皮癌,包括食管癌的放疗可以考虑试用多分割照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