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62篇 |
免费 | 767篇 |
国内免费 | 4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7篇 |
儿科学 | 148篇 |
妇产科学 | 123篇 |
基础医学 | 560篇 |
口腔科学 | 84篇 |
临床医学 | 1657篇 |
内科学 | 691篇 |
皮肤病学 | 97篇 |
神经病学 | 149篇 |
特种医学 | 35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728篇 |
综合类 | 2862篇 |
预防医学 | 1290篇 |
眼科学 | 101篇 |
药学 | 1068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1122篇 |
肿瘤学 | 3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5篇 |
2023年 | 487篇 |
2022年 | 505篇 |
2021年 | 517篇 |
2020年 | 412篇 |
2019年 | 318篇 |
2018年 | 306篇 |
2017年 | 193篇 |
2016年 | 235篇 |
2015年 | 274篇 |
2014年 | 615篇 |
2013年 | 500篇 |
2012年 | 552篇 |
2011年 | 504篇 |
2010年 | 547篇 |
2009年 | 512篇 |
2008年 | 425篇 |
2007年 | 479篇 |
2006年 | 438篇 |
2005年 | 416篇 |
2004年 | 363篇 |
2003年 | 327篇 |
2002年 | 270篇 |
2001年 | 230篇 |
2000年 | 231篇 |
1999年 | 174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40篇 |
1995年 | 135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64篇 |
1991年 | 104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4篇 |
197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使用美皮康防治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4例瘫痪、昏迷及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入院时自带压疮12例,未发生压疮52例,均常规安置气垫床并定时翻身;将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美皮康给予压疮部位换药,对照组采用紫草油给予压疮部位换药;将无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干预组使用美皮康保护皮肤,未干预组给予预防压疮的常规处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干预组预防和控制效果明显。结论对生活自理能力低下,长期卧床患者使用美皮康对压疮的预防和控制有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9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林格液组、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采用夹闭左、右肝蒂使95%肝脏缺血90 min再恢复血流并切除未缺血的尾叶肝脏制模.林格液组和EP治疗组制模前分别经阴茎背静脉注射林格液4 ml或EP 3.26 g/L(溶于林格液4 ml中),于术后2、8、24、48 h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处死动物后检测肝组织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 林格液组和EP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P治疗组各时间点ALT及术后2 h、8 h 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林格液组(P<0.05或P<0.01).林格液组8、24、48 h肝组织HMGB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P治疗组仅48 h显著升高;EP治疗组在8 h、24 h时HMGB1水平显著低于林格液组;林格液组和EP治疗组在8 h时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P治疗组显著低于林格液组(P<0.05或P<0.01).各组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HMGB1参与了肝I/R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3.
994.
辛伐他汀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颈动脉超声定量评价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服药前及服药6月、12月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的改变,并同时观察相应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辛伐他汀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方法 应用HP SONOS 5500型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68例,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22例:对有斑块的颈动脉部位,于斑块最大面积时冻结图像,沿斑块边缘测定其面积,同时测定颈动脉分叉处IMT。所有患者于服药前及服药6月、12月后检查相应生化指标。治疗组惠者给予每日辛伐他汀20mg口服,共12月。服药期间所出现的不适嘱及时告知。结果 所有治疗组患者12月服药期间均无不适主诉,46例惠者两侧颈动脉共有79个斑块,服药半年消失25个斑块,消失率达32%;服药12月后消失31个斑块,消失率达39%;未消失的斑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用药6月及12月后IMT有明显减低;用药后6月与12月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服药前、6月、12月尿素、肌酐、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减低。结论 颈动脉超声定量评价辛伐他汀服药6月及12月IMT及斑块面积改变的结果表明,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达到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分析了 9例无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而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5 0 5 5例行平板运动试验者中 ,有 11例未患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ST段抬高 ,发生率 0 .2 2 %。其中 ,8例患者作了进一步检查 ,冠脉造影显示均有程度不等的血管病变 ,缺血相关血管的狭窄达到 5 0 %~ 10 0 %。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对应关系。另有 1例患者于运动试验 1周后死于心脏性猝死。结论 :无心梗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脉痉挛或冠脉严重狭窄所致心肌局部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996.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TSH受体抗体水平与Graves眼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6例伴有浸润性突眼的Grayes病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和强的松治疗后,TSH受体抗体(TRAb)水平明显下降,部分患者眼病的活动度和严重度得到缓解,治疗后的TRAb仍然与眼病的活动度和严重度呈正相关,提示TRAb不仅引发Graves眼病,而且是影响Graves眼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检测儿童马方综合征(MFS)患者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突变,探讨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或疑似MFS的儿童患者30例,试剂盒提取外周静脉血DNA,应用Ion AmpliSeq NGS Panel靶向目标测序技术(赛默飞),针对FBN1基因用AmpliSeq Panel扩增目的片段,进行磁珠纯化、链霉素标记,进行Ion PGM上机测序。对测序信息进行分析,确定突变位点,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表型信息,分析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从上述患者中筛选出27例携带FBN1基因突变;主动脉Z评分≥3WV携带截短或者剪接突变的患者占70.0%,显著高于主动脉Z评分3组(70.0%vs. 23.5%,P0.05);携带半胱氨酸相关突变患者有更容易出现晶状体异位的趋势(P=0.119)。结论:儿童MFS患者FBN1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存在诸多关联,这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价、优化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的防治策略。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湖区 5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 1995~ 1999年的防治策略及其防治效果进行调查 ,分析防治措施效果和费用效果。 结果 防治效果以“化疗 +灭螺”为主体的综合措施效果最佳 ,“化疗 +健康教育”防治措施的疾病控制效果较显著 ,单纯化疗措施对疾病控制有一定的效果 ,但综合效果较差 ;“区域灭螺 +对象治疗”人群感染率下降 1%费用和总费用 /综合防治效果指数最低 ,费用效果最好 ,而综合性较强的措施防治效果较好 ,但投入最高 ,“健康教育 +化疗”及单纯化疗投入均不高 ,综合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结论 化疗仍是此类地区控制疾病的主要手段 ,但为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必须将螺情控制措施与化疗相结合 ,并辅以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999.
青海高原新生儿脐带血TSH正常参考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立青海省新生儿脐带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参考值。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农业地区、牧业区47所(省、市、州、县)医院住院分娩的21858例新生儿脐带血进行TSH水平测定。结果 青海省新生儿脐带血TSH中位数为3.565mU/L(0—99.999mU/L),97%分位值为11.881mU/L,TSH频数分布为正偏态分布,不同地区间新生儿脐带血TSH测定值有差异,新生儿性别间结果无差异。结论 以TSH97%分位值11.881mU/L作为青海省新生儿脐带血TSH的正常上限值,为碘缺乏病的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汉滩病毒核蛋白部分片段与囊膜糖蛋白G1在昆虫细胞中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融合表达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1与核蛋白部分片段。方法 构建含有汉滩病毒G1S0 7嵌合基因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pFBD -G1S0 7,转化DH10Bac致敏菌 ,利用其含有的细菌Tn7转座系统将嵌合基因重组至穿梭质粒Bacmid上 ,快速筛选出含有G1S0 7嵌合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该融合蛋白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ELISA和免疫印迹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构建的含G1S0 7嵌合基因之重组杆状病毒可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融合蛋白 ,该蛋白可被抗汉滩病毒核蛋白及糖蛋白G1特异性单抗所识别 ,表达产物主要集中在细胞内。结论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G1S0 7融合蛋白 ,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