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半月板损伤是当今社会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为解决半月板损伤无法修复和半月板全部(或部分)切除术后综合征等临床问题,作为半月板重建术治疗替代物的人工半月板移植物已成为全世界研究热点。目前,人工半月板移植物主要包括降解型半月板支架和替代型半月板移植物。虽然已有商品化人工半月板移植物(如CMI?、Actifit?和NUsurface?)应用于临床,但是没有一种移植物可重塑或长期替代半月板组织达到完美解决半月板切除术后症状和有效预防软骨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不同类型人工半月板移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优势和不足,以期为半月板移植物的研究提供总结、参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骨肿瘤诊断的作用方法对17例患者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与影像学、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穿刺诊断骨巨细胞瘤8例,影像学诊断骨巨细胞瘤12例,符合率为66.7%,术后病理证实9例,符合率为88.9%术后病理证实骨囊肿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肺癌转移1例,骨肉瘤2例,与穿刺诊断结果相同影像学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未穿刺出血样液体影像学诊断股骨近端转移癌1例,经穿刺诊断为肺转移癌影像学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穿刺诊断2例,符合率为50%影像学诊断骨肉瘤1例,穿刺诊断2例,符合率为50%1例影像学、穿刺活检、术后病理均诊断为骨囊肿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骨肿瘤诊断率高,是骨肿瘤明确诊断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髌骨处理原则。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成形组与髌骨置换组间的临床效果差别。结果36例(47膝)行髌骨成形术,20例(24膝)行髌骨置换术。随访18~60个月,平均48.8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屈膝角度以及髌前疼痛情况无差别。结论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对形态和运动轨迹都良好的髌骨,仅行髌骨成形术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对行髌骨置换的患者,正确的假体安放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良好匹配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重要的解剖结构,对膝关节运动起重要作用。是否保留PCL对假体设计、植入及术后功能有重要影响。PCL替代型和PCL保留型都有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的报告,围绕是否保留PCL有很多争论㈩。本文根据56例(71膝)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随访结果,回顾性分析PCL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髋关节置换术中肢体长度控制方法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引入一种新型测量工具,结合术前设计,可精确控制术后肢体长度,为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控制肢体长度提供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102例需行单侧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用新方法控制肢体长度作为试验组,共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37~92岁,平均60.41岁。应用常规方法(如shuck test,触摸对侧肢体长度等)控制肢体长度作为对照组,共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35~87岁,平均61.00岁。102例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试验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颈骨折35例,行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单侧股骨颈骨折16例;对照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颈骨折38例,行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颈骨折13例。在术后标准双髋正位X线片测量双侧偏心距a,股骨头旋转中心相对于大粗隆高度b,小粗隆高点到双侧泪滴连线垂直距离c。然后取双侧测量值差的绝对值作为判断肢体长度的评价指标,分别是:d1,双侧偏心距之差的绝对值;d2,双侧股骨头旋转中心相对于大粗隆高度之差的绝对值;d3,双侧小粗隆高点到双侧泪滴连线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d1分别为4.49、7.32 mm;d2分别为2.37、4.32 mm;d3分别为3.32、6.08 mm;试验组患者d1、d2、d3均小于对照组。结论:新型测量工具及方法可有效控制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长度和头颈偏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术前设计对股骨假体选择的指导意义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7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测量X线片中股骨假体充填率及假体位置的变化,分析术前设计对人工关节置换的影响,并采用HSS评分方法分析术后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5年, HSS评分平均91分。生物固定的部分病例假体轻微下沉,但假体与股骨髓腔匹配良好。骨水泥固定假体位置无变化。所有假体均无松动,与未经过术前设计的翻修病例的第1次手术后假体位置比较,假体匹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系统、全面的术前计划,有利于选择合适假体柄并使之与股骨髓腔形成良好的匹配,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量膝骨关节炎(KOA)患者X线基本参数,探究膝关节线重塑及不均匀沉降规律及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48例(192膝)KOA患者,其中男性50例(59膝),女性98例(133膝);年龄41~81岁,平均(64±9)岁。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成<60岁组和≥60岁组,并按K-L分级对KOA患者进行分型。在膝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量解剖标志到膝关节线的距离、股骨髁高度及胫骨平台高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股骨内收肌结节、腓骨头高点到膝关节线的距离分别为(50±5)mm(ATJL)、(17±5)mm(FHJL)。股骨内髁(MFCA)、股骨外髁(LFCA)、胫骨内侧平台(MTPA)、胫骨外侧平台(LTPA)高度分别为(49±5)mm、(47±6)mm、(4±5)mm、(9±4)mm。股骨髁宽度(FW)为(93±7)mm,并与ATJL呈正相关(r=0.651,P<0.001)。不同性别间FW、ATJL、MFCA、LFC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和≥60岁组间MT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5,P=0.029)。不同K-L分级MT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82,P=0.003),且MTPA与K-L分级呈负相关(r=-0.241,P=0.001)。 结论胫骨内侧平台高度与KO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以用来评价KOA的严重程度。在KOA患者中ATJL与FW具有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髁及胫骨外侧平台高度未发生明显变化,胫骨内侧平台高度显著降低,提示胫骨平台随年龄增长存在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8.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因其往往造成严重髋关节炎影响髋关节功能而成为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一大病因.因其特殊的髋臼形态使得在为此类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时髋臼的重建成为一直以来讨论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在分型为CroweⅡ、Ⅲ型的髋臼中,由于股骨头的脱位造成真臼上方的骨缺损导致在真臼处重建髋臼时臼杯的稳定性必将受到影响.许多髋臼...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8岁,主诉:"右膝疼痛 8 个月,加重 1 个月".患者 8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右膝疼痛,针灸对症治疗.1个月前患者右膝疼痛加重,对症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遂于当地医院行膝关节 MRI,提示:右股骨远端占位性病变.患者近期病情未见明显好转,遂于 2019 年 7 月 2 日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相似文献   
20.
对于膝关节原发性骨肉瘤,保留肢体的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已经成为常用的手术方法[1].该手术的优点包括技术简单,术后短时间内即可恢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中短期功能康复结果令人满意.然而,其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很高[2].但是青年骨肉瘤患者远期生存率较低,文献鲜有此类患者实施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出现远期并发症及行翻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