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18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6.7%,对照组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率较高. 相似文献
62.
肝血窦内皮细胞是肝脏非实质细胞的主要组成细胞,是覆盖于肝窦的薄层扁平状细胞,表面富含窗孔,是肝窦和窦状间隙之间溶质交换的开放通道。肝血窦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尤其是Wnt信号通路在维持Axin2+源性肝细胞的自我更新、促进肝部分切除或肝损伤时肝再生中均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肝损伤时,肝血窦内皮细胞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窗孔消失和内皮下基底膜的形成,即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既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前奏,也会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肝窦内皮细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可通过信号通路的转换实现肝再生和肝纤维化调控作用的转换。肝血窦内皮细胞参与肝再生和肝纤维化机制的深入认识有望为慢性肝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9年1月31日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干预前后两组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物诊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方法将60名学生随机分成一班(30名,常规的示范-模仿模式)和二班(30名,基于数字资源和即时通讯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二班的理论、实操、要点问答成绩和平均成绩均高于一班;一班的教学满意度评分低于二班(P<0.05)。结论基于数字资源和即时通讯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完善课前准备,促进课堂互动及知识的内化,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准确地完成物诊实训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65.
66.
山区血吸虫病常用防治措施与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在进行血防决策时,不但要考虑效果,还要重视资源分配。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各项防治措施的成本问题是各种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本文将用于某项措施的一切资源用货币形式反映出来,供决策者参考。 西昌市大兴乡和芦山县思延乡是卫生部设立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观察点,从1990~1994年已连续观测5年,现将点上各项防治措施的成本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7.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开罗会议制定的”超声诊断在血吸虫病应用中的试行标准化方法”,在日本血吸虫所致肝脏病理损害超声图上可显示明确特征性的基础上,作者于1992年在血吸虫病重疫区的两个自然村,整群抽样1004例村民进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显示肝实质有不同程度改变者639人(63.6%),其中肝实质改变为I级者454人(45.2%)、Ⅱ级131人(13.0%)、Ⅲ级54人(5.4%)。肝实质超声图显示异常者中粪检、免疫学检查、直检阳性者与各项检测阴性者进行比较,两组超声异常率分别为74.1%及9.8%(P<0.01),而非流行村200例配对对照组未发现1例超声异常。另通过对成人和儿童肝、脾、门静脉内径的超声测量结果表明,判断异常的标准值尚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再次证实了B超在现场应用中,对人群血吸虫病患病率的评估和防治效果的判断具有实用价值,可作为该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69.
7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依从性对高血压患者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00例,入院后先予以氢氯噻嗪12.5 mg/d或氢氯噻嗪12.5 mg/d+依那普利25 mg/d,根据患者依从性分为依从组和非依从组。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测量血压,记录心脑血管事件,随访3年。结果:第3年时依从组和非依从组的收缩压与基线值比较分别降低19.4±20.6 mmHg和7.3±8.2 mmHg,舒张压与基线值比较分别降低10.7±13.5 mmHg和3.5±10.2 mmHg,依从组血压与基线值和非依从组血压比较均降低(P0.01)。依从组未发生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1例;非依从组发生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2例,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5例。结论:在依从性良好的情况下,以噻嗪类利尿剂作为基础降压药物长期治疗高血压,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还能减少高血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