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观察静脉内滴注谷氨酰胺(Gl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易位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健康长白种猪27头,体重17kg~22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 组Ⅰ:假手术对照组(n=5);组Ⅱ:ASP对照组(n=5);组Ⅲ:ASP+甘氨酸(Gly)组(n=5);组Ⅳ:ASP+Gln组(n=6);组Ⅴ:ASP+Gln+盲肠造口、结肠灌洗组(n=6). 在麻醉状态下,进腹向胰总管内注入1mL/kg 50g/L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内含胰蛋白酶(8~10)×106 BAEEU/L,pH 7.6]诱导ASP. 以9g/L NaCl磷酸盐缓冲液取代50g/L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即为假手术对照组. 采集腔静脉血作内毒素测定(鲎试剂法). ASP后72h,采集门、腔静脉血作系列细菌定量培养和细菌鉴定. 然后推注100g/L氯化钾20mL处死后立即进胸腹取大小肠系膜淋巴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胰腺组织,称重后研磨成组织匀浆,并作细菌定量培养和细菌鉴定.结果静脉内直接输注Gln后可使血浆中Gln浓度较组Ⅰ、组Ⅱ明显升高(P均<0.01). 静脉内Gln支持或Gln+盲肠造口、结肠灌洗均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且使血液和组织器官中易位的细菌数量均出现非常显著的下降.结论静脉内Gln支持可显著地升高血浆Gln水平. 同时可显著地减轻ASP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易位.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扣押和炎性介质对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G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前30 min和再灌注后(POR)3、6、24、48、72 h共6组(n=6),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60min)技术复制GIR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各时相点(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毒素(LPS)水平的变化;(2)血浆和肺组织的磷脂酶A2(PLA2)和弹性蛋白酶(NE)活性的变化;(3)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4)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GIR模型,GIR损伤可引起(1)血浆PLA2活性和LPS水平的较缺血前明显上升(均P<0.01);(2)再灌注后各时点血浆NE活性和TNF-α水平较缺血前明显增高(均P<0.01);(3)再灌注后各时点肺组织的MPO、PLA2和NE活性较缺血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4)再灌注后各时点肺W/D均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均P<0.01);(5)肺W/D的变化不仅与血浆LPS、TNF-α、NE密切相关,而且与肺组织中MPO、PLA2也密切相关.结论:大鼠GIR后,血浆LPS、TNF-α和NE大量释放及肺组织中PMN活化、扣押和PLA2的激活促发和加重了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13.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上海港对于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集中居住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为例,分析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集中居住管理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健康成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MNs)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成人静脉血,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立实验因素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实验水平数为5水平,即瑞芬太尼空白对照、溶媒(甘氨酸)对照、5ng/ml、50ng/ml、500ng/ml和异丙酚空白对照、溶媒(脂肪乳)对照、5μg/ml、50μg/ml、500/μg/ml,用正交表L25(5^6),观察药物对静息状态和脂多糖(LPS)激活状态PMNs下CD11b表达的影响,对激活状态的PMNs根据用药时机的不同又分为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加入药物后1h用终浓度为1μg/ml的LPS进行刺激;治疗性用药在LPS刺激后1h加药。各标本均放入37℃、95%的空气-5%的CO2培养箱中孵育3h,其间每隔1h混匀1次。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MNs CD11b表达。结果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静息状态PMNs CD11b的表达无影响。预防性用药对PMNs CD11b表达的比较:与空白对照比较,5、50、500ng/ml瑞芬太尼可上调激活状态PMNs CD11b表达(P〈0.05或0.01);与甘氨酸对照比较,50、500ng/ml瑞芬太尼可上调激活状态PMNs CD11b表达(P〈0.05和0.01);异丙酚对激活状态PMNs CD11b表达无影响。治疗性用药对PMNs CD11b表达的比较:与空白对照和甘氨酸对照比较,500ng/ml瑞芬太尼可上调激活状态PMNs CD11b表达(P〈0.01);与空白对照比较,50ng/ml异丙酚可上调激活状态PMNs CD11b表达(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PMNs的CD11b表达的影响可能与PMNs所处的状态、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时机有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8~ 10周龄,体重180 ~ 220 g,采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取离体灌注的心脏4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心脏随机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C组):用K-H液持续灌注18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停止灌注K-H液30 min再灌注120 min;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P组):缺血前30 min用含右美托咪啶2.3 ng/ml的K-H液灌注30 min;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P组):缺血前30 min用含舒芬太尼3.77 ng/ml的K-H液灌注30 min;右美托咪啶预处理+舒芬太尼预处理组(DS组):缺血前30 min用含有右美托咪啶2.3 ng/ml和舒芬太尼3.77 ng/ml的K-H液灌注30min.于心脏稳定灌注15 min、缺血前即刻、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时收集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冠状动脉流出量(CF),记录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率(HR);再灌注120min时测定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CF、LVDP、±dp/dtmax、HR和心肌SOD活性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心肌MDA含量和MPO活性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P组和DS组CF降低,SP组和DS组HR降低,DP组、SP组和DS组LVDP、±dp/dtmax和心肌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和MPO活性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与DS组比较,DP组CF降低,HR升高,SP组CF增高、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MPO活性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DP组心肌SOD和MPO活性、MDA含量和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复合应用效果并未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磷脂酶A2(PLA2)抑制剂喹吖因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gut ischemia reperfusion,GIR)损伤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GIR损伤组(36只)。GIR损伤组又分为GIR损伤对照组、再灌注后3h喹吖用药组和12h喹吖用药组,每组12只。取正常对照组、GIR损伤对照组及用药组48、72h门、腔静脉血测定内毒素含量、腔静脉血浆TNFα含量和肠系膜淋巴结、肝、肺、肾等肠道外器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早期应用喹吖因,无论是GIR损伤后3h用药组还是12h用药组,均可明显降低GIR损伤后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P<0.01);显降低GIR损伤后肠系膜淋巴结和肺、肝、肾组织器官中的细菌移位发生率(P<0.05-0.01)。结论 GIR损伤后早期应用喹吖因可显地降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减轻促炎性介质和细菌因子的释放,减轻肠道外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117.
SEA—1型微型急救呼吸机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急症救护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为提高国内院外或入院前急救和早期心肺脑复苏水平,急需一台随救护车携带的微型急救呼吸机,该呼吸机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无需电源,安装迅速,操作简便,通气效果确切,配有简易安全装置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8.
已证实手术创伤可刺激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并扰乱体内水平衡。硬膜外布比卡因或静脉注射大剂量吗啡可阻抑此效应。本研究旨在估价硬膜外吗啡对ADH分泌的影响,即ADH分泌究竟受吗啡本身的影响,还是与感觉传入道路的不完全阻滞有关。方法:17例膝关节固定术病人,术前1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和安定10mg,用0.5%布比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阻滞平面控制在T 8~10。术后依镇痛方法将病人分成3组:第1组(6例):硬膜外注入0.5%布比卡因10ml,每2小时1次,共3次;第2组(6例):最后一次硬膜外布比卡因后3小时,硬膜外注入盐酸吗啡0.1mg·kg~(-1),用  相似文献   
119.
新世纪的血液保护技术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输血事业已经过 10 0多年的历程 ,它推动了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 ;但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从 1985年法国爆发了世界罕见的“输血感染案”到 1999年、2 0 0 1年发生在中国河南上蔡、山西运城的“艾滋病村” ,已向人们敲响了输血风险的警钟 !1 临床用血的严峻形势1.1 输血的危害性 每年虽有上百万的生命通过输血得到挽救 ,但在安全血液供给没有得到保证的国家 ,血液接受者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风险越来越大 ,有研究证实接受HIV感染血液的受血者被感染的机率超过 90 %。据WHO报道 ,每年有 130 0万单位 (每单位 4 5 0mL)以上血液没…  相似文献   
120.
重危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目的在于获得最佳氧运输。具体措施包括PEEP、输血、输液及正性肌力性药物等以提高血液携O_2能力。如果保持心输出量(CO)和氧消耗量(QO_2)不变,则输注浓缩红细胞(PRBC)可有效地提高血红蛋白浓度[Hb]。后者从10升至12g/dl即可提高摄氧量20%。因此有人提出在呼衰病人治疗期间,宜保持[Hb]在15g/dl水平。本文研究旨在输注CPD库存的PRBC对氧供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