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进一步评价99m锝-甲氧基异睛(99mTc-MIBI)门电路和非门电路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硝酸甘油介入诊断试验在心肌存活状态评价中的作用,对40例进行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象,并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比较.结果32例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有意义狭窄.门电路断层显象对冠心病诊断总的敏感和特异性分别为93.8%和87.5%;非门电路断层显象分别为84.4%和87.5%,两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冠脉病变支数诊断敏感性门电路方法优于非门电路方法(分别为73.8%和62.3%,P<0.05).特异性均为96.6%.20例进行含服硝酸甘油后静态心肌灌注断层显象,16例心肌梗死病人中有3例为部分可逆性心肌灌注缺损,4例慢性心肌缺血病人,全部有可逆性心肌灌注.表明硝酸甘油介入诊断试验有助于心肌灌注异常可逆性的评估;99mTc-MIBI门电路SPECT和硝酸甘油介入诊断试验是有效的对冠心病无创性诊断和心肌存活状态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老年人脑缺血性病变(SICVD)的特点,分析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rCBF)对S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SICVD患者均接受rCBF及脑MRI(部分行MRA)检查,比较rCBF与MRI的检查结果。结果 ①与MRI相比,rCBF更敏感地显示大脑各叶皮质的缺血性病变,较好地显示基底节核团的病变,对小脑、脑干及皮层下白质、内、外囊病变显示不良。老年人颞叶缺血比较多见。②rCBF因可敏感地显示枕叶病变而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病变(VBID)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与MRI结合,为VBID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③部分患者存在缺血性病变区域的相应血管病变。结论 rCBF与MRI结合,可更全面反应SICVD。  相似文献   
93.
检查前未大量饮水对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未专门饮水对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该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采集图像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大量饮水组(饮水组)和未大量饮水组(未饮水组),每组16例;饮水组注药后饮水1000ml以上,未饮水组注药后正常饮食;两组均于注药后3小时开始行全身前位和后位骨显像,未饮水组注药后4、5小时再各完成1次全身后位骨显像;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判断图像结果。结果:饮水组和未饮水组注药后3小时图像质量的差别无显著意义;未饮水组注药后3、4、5小时目测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但半定量分析表明,随时间的推移,骨与软组织的放射性比值有所增加。结论:骨显像时患者不大量饮水是可行的,特别适于不能大量饮水和排尿困难的患者;未饮水组采集图像的最佳时间后延,注药后4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94.
PET/CT临床应用优化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PET/CT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昂贵的检查,但其在某些疾病尤其是肿瘤早期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已得到公认,因此如何合理地使用已成为临床上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5.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SPN待查患者行^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随访时间5~17个月。结果19例患者(61.3%)有病理学诊断结果,其余为临床诊断。肺癌患者结节的延迟相平均SUV明显高于早期相,早期相和延迟相最大SUV间无差异;单纯以平均SUV变化幅度[ASUV平均=(SUV延迟-SUV早期)/SUV早期×100%]≥15%为诊断肺癌的标准,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77.8%,准确性为80.6%;PET/CT综合的诊断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87.1%。单纯以ASUV平均≥15%为标准,诊断肺癌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和63.6%;以ASUV平均≥15%伴结节放射性高于纵隔血池为标准,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和85.7%。结论^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SPN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与临床表现结合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6.
提高PET显像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水平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的癌症 ,是目前导致人类因癌症死亡的第一杀手。在我国 ,肺癌也是第一大癌症 ,超过癌症死因的 2 0 % ,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迅速[1] 。据专家预测 ,如果我国吸烟和空气污染不及时控制 ,到2 0 2 5年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将超过 10 0万 ,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2 ] 。为此 ,提高肺癌诊治水平 ,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是我国医务工作者肩负的重大使命。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最早也最多用于肺部结节或肿块诊断 ,其主要的临床价值是鉴别诊断肺部结节或肿块的良恶性、非小细胞肺…  相似文献   
97.
PE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2 0世纪 ,人类为征服肿瘤做了不懈的努力 ,可谓百年求索 ,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医学影像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常规X线、CT、MRI和超声是诊治肿瘤的重要手段 ,尽管其中有的也不断向功能成像发展 ,但目前主要是识别病变的解剖学信息 ,如部位、分布、数量、大小、形态、组织结构及毗邻关系等 ,并由此推理分析病变的良恶性 ;核医学则主要以显示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及生理和生化过程 ,区别于其他影像学方法 ,在诊治肿瘤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践证明 ,多种医学成像技术 ,不仅是互相补充 ,而且是互相竞争。回顾核医学的发展史 ,促进肿瘤核医学在 2 0世纪 90年代迅速崛起的显像设备当首推PET ,放射性药物则非18F 脱氧葡萄糖 (FDG)莫属。虽然最初曾将18F FDGPET显像视为一种奢侈的检查方法 ,但由于其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其他影像学技术无法给予的功能及代谢方面的信息 ,18F FDGPET显像的应用日益广泛 ,至今已在肿瘤学中占主导地位[1] 。近 5年来PET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截至 2 0 0 2年底 ,全球PET总数近 95 0台。根据...  相似文献   
98.
充分发挥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核医学的优势项目是随着显像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在临床实践和多种医学影像技术的激烈竞争中形成的。为此,不同年代核医学检查的优势项目有所不同:在上世纪60年代是甲状腺扫描;70年代CT尚未普及,是肝扫描和脑扫描;80年代在CT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是骨显像;90年代以后,在心血管核医学和肿瘤核医学异军突起的形势下,骨显像仍以探测骨病变的高灵敏度、一次检查全身成像的能力、无绝对禁忌证和受检者接受相对低的辐  相似文献   
99.
 总结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扫描图,3例无结节,84例呈结节性病变。84例中,单个结节66例,多结节18例;冷、凉结节67例,温结节7例,热结节4例,冷、温混合结节4例,冷、热混合结节2例。手术所见结节数目比扫描表现的多。多结节癌的发生率较高的现象值得重视。因此,扫描可以初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实质性的冷、凉结节和单个热结节都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0.
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对乳腺癌骨转移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对乳腺癌骨转移率的影响李伟,屈婉莹,陈雅清,薛翠英99mTc-MDP骨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由于分组方法、随访时间及病例数的不同,骨转移率差异较大.本研究用国际通用的乳腺癌分期与分类方法,对53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骨显像结果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