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6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17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70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266篇 |
内科学 | 212篇 |
皮肤病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85篇 |
特种医学 | 6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47篇 |
综合类 | 533篇 |
预防医学 | 267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184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93篇 |
肿瘤学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设计用于跟骨骨折的可调式三角形外支架,并研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支架安装在3根横穿跟骨结节、胫骨下端、第1楔骨的克氏针的肢体两侧,通过调节支架的支撑杆长度使克氏针作用于跟骨结节,使跟骨的Bohler角和其前后径得到恢复,辅以手法复位,达到恢复跟骨形状的目的。自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临床治疗34例,男30例,女4例;年龄19~54岁,平均36.7岁;Bohler角-5°~15°,平均13.5°。其中SanderⅡ型2例,Ⅲ型20例,Ⅳ型12例。结果:34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5个月。Bohler角恢复至30°~40°,平均32.5°。Maryland评分由术前平均(24.76±15.0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3.26±16.81)分,按Maryland标准评定,优8例,良21例,可3例,差2例。结论:用于跟骨骨折的可调式三角形外支架具有方法简便、复位好、再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纠正Bohler角和恢复跟骨前后径效果确实,是治疗跟骨骨折早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骨髓不同程度抑制的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辐照)、对照组(仅常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6)各60例,治疗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KPS改善率分别为28.33%和10.00%,恶化率分别为31.67%和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存质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辐照能拮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KPS评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PD)对胰头导管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2004至2009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胰头导管腺癌的32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PPD446例,SPD2805例。比较PPPD与SPD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PPPD与SPD患者在性别、年龄、种族、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30d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251例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0.67、0.24和0.14,生存期为18.8(35.0,10.0)个月。PPPD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0.69、0.26和0.16,生存期为19.5(37.0,10.0)个月;SPD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0.67、0.23和0.14,生存期为18.7(35.0,10.0)个月。PPPD与SPD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均是胰头导管腺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手术方式、种族与预后无关(P>0.05)。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的亚组中,PPPD组与SPD组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侵袭范围的亚组中,当有远处侵犯或转移时,PPPD组生存期长于SPD组(P<0.05)。结论PPPD手术切除范围较小,其总体生存率与SPD相似;当有远处侵犯及转移时,行PPPD的患者生存期长于行SPD的患者。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上肢肢体复杂伤离断再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上肢肢体复杂伤离断的患者进行再植术。结果术后再植均成活。随访6个月~2年,按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断掌(Ⅱ~Ⅲ型)2例均优,断腕9例为优,3例为良。前臂离断4例中,优2例,良1例,差1例。结论上肢肢体复杂伤离断,只要血管及时接通,离断的肢体外形和功能都能恢复。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探讨在使用现代医学手段的同时运用中药活血通络方法佐治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总结18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所有收入病例治愈13例,轻度偏瘫3例,2例失语。结论:活血通络法佐治外伤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疏金利肺汤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金利肺汤,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咳嗽状况,检测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5%(0.05);日间、夜间咳嗽症状改善,两组间存在差异(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VC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疏金利肺汤、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更为有效,能够改善日间、夜间咳嗽问题。 相似文献
47.
48.
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调节线粒体自噬对高糖诱导下足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2,43(5):687-693
目的 观察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下足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并对保肾通络方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肾小球足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高浓度葡萄糖刺激,采用CCK-8法分析足细胞活力以确定最佳模型及给药浓度,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保肾通络方组,采用鬼笔环肽进行细胞骨架染色,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5,ATG5)、ATG7、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共标LC3B及线粒体,观察各组足细胞内线粒体自噬泡的生成情况。结果 30 mmol/L高糖干预48 h可显著降低足细胞活力(P<0.05),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可使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活力明显提升(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骨架褶皱呈多边形,应力纤维束被破坏,ROS生成显著增多(P<0.01),足细胞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降低,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LC3B与线粒体共标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与高糖组相比,保肾通络方组足细胞骨架改善,ROS生成减少(P<0.01),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上升(P<0.05),LC3B与线粒体荧光共标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结论 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够减轻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足细胞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住院病历夹的细菌污染情况,为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长沙市第四医院所有病区正在使用中的病历夹抽样,完成一次随机生物采样分析,同时分别采用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200 mg/L)消毒后的表面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检测。 结果 共对153份病历夹采样,病历夹染菌率76.47%,内科(69.86%)、外科(84.29%)、监护病房(70%)三者病历夹染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球菌在内科、外科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科病区较多见。其余菌种在病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病历夹后第1 d和第7 d两者之间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第3 d两组比较含氯组污染率明显低于酒精组(P<0.01),含氯消毒剂维持时间更长。 结论 住院病历夹的清洁消毒工作应引起医护人员及病区管理者的重视,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消毒频次,建立监测、监督与反馈机制,确保病历夹的清洗消毒效果,保障医务人员及患者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