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45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我院自1987年2月~1988年1月,施行低流量氧化亚氮、异氟醚复合麻醉1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手术种类:开腹手术57例;开胸手术1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1例;开颅脑肿瘤切除术6例;其它手术4例。基本方法:用IKavimakⅡ麻醉机,北京产氧化亚氮、雅培产异氟醚。100例麻醉均采用气管内麻醉法。术前用药:阿托品0.3mg~0.5mg、安定8mg~10 mg;小儿阿托品0.01 mg~0.02 mg/kg,安定0.1 mg~0.2 mg/kg。术前60分钟肌注,心脏病患者改用东茛菪碱0.3 mg,小儿0.008~0.01 mg/kg。本组病例均采用γ-OH、硫喷妥钠,或安定芬氟合剂、司可林快速诱导气管内麻醉。维持吸入0.5~2L/分氧化亚氮和0.5~3%异氟醚,根据术中病人的麻醉深浅调整麻醉药吸入的浓度,以满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微泵持续输注法硬脊膜外腔麻醉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拟行中、上腹部手术的肿瘤患者,硬脊膜外腔穿刺成功置入导管后,导管远端连接微量输注泵以1 ml/min速度泵入15 ml局麻药,继之以0.1ml/min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观察麻醉完善时间,注15 ml局麻药后15、30、60 min,MAP、HR、CVP、SpO_2及ECG变化;麻醉1h,手术结束、术毕24 h皮质醇含量。结果 麻醉完善时间(15±1.45)min,阻滞脊神经10对以上。MAP、HR、CVP、SpO_2及ECG无明显变化。皮质醇含量于手术开始1h后有上升趋势。结论 微泵持续输注法硬脊膜外腔麻醉是临床上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3.
74.
75.
目的 分析肾上腺脊髓神经病(AMN)的基因突变特点、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的AMN患者的基因型、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结合复习文献进行误诊分析.结果 患者以双下肢麻木无力起病,发病初期头颅及脊髓MRI检查均无异常,未明确诊断.后患者逐渐出现痉挛性截瘫、排尿困难,脊髓MRI复...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采用不同灌注模式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65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进行CDT治疗,术前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采用脉冲注射;B组:22例,采用连续泵入;C组:22例,采用先脉冲注射再连续泵入。24 h内以相同剂量尿激酶连续溶栓72 h,期间采用血管造影监测血栓溶解情况,观察不同溶栓灌注模式对溶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63.64%和77.27%;肢体消肿率分别为(80.00±22.10)%、(67.50±16.40)%和(92.30±15.80)%;静脉通畅度分别为(57.80±18.70)%、(55.60±19.30)%和(70.20±19.80)%。C组溶栓总有效率、肢体消肿率和静脉通畅度均明显高于A、B两组(P均〈0.01),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先脉冲注射再连续泵入的溶栓灌注模式进行CDT可作为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首选灌注方式。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DIPS)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CT测量12例门脉高压征患者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的内径及肝内门静脉(PV)左支角部与RHSIVC间距,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然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PV矢状部,再向后上穿刺入RHSIVC建立分流道。结果二维超声、CT测量的RHSIVC的内径、长度及PV左支角部与RHSIVC间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12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超声随访无明显肝包膜下血肿,分流道内血流通畅,支架周围未见血液外渗,PV流速较术前增高,PV压力较术前降低。结论超声引导下在PV与RHSIVC间行DIPS安全可行。超声在DIPS术前评价、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9.
80.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44条患肢)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后1周,1、3、6、12个月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和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估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和恶化4个等级.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ABI结果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为多支病变,呈多节段、广泛性狭窄或闭塞.25条(56.8%,25/44)患肢膝上和膝下动脉均有病变;1条(2.3%,1/44)患肢单纯膝下1支动脉病变;6条(13.6%,6/44)患肢2支动脉病变;9条(20.5%,9/44)患肢3支动脉病变;3条(6.8%,3/44)患肢单纯膝上动脉病变.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技术成功率为91.4%(53/58).12例足踝部溃疡患者3个月内愈合9例,6个月内踝下截肢1例,膝下截肢2例;4例坏疽患者1个月内膝下截肢,截肢率15.9%(7/44).介入综合治疗后1周,1、3、6和12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79.6%(35/44)、83.3%(30/36)、85.7%(24/28)、85.0%(17/20)和81.3%(13/16);ABI值分别为0.86±0.10、0.85±0.10、0.83±0.11、0.79±0.12和0.75±0.12,较术前0.53±0.20明显升高(F=35.79,P<0.05),但术后6个月ABI值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以膝下动脉病变合并膝上动脉病变最为常见,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动脉缺血的症状和体征,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