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背景:既往文献主要针对肝移植后肺部感染进行研究,而肺外感染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肿移植后肺外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移植后肺外细菌感染方案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肝移植后发生肺外细菌感染的肝移植患者病历资料,归纳可能的危险因素,总结其发病特点、常见病原菌及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356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肺外细菌感染52例,其中切口感染36例,腹腔感染13例,胆道感染6例,同时发生两个部位感染3例.培养出病原菌37例,其中单一病原菌感染32例,混合细菌感染5例.末发生因肺外细菌感染死亡病例.病原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其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移植过程中出血量超过10 000 mL、移植后肌道并发症、再移植、重度腹水、暴发性肝衰竭肝移植等.对于肝移植细菌感染的控制,预防重于治疗,感染发生后,需尽可能去除引起感染的病因,合理应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2.
背景: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移植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发生率可达8.9%,国内报道为5%左右.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肝移植后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处理及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6例,均发生在移植后2个月内,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出血8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胆道出血4例,死亡4例.出血诱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严重感染、胆瘘,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经皮肝穿胆管引流,肝穿活检等.8例经内科治疗后止血成功,3例介入治疗止血成功,1例开腹手术止血成功.说明消化性溃疡出血是肝移植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胆道出血次之;一经明确诊断应立即给予合理的治疗,并应根据患者移植前情况给予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3.
背景: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移植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发生率可达8.9%,国内报道为5%左右。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肝移植后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处理及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6例,均发生在移植后2个月内,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出血8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胆道出血4例,死亡4例。出血诱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严重感染、胆瘘,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经皮肝穿胆管引流,肝穿活检等。8例经内科治疗后止血成功,3例介入治疗止血成功,1例开腹手术止血成功。说明消化性溃疡出血是肝移植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胆道出血次之;一经明确诊断应立即给予合理的治疗,并应根据患者移植前情况给予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吞噬经PuVA(8-methoxypsoralen plus UVA irradiation,8-甲氧基补骨脂素联合长波紫外线照射的体外光化学治疗)处理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后对于同基因T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分离LEW大鼠骨髓细胞,经几4和GM—CSF共同诱导制备骨髓来源的LEW大鼠DC。分离DA大鼠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DA大鼠脾淋巴细胞(PUVA—SP),检测NJvA—sP的凋亡率。在体外将PUVA—SP或sP与受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DC共同培养,检测上述处理对受者DC表面分子CD40、CD86、MHC—Ⅱ的影响。以cFsE标记PUVA—SP,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LEW大鼠DC吞噬DA大鼠PuVA—sP的情况。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检测吞噬DA大鼠PUVA—SP的LEW大鼠DC(PUVA—sPDC)对LEW大鼠T细胞的刺激作用,同时检测MLR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1L-4、IL-10、IL-2、IFN-1,的浓度。结果表明:PUVA处理能够在24小时内诱导62.87%的DA大鼠脾淋巴细胞发生早期凋亡。LEW大鼠DC与DA大鼠PUVA—SP共培养后,可有效吞噬PUVA—SP。LEW大鼠DC与DA大鼠sP混合培养后,其表面分子MHc-Ⅱ、CD40以及CD8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45.6%和36.5%,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受者DC组27.7%、22.9%和13.0%(P〈0.01);而DC与PUVA—SP混合培养后,其表面分子MHc—Ⅱ、CD40及cD86的表达仍保持较低的水平,分别为25.7%、21.0%和13.4%,与未经任何处理的对照组DC相当(P〉0.05),而远远低于LPS刺激后的成熟DC(82.3%、71.7%和63.2%)(P〈0.01)。DA大鼠SP共培养后的LEW大鼠DC可以刺激LEW大鼠T细胞显著增殖,刺激指数在加载DC数量为2×10^3、10×10^3、20×10^3组分别为1.7546、3.9798和5.0220,而吞噬DA大鼠PUVA—SP的LEW大鼠DC则诱导了T淋巴细胞低反应性,刺激指数分别为1.0120、1.1518和1.409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与SPDc相比,PUVA—SPDC明显抑制了T细胞IFN-γ的分泌(140.17±2.28VS37.67±1.76)(P〈0.01),刺激了IL--10(33.11±1.82VS69.58±1.83)(P〈0.01)、IL-4的分泌(11.11±1.07VS23.83±0.73)(P〈0.01),但对IL-2的分泌没有抑制作用(428.18±4.55VS423.86±5.39)(p〉0.05)。结论:PUVA-sP DC能够诱导大鼠T细胞对异基因抗原的免疫低反应,还可在体外诱导LEW大鼠T淋巴细胞由Th1向Th2免疫偏移。  相似文献   
65.
Abernethy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肝外门体静脉分流的血管畸形.临床表现包括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和肝脏多发结节等.该疾病相对罕见,极易漏诊或误诊.现就本院确诊为Ⅱ型Abernethy畸形并行肝移植的病例报道如下,旨在使临床医生充分认识该病.  相似文献   
66.
肝脏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寻找体液因素参与肝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相关证据,探索临床监测和治疗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合理方案。方法通过检测肝脏移植术后肝穿组织中补体C4d、CD20(B细胞)和CD138(浆细胞)的表达情况,诊断肝损伤患者是否存在体液性排斥反应。临床结合病理诊断为排斥反应时,首先增加他克莫司(普乐可复)用量,肝功能损害严重者采用激素冲击治疗;诊断为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患者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给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雷帕霉素(RPM)治疗。结果16例患者共进行25次肝脏穿刺检查,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10例患者诊断为体液性排斥反应15次,4例患者诊断为细胞性排斥反应6次,另外2例患者均先后诊断为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体液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有效率(29.4%,5/17)明显低于细胞性排斥反应(87.5%,7/8)。7例患者12次肝损害时诊断为耐激素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1例给予ATG治疗,5例加用RPM,排斥反应均得以纠正,另外1例接受"O"型供肝的"AB"型患者出现2次肝功能明显异常,采取多种治疗方法无效,最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体液免疫因素可能参与了部分肝脏移植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应用ATG和RPM治疗体液性排斥反应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总结患有银屑病的肝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经验。 方法 以5例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肝癌)伴银屑病的肝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其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均阳性。术前采用诱导方案,术后早期采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1周内停用激素。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移植患者1个月内逐步转换为西罗莫司替代治疗;2例乙肝后肝硬化肝移植受者患者一直采用FK506加或不加MMF方案。全部患者均予抗HBV治疗。分析其基本情况、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变化及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的调整情况。结果 5例患者肝移植术后至投稿日随访(8.3±1.5)年,均存活。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PASI评分明显降低(P<0.05)。2例乙肝后肝硬化肝移植受者患者在术后2年后出现银屑病复发,PASI评分显著升高,改为西罗莫司替代FK506的治疗方案后逐步下降,术后3年开始维持在稳定状态,无进展;3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移植受者无复发。 结论 以西罗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肝移植受者的银屑病病情,对HBV阳性患者应同时进行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以西罗莫司为基础联合槐耳颗粒、胸腺肽α-1的三联抗肿瘤疗法对大鼠肝癌肝移植复发模型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72只Sprague-Dawley(SD)大鼠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三联组、西罗莫司组、槐耳组、胸腺肽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 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 其余各组均采用化学诱癌法建立模拟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 取阳性对照组大鼠鉴定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Treg%)、CD4+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比例(CD4+T%)及CD8+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比例(CD8+T%)。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Treg%与CD4+T%、CD8+T%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4+/CD8+)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鼠肝癌组织病理切片提示建模成功。阳性对照组的Treg%高于空白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三联组的Treg%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胸腺肽组和槐耳组, 明显高于空白组(均为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三联组、西罗莫司组和胸腺肽组的CD4+T%和CD8+T%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联组的CD4+T%和CD8+T%均高于胸腺肽组、西罗莫司组和槐耳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大鼠的外周血Treg%与CD4+ T%、CD8+ T%和CD4+/CD8+均呈负相关, 且三联抗肿瘤疗法可降低Treg%与CD4+/CD8+之间的负性相关关系。结论 西罗莫司为基础的三联抗肿瘤疗法可降低大鼠外周血Treg水平, 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 发挥抗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胸腺法新用于治疗肝移植术后严重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进行肝移植的患者中, 围手术期共发生严重肺部感染27例。按有否应用胸腺法新分为胸腺法新组(11例)与对照组(16例)。胸腺法新应用方案为1.6 mg皮下注射, 1次/日, 连续应用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病死率等指标, 同时监测两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情况。 结果  胸腺法新组呼吸机应用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入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为P < 0.05)。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临床型AR。胸腺法新组未观察到与胸腺法新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胸腺法新可以明显改善肝移植术后严重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疗效, 不增加AR发生率, 在肝移植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